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既要待遇留人也要事業留人

“在美團發布的《2018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中顯示,美團200多萬名騎手中,31%的騎手上一份工作是產業工人”“我所在的企業,技術工人的穩定率只有24%”……在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今天上午的小組討論中,詹純新委員提出的這組數據讓在場的委員們陷入了沉思。

詹純新委員是中聯重工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他所在的企業技術工人65%來自農村。雖然企業努力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並在每個園區為技術工人提供單身公寓,但還是有相當比例的技術工人在工作4年~5年後選擇返鄉。

高質量發展需要技能人才特別是工匠型高技能人才,他們是產業工人中的精英。但令詹純新委員頗為擔憂的是,在來自農村的技術工人返鄉的同時,也斷了他們繼續做技能人才的道路。“應該如何培養‘好工人’,怎樣穩定技能人才?”

曾獲得“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的鍾正菊委員也有著相同的煩惱,“帶了很多學徒,但這些徒弟像‘走馬燈’一樣流動,只有我這個‘老師傅’還留在生產一線。”

“技術工人這一職業仍然缺乏吸引力。”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鋼鐵公司製造管理部副部長袁偉霞分析認為,培養一個熟練的技術工人一般需要3年~5年時間,高技能人才則需要10年左右甚至更長時間。“技能人才的流失,不僅是企業的損失,也是中國製造的損失。”

目前,一些企業還沒有打破管理幹部、工程技術人員與普通職工之間的身份界限,一線職工在職業發展上存在無形的“天花板”。代表委員們注意到,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技能人才的重視培養力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經濟政治地位,但總體上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不高,職業缺乏足夠吸引力,社會上“重學歷、輕技能”現象並未得到根本扭轉,企業出現了“技工荒”、高級技工“缺貨”。

“一是要從社會價值觀和輿論導向上積極引導尊重勞動、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圍;二是要為企業參與職工技術培訓給予更多政策支持。”詹純新委員說。

對此,安徽省總工會副主席李素萍代表認為,要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好工人”隊伍,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努力。

據了解,為落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提出要構建技能形成與提升體系,強化評價使用激勵工作等,培養造就人才。“好政策要落實到位,尤其要在中小企業中加大落實力度。”李素萍代表說。

“要把優秀的產業工人留下,既要靠待遇留人,也要靠事業留人。”代表委員認為,企業應實現技術工人技能要素和創新成果按貢獻參與分配,推動技術工人享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議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激勵方式,促進長期穩定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準。

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張茂華委員表示,要留住“好工人”,必須進一步解決認識問題,把技術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作為企業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重視,納入國家創新體系。

“愛崗敬業”是採訪中記者聽到代表委員們談得最多的“好工人”標準。“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不浮躁,有責任,有擔當。”鍾正菊委員由衷希望身邊的年輕工人把自己當做企業的“主人翁”,踏踏實實學技術,傳承產業工人優良傳統,把成為工匠人才作為職業發展的目標。

“主人翁”,蘊涵的是職工對職業價值的自我認同,是責任和使命。對此,來自民營企業的張華榮委員認為,在全面提升一線職工技能水準的同時,學校和企業還應加強對職工的“愛崗敬業”教育,引導職工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企業發展,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更需要技術工人自覺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立足本職崗位,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發展作貢獻,攜手渡過難關。”

來源:工人日報

本期編輯:曹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