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物湯的134種加減方,覆蓋內婦兒外各科治療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吳正倫 明代醫家(1529-1568年)。字子叔,號春岩子。安徽歙縣人。幼年喪父,家貧而刻苦攻讀。後遊醫至山東、北京等地,名噪一時。明神宗幼年病、穆宗貴妃病,均由其治癒。曾獲穆宗嘉獎,後因太醫院禦醫妒其術,被騙用毒酒藥致死。著有《醫驗錄》、《虛車錄》、《養生類要》、《脈證治方》、《治人心鑒》。方多切用,示人以方證模式,依症加減,靈活不亂,方葯加減變化中貫穿六氣四因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痰毒濕瘀及臟腑辨證用藥經驗,今將吳氏得意之作四物湯的134種加減方,含蓋了內婦兒外各科整理出給大家參考。

四物湯血主方。

生血去熱。補虛益精。主女人用。男子血虛。亦宜用之.川芎(清陽、和血行血、肝經葯、春天倍用、女人加此味,去蘆八分)。川歸(潤中、和血養血、腎經葯、冬月倍用,去蘆酒浸曬乾、一錢五分)。芍藥(白緩中、赤破血、心脾、經葯、夏月倍用、酒炒一錢二分)。地黃(涼血用生、補血用熟、滋陰生血、肺經葯、秋月倍用、薑汁浸曬乾、一錢、男子加此 味)。上為 咀。每服薑一片。水煎食遠服。隨有他症。根據後加減。此方春宜加防風。夏宜加黃芩。秋宜加天門冬。冬宜加桂枝。此常服順四時之氣。而加減未有不中者也。

一、內科

1 血虛腹痛。微汗惡風。加官桂(七分)、倍芍藥、

2 嗽痰。加桑白皮、杏仁、麻黃、貝母(各等分)。

3 大便秘。加桃仁、大黃、麻仁、枳殼(減半余各等分)。

4 血虛頭眩。加天麻、防風、荊芥穗(各一錢)。

5 虛寒脈微。氣難布息。不渴。便清。加乾薑附子(各一錢)。

6 中濕。身重無力。身冷微汗。加蒼朮、白朮、白茯苓(各一錢二分)。

7 筋惕肉瞤。屬血虛也。加天麻、人蔘(各一錢傷寒筋惕肉 自有本條)

8 轉筋屬熱。加酒芩、紅花、木瓜、蒼朮(各等分)。

9 兩脅脹滿。加枳實、半夏(各八分)、白朮(一錢)、去地黃、

10 身上虛癢。加黃芩、防風、煎調浮萍末(一錢)。

11 小便秘澀。屬血虛。加茯苓、澤瀉(各八分)、牛膝(一錢)、甘草梢(五分)。

12 盜汗屬陰虛者。加麥門冬、知母、黃、浮麥、麻黃根(各等分)。

13 自汗。加人蔘、黃、麻黃根(各一錢)、桂枝(五分)。

14 勞瘵陰虛火動。加白茯苓、貝母、陳皮、款冬花、杏仁、黃柏、知母(各一錢)、甘草(三分)有熱。再加秦艽、地骨皮(各一錢)。

15 陰虛喘嗽。或吐紅者。加知母、貝母、黃柏、五味子(十二粒)、人蔘、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款冬花、紫菀(各等分如肺火盛者去人蔘換沙參)。

16 陰虛發熱。煩渴不能坐臥。加麥門冬、山梔、黃柏、知母(各一錢)。

17 陰虛潮熱。加柴胡、知母、黃芩、地骨皮(各一錢)。

18 半身不遂。左邊。加桃仁、紅花(各八分)、薑汁(半盞)、竹瀝(一盞)。

19 血痢。加黃連、荊芥穗、地榆(各一錢)、木香(五分)、枳殼(七分)。

20 風虛眩運。加天麻、秦艽、羌活(各一錢)。

21 香港腳衝心。加炒黃柏(一錢)。

22 口乾煩渴。加麥門冬、烏梅(各一錢)。

23 四肢冷氣痛。加良薑、玄胡索、木香、吳茱萸(各等分)。

24 血氣虛弱。起則無力而倒。加白朮、陳皮、人蔘(各一錢)。

25 血虛刺痛。五心熱。加山梔、香附、烏葯(各一錢)、官桂、青皮(各五分)。

26 血虛甚者。加人蔘、附子(各一錢)、暑月。再加麥門冬(八分)、五味子(十粒)。

27 腹中積血氣塊。加木香(五分)、三棱、莪術、乾漆(各八分)。

28 乍寒乍熱。加人蔘、白茯苓、柴胡(各一錢)。

29 血虛成痿。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

30 老人性急作勞。兩腿痛。加桃仁、陳皮、牛膝(各一錢)、甘草(生五分)、入薑汁(半盞)服三四劑而安。

31 少年患痢。用濕葯大過。致痛叫號。此惡血入經絡也。加桃仁、紅花、牛膝、黃芩、陳皮、(各八分)、生甘草(五分)入薑汁半盞。水酒煎服三四帖。或十數帖而安。

32 午後嗽。即陰虛嗽也。加黃柏、知母、天門冬、栝蔞仁、貝母(各八分)。

33 貪勞人。秋深發熱。渾身發熱。手足皆疼如。晝輕夜重。倍川芎、芍藥,加人蔘(一錢五分)、五味子(十五粒)、如病加喘。手足仍疼。再加人蔘、白朮、牛膝、桃仁、陳皮( 各一錢)、生甘草(五分)、檳榔(七分)、生薑三片。煎服五十帖而安。

34 衄血。加黑山梔仁、黃芩麥門冬、牡丹皮、扁柏葉(各一錢)、入童便(半鍾)。

35 又法、本方加麻黃(三錢)、蔥白三根一服汗即止、

36 吐血。加牡丹皮、黑山梔仁、童便浸香附、犀角、藕節、京墨(各等分)入童便半鍾煎、又法以患人吐出血。取起烙乾。研為細末。以當歸煎湯調下。此吳球子血導血歸之法也。

37 咯血。加麥門冬(一錢五分)、童便(二盞)、薑汁(半盞)、青黛(一錢)、山梔仁(炒黑一錢)

38 唾血。加天門冬、麥門冬、知母、貝母、百部、熟地黃(各一錢)、黃柏(八分)、桔梗、遠志(各五分)。

39 咳血。痰火傷血也。加貝母、栝蔞仁、青黛香附、杏仁、阿膠(各八分)、童便(二盞)、薑汁(半盞)腎虛肺痿咳血。加天門冬、麥門冬、知母、貝母、紫菀、桔梗、玄參、杏仁、阿膠、薏苡仁(各等分)。

40 痰涎血。出於脾也。本方去川芎、地黃,加黃、黃連、甘草、陳皮、山藥、薏苡仁(各等分)

41 大便下血。即腸風下血也。熱者。本方加炒山梔、牛膽、槐實、黃連、枳殼、阿膠、荊芥穗、升麻(少余各等分)虛者。加人蔘、白朮(各一錢五分)、黑乾薑、升麻(各五分)、陳皮(八分)、甘草(三分)。

42 小便溺血。加山梔、木通、小薊琥珀(各等分)或本方煎調下牛膝膏亦妙。(按小便血痛者為血淋。自有本條。不痛者。為溺血也。)。

43 小兒尿血。本方煎調發灰。(一錢五分)、生甘草末(五分)或本方煎調五苓散,加棕櫚灰發灰(各一錢)大人小兒俱妙。

44 血淋。加木通、大黃(各一錢五分)、桃仁、紅花(各一錢)、車前子、琥珀(各八分)赤茯苓、甘草梢、澤瀉、青皮(各七分)或本方調下牛膝膏。

45 女人血崩。加白朮、黃連、地榆(各一錢五分)虛崩。加人蔘、白朮、黃 、麥門冬、山藥、陳皮(各等分)、升麻、甘草(各三分)。

46 血虛眼暗。或腎水虛不能遠視。加甘菊花、枸杞子(各一錢五分)。

47 風熱赤腫。火眼。加防風、甘菊花、黃連、黃芩、龍膽草(各分)。

48 痔漏。加人蔘、白朮、黃連、生地黃槐實(製)、條芩(各一錢)、荊芥穗、枳殼(各七分)、升麻、甘草(生各三分)腸風臟毒加同。

49 脫肛血虛。加阿膠、枳殼(各八分)、升麻(三分)。

50 下焦無血。小便澀數。加黃柏、知母、牛膝、甘草梢(各等分)。

51 瘧疾。若間一日連發二日。或日夜各發。加人蔘、白朮、黃、知母、柴胡、青皮(各等分)。

52 老人氣短。小便不通。加人蔘、黃芪(各一錢) 煎吞滋腎丸。

53 性急人味濃。常服燥熱之葯。左脅紅點痛。必有膿在內。加桔梗、生甘草(少)、香附(多) 生薑煎服、十餘帖。痛處腫。針出膿。再用本方十餘帖調理。

54 老人因疝多服烏附熱葯。發疽淋痛。叫號困憊。加牛膝濃煎大劑。服五七帖。

55 中風血虛。加薑汁(半盞)、竹瀝(一盞)能食。去竹瀝,加荊瀝。

56 筋骨痛。及頭痛。脈弦如瘧狀。加羌活、防風、北五加皮(各八分)。

57 喉乾躁痛。加玄參、桔梗、荊芥、黃柏、知母(各等分)立已。

58 血虛頭痛。加天麻、細辛、甘菊花(各八分)、倍川芎。

59 血虛兩脅肋痛。加木香、玄胡索(各七分)、官桂、青皮(各四分)、枳殼(六分)、香附(一錢)。

60 小腹遶疞痛。加官桂、木香、玄胡索、沒藥(各等分)

61瘀血結塊作痛者。加桃仁(一錢五分)、大黃(三錢)、芒硝(一錢五分)。下盡黑血。痛即止。

62婦人血滯。同此加用。

63 男婦虛勞氣弱。加人蔘、白朮、陳皮、黃(各一錢二分)、甘草(三分)。

64 喘嗽胸滿。晝輕夜重。加枳、麻黃、杏仁、半夏(各一錢二分)

65 煩躁加人蔘、知母(各八分)、石膏(一錢五分)、竹葉(二十片)。

66 心血虛。不得眠。去川芎,加人蔘、黃、酸棗仁、圓眼肉、麥門冬、石菖蒲(各等分)煎服。仍服硃砂安神丸。或補心丹。

二、婦科

67 婦人下元虛冷。無子息。加附子(製)、肉蓯蓉、蘄艾、香附(各等分以下並婦人症)。

68 血氣上衝心腹。肋下滿悶。經水閉。加木香、檳榔、青皮、烏葯、紅花(各五七分)。

69 赤白帶。腰腿疼痛。加防風、白芷、赤石脂、黃柏、蒼朮、烏葯(各等分)。

70 臍下冷。腹痛。腰脊痛。加木香(五分)、玄胡索、吳茱萸(各八分)、官桂(五分)、苦楝(七分)、香附(一錢)。

71 氣沖經脈。月事頻並。臍下痛。加官桂、香附、倍芍藥、

72 經水欲行。臍腹絞痛。加玄胡索、牡丹皮、檳榔(各八分)、木香、吳茱萸、紅花(各五分)。

73 經水過多。別無他症。加黃芩、白朮、荊芥穗(各等分)。

74 經水如黑豆汁色。加黃芩、黃連、荊芥穗(各等分)。

75 經水少而色紅和。加紅花(五分)、倍當歸、熟地黃。

76 癥瘕血積。加三棱、莪術、官桂、乾漆、瓦楞子(粉各等分)。

77經水適來適斷。往來寒熱者。加小柴胡湯。

78 胎動。加艾葉、香附子、紫蘇、大腹皮、白朮、黃芩、枳殼(各等分)。

79血枯經閉。加桃仁、紅花、鹿角屑(各一錢)、倍當歸、熟地黃、

80 下血過多。肌肉黃瘦。加人蔘、黃芪、白朮、茯苓、甘草(少)、官桂(五分)、陳皮(各等分)。

81婦人損傷血氣。或憂鬱所傷。致五心煩熱。加麥門冬、黃芩、柴胡、百合、地骨皮、山梔、香附(各等分)。

82 經水或前或後。加牛膝、澤蘭葉、益母草(各等分)

83 赤白帶。日久不止。加人蔘、白朮、本、牡丹皮、川續斷(各等分)。

84 經水過期者。血虛也。加參、、白朮、陳皮(各一錢)、升麻(四分)。

85經水不及期者。血熱。加芩連之類。肥人兼痰治。加半夏、茯苓、貝母、陳皮、山梔、香附之類。

86 經水紫黑有塊者。加芩連、香附(各等分)。

87 經水將行作痛者。血實兼鬱。加桃仁、紅花、牡丹皮、玄胡索、黃連、香附(各等分)。

88 經水行後作痛。加參術各一錢,紅花三分

89 經水不調。而血色淡白者。亦虛也。加參術、阿膠(各等分)。

90軀脂生滿經閉者。加南星、半夏、香附、黃連(各等分),去地黃。

91 臨經時遇煩惱。作心腹腰脅痛。不可忍者。加桃仁、紅花、玄胡索香附、青皮(各等分)

92 經水過多。旬余不止。加荊芥穗、續斷、黑乾薑炭(各八分)、炙甘草(四分)虛者。再加參術調理。

93 經水色如黃漿水者。此胃中濕痰也。加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細辛、蒼朮(各等分)

94 經水下如屋塵水者。加續斷、蔓荊子、赤石脂(各等分)。

95 經水感寒。本方。去地黃,加白芷、柴胡、乾葛、紫蘇(各等分)。

96婦人血虛。往來潮熱。加柴胡、白茯苓、地骨皮(各八分)、荊芥、薄荷(各六分)、甘草(三分)。

97 胎痛。皆由血少。加砂仁、香附、紫蘇葉(各八分)。

98 半產。多在三個月。或五個月者。加人蔘、白朮、陳皮、阿膠、艾葉、條芩、甘草(少余各等分)。

99 瘦弱婦人。子宮乾澀。加阿膠、香附、黃芩、紅花(少余各等分)。

100 婦人性急。血下如注。倦甚。加香附、側柏葉、童便煎、

101 妊娠調理。加黃芩、白朮(各一錢五分)、枳殼(七分)、砂仁(五分)。

102 胎損不安。或胎漏。加白朮、黃芩、地榆、阿膠、艾葉、香附、續斷、枳殼(各等分)

103 胎痛。加香附、紫蘇梗、砂仁、枳殼(各一錢)倍熟地黃。

104 妊婦寒熱。加小柴胡湯,去半夏、氣虛。再加參術(各一錢五分)。

105 臨月服催生。加大腹皮、陳皮、白朮、黃芩、紫蘇梗葉香附、白芷、甘草(少余各等分)、或用益母丸。

106 瘦婦血少。胎弱難產。加枳殼、乳香、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益母草(一錢)、血餘灰(一錢)或用兔腦丸。

107 產後補虛。加參術、陳皮(各一錢)、甘草(炙四分)、乾薑(五分)、去芍藥、如發熱。再加茯苓、柴胡(各八分)。

108 產後去血過多。昏運。加荊芥穗(二錢)、去芍藥、地黃、

109 產後生腸不收。由氣血虛。加人蔘、白朮、黃、甘草、升麻,去芍藥、地黃。

110 產後著惱。加香附(一錢五分)、乾薑(炒)、青皮(各五分)、去芍藥、地黃

111 產後驚風。加茯苓、天麻、防風、黃、官桂、甘草(各等分)去地黃、有痰。加半夏、陳皮(各一錢)。

112 產後痢。加黃芩、桂枝、枳殼、木香、檳榔(各七分)、去地黃。

113 產後多汗。加黃(一錢)、桂枝(五分)。

114 產後血風。四肢螈。加天麻、荊芥穗(各一錢)。

115 產後惡露。欲行不行。作痛。加牡丹皮、玄胡索、紅花、澤蘭葉、官桂(各等分)、五靈脂

116 產後咳嗽。加旋復花、前胡、杏仁、白茯苓、陳皮,去地黃、芍藥。

117產後心虛。怔忡不定。言語錯亂。加人蔘、茯神、遠志、麥門冬(各一錢)、甘草(三分)、去白芍藥、地黃。

118 產後惡露不行。結成塊。疼痛不可忍。加沒藥、血結、官桂、桃仁、紅花(各等分)、莪術、五靈脂。

119 產後浮腫。加白朮、白茯苓、陳皮、大腹皮(各一錢)、去地黃、鯉魚湯煎

120 產後臍腹痛。加炒乾薑、官桂、香附、沒藥(各等分)。

121 產後血塊痛。加蒲黃、玄胡索、牡丹皮(各等分)、官桂(少許)。

122產後瀉。本方。去當歸、地黃,加白朮、茯苓、陳皮(各一錢)、甘草(少)、乾薑、白扁豆(各等分)。

123乳不通。加白芷、青皮(各七分)、木通、穿山甲(炙各一錢)。

124惡露不止。加炒黑蒲黃、白芷、百草霜、荊芥穗、地榆(各等分)。

三、兒科

125 小兒血熱。加黃連、連翹(各六分)。

126 小兒痘瘡不活。血少故也。加黃 (一錢)、桂(三分)、紫草(五分)。

127 小兒尾骨病。加山藥、知母(酒炒)、桂(少許)。

四、外科

129 癘瘡。加青皮、柴胡、海藻、昆布、黃芩、貝母、香附(各一錢)。

130 諸瘡內托。加黃、連翹、黃柏(各等分)。

131 諸瘡發散。加防風、羌活、荊芥、連翹、牛蒡子(各等分)。

132 諸瘡毒潰後。血虛。加人蔘、黃、白朮、甘草(各等分)。

133 婦人吹乳乳癰。加蒲公英(一錢五分)、金銀花、石膏、貝母、香附、青皮、連翹、甘草節(各八分)。

134 血風瘡。加防風、黃柏、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苦參(各等分)、甘草(少)。

上四物東加減方法也,詳病虛實增損用之,思過半矣。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