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夜重磅,首家外資控股券商來了!“狼”來了?

首家外資控股比例超過51%的券商來了!

11月3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近日依法核準UBS AG(瑞銀集團)增持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比至51%,核準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

這是《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發布實施後,證監會核準的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

此前,瑞銀證券的股權結構為: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3%,外資方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持股24.99%,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4%,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4.01%,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4%。

瑞銀證券先拔頭籌

瑞銀證券從證監會受理其變更實控人申請,到正式核準其變更實際控制人,前後歷時212天。

公開資料顯示,5月2日,證監會已經受理瑞銀證券的《證券公司變更5%以上股權的實際控制人審批》;7月17日,證監會第一次反饋意見。11月30日,證監會正式核準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

4月28日,證監會公布了《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同時宣布“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該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後,陸續有外資機構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會社等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擬持股51%。

5月10日,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等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J.P. 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擬持股51%。

內資券商頭部壟斷短時間難破

面對外資控股券商增加短期內是否會改變行業格局,多名業內人士表示有待進一步觀望,一方面合資券商突破多牌照的政策進度較緩;另一方面短時間內想要打破目前境內券商頭部的壟斷地位較難。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合資券商的隊伍包括:中金公司、瑞銀證券、中銀國際、高盛高華、東方花旗、瑞信方正、摩根華鑫證券、中德證券、申港證券、華菁證券、東亞前海證券和匯豐前海證券。

其中,中金、瑞銀、中銀國際是具有全牌照證券業務資質的合資券商,5家是以投行業務為核心的證券子公司,包括高盛高華、東方花旗等;申港證券、華菁證券、東亞前海證券、匯豐前海證券4家 CEPA協定券商有資格擁有全牌照,業務資質相對齊全,包含了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四大業務中的全部或者三項。

從2017年開始,外資股東的股比限制已開始松動。證監會公告顯示,2017年初,摩根士丹利和瑞銀集團便已獲準對其在華證券合資企業(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和瑞銀證券)增持股份至當時的監管上限49%,成為首批獲得此類批準的外資金融機構。而2017年6月獲準成立的合資券商匯豐前海證券,外資股東匯豐銀行在成立之初的持股比例已達到51%。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外資進入將更加有利於競爭。未來國內資本市場集中度會加大,一些大的證券公司市場份額或將越來越高,一些小的證券公司則會出局。實際上,不管外資是否進入,國內的證券行業都會出現洗牌,外資進入會令洗牌更加激烈。希望我國資本市場在加快對外開放的同時,也加快證券機構發行上市的步伐。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目前合資券商僅10家左右,且規模大多偏小。考慮到外資機構在管道、客戶黏性等問題上的先天劣勢,本次開放短時間內不會改變目前國內金融業向行業龍頭集中的趨勢。但長期看,外資機構可能在某些具有成熟經驗的特定領域形成優勢,從而改變國內金融服務同質化嚴重的現狀。更為重要的是,放寬外資準入將成為國內金融機構轉變經營理念、規範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有利於金融行業整體優化。

內資券商提升實力才是王道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隨著外資比例的放開,更多的合資券商將會出現,同時加大證券行業的競爭程度,國內的券商應當積極應對,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加速國際化。

此前,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想要再發展就必須加大開放,就意味著要“引進來”和“走出去”。

馮鶴年認為,金融市場開放逐漸擴大,會對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不過從現階段看,不具有太大衝擊。“所謂‘狼’來了,我更看重積極影響。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證券行業發展,加速行業創新與轉型步伐。隨著金融行業外資準入放寬,國內券商競爭意識會進一步提升。”馮鶴年說。

山西證券分析師劉麗認為,外資動作很快,有些超乎預期。證券業對外開放有利於引入境外機構先進經驗,引入專業能力,引入良性競爭,提升服務水準,從而推動證券行業穩步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我國證券行業已充分競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外資比例很小,外商投資比例和經營範圍的放開會吸引更多的外商進入國內市場,但主觀上合資券商的經營風格與國內證券行業的適配性是製約外商投資的重要因素。

還有分析人士表示,從海外經驗來看,行業對外開放勢必會經歷一個競爭加劇、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過程,小券商面臨的挑戰或將更加嚴峻。雖然在監管趨嚴、國際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有強大資本實力、業務規範、積極轉型的大券商具有比較優勢。

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接連出爐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業雙向開放的步伐頻頻提速,監管層接連發布多個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政策舉措,涉及外資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諸多領域,釋放出金融業加速開放的強烈信號。

11月以來,紅利一波接一波,外資公司業務密集取得新進展。

9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已會同銀保監會審查通過“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交的銀行卡清算機構籌備申請。連通公司將成為我國除銀聯外的第二家銀行卡清算機構,也是首家外資清算機構。

12日,摩根大通(中國)設立外商投資券商的申請獲得證監會第一次反饋意見。

25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批複,批準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這是首家獲批籌建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27日,中國最大外資財險公司的股權交易細節敲定,法國AXA安盛集團將全資控股安盛天平。這將是外資第一次實現對中國排名前20的財險公司實現百分百控股。

2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修訂征求意見稿)。修改後的《管理條例》降低了外資銀行準入門檻,擴大了外資銀行業務範圍。

30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近日依法核準UBS AG增持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比至51%,核準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這是證監會核準的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

中國證券報了解到,目前宣布的金融業開放舉措,一方面是圍繞金融機構的外資股比限制展開,另一方面是圍繞外資金融機構的在華業務範圍展開。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認為,展望未來,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在具體準入條件上有望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通過盡可能減少負面清單目錄繼續放寬準入。下一步,繼續放開外資金融機構展業範圍更值得期待。只有在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展業範圍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實現內外資公平競爭,最終實現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目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