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女性混職場到底有多難?

文 | 徐秋雨 初彥墨

編輯 | 陳臣

今天是第109個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個節日最初是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

100多年來,女性的社會地位確實明顯提高,但與男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國職場性別差距突出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18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在經濟機會、教育程度、健康與生存、政治賦權四個維度上,中國性別差距指數為0.673,低於全球平均水準(0.68),這意味著中國男性與女性平均存在著33%的性別差距。

與2006年相比,中國性別差距指數提高了0.017,但全球排名從63/115降至103/149。

在中國,經濟機會是第二大不平等方面,雖然相應指數已從2006年的0.621提升至2018年的0.653,但全球排名明顯下降。

從經濟機會的細分指數來看,目前中國女性在勞動參與度、預計收入、同工同酬、高管任職等4個方面面臨不平等。

近期發布的領英機會信心指數(LinkedIn Opportunity Index)數據同樣顯示,女性對於獲得職業機會的信心普遍弱於男性,對現狀不滿的比例則高於男性。

工作與家庭的兩難

領英“女性職業機會”調研數據顯示,兩性職業平等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家庭支持”,其次是“缺乏相關工作經驗和技能”,以及“職場偏見”。

結婚、生育往往是女性受到就業歧視的主要顧慮因素,男性在家庭角色的缺失導致女性被迫投入更多精力在家庭責任上,造成女性無法平等地追求職業機會和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

領英數據顯示,在生育前後近1/3的女性更換了工作或沒有回歸職場成為自由職業者;46%的女性由於生育主動或被動地錯過了職業機會,該比例是男性的兩倍。

在生育後,有超過八成女性渴望回歸職場,但受到家庭影響,有近四成女性表示“生育後工作狀態不如之前”。

未來女性就業環境有望改善

一方面,國家對女性的就業保障力度在增強。

2019年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指出,要深入貫徹男性平等的基本國策,強化男女平等意識,切實保障婦女平等就業的權利,禁止招聘環節中的就業性別歧視行為。

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運營、數據分析師等新興職業的興起,女性善於溝通、責任感強等軟技能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女性職業機會在不斷增多。

一起來聊聊,你對“女性就業歧視”這個問題怎麽看?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