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醫本色:什麼樣的中醫,才具有真正的中國味道?

人物專訪:
朱雲龍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骨科界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主要傳承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研究所原所長。

幸遇良師,涉足中西醫結合骨科

朱教授是江蘇阜寧人,196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畢業後在天津人民醫院工作。天津人民醫院是一所以骨科為主的醫院,始建於五十年代初,後建成堪稱當時國內最大的骨科醫院之一的天津醫院,床位多達六七百張,並彙集了一大批在國內赫赫有名的骨科名醫,在國內骨科領域舉足輕重。

在這裡,朱雲龍遇到了讓他一生受益無窮的幾位老師,其一就是尚天裕教授。尚教授是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領域內的創始人,尚教授等學者總結前人經驗,博採中西,在《醫宗金鑒》的「正骨八法」基礎之上,提出了新的「正骨八法」,以及「醫患合作、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的骨科治療原則。尚教授治療骨傷時擅長小夾板應用,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正是在尚天裕教授的指導之下,朱雲龍開始學習將中西醫結合起來治療骨折,學習小夾板的應用及改進,並將「正骨八法」發展為「正骨十法」;並提出整復骨折的「四大原則」。跟隨尚教授學習的歲月,為朱雲龍後來成為國內骨科界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主要傳承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師從尚天裕教授之外,朱雲龍還跟隨著名的中醫按摩專家李墨林學習正骨推拿,跟隨外科專家張雁庭學習中醫外科。

1958年,毛主席提出「西醫學習中醫」的號召,國家開始大力提倡中西醫結合,全國上下都響應號召。至60年代時,已經出現了中西醫結合成套的經驗理論,一個新的體系已經初具雛形,並且得到了一些西醫權威的認可,尤其在中西醫結合骨科治療方面,成為衛生部重大的中西醫結合成果在全國推廣。

1978年國家籌建中國中醫科學院骨科研究所時,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選調六名骨科領域的優秀醫生進京,朱雲龍便是其中的一位。

調入北京,使朱雲龍有了更廣闊的天地,也有了更多的機會。相關部門為了促進中西醫結合,特地舉辦了一個全國中醫研究班,從全國各地邀請四十多位著名中醫來京講課。

朱雲龍也參加了為期兩年的中醫研究班,在這個中醫研究班中,朱雲龍領略了諸多中醫名家別具一格的深刻見解,大大開闊了學術思路。

而今,朱教授已經是骨科領域內的知名專家,經驗豐富,療效卓著。他的患者中有印尼中爪哇的蘇丹王,有NBA球員,更有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在國內,很多骨科領域的疑難病都會找他來治療或者會診。

當談及這些成就時,朱教授只是淡然地說道,「我的機會多一點」,絕口不提為之付出的努力,談得最多的是諸位老師對他從醫之路的諸多提攜,其虛懷若谷的謙謙風度與飲水思源的感恩情懷,令人頓生敬意。


借力西醫,中醫骨科海闊天空

與一些老中醫對於中西醫結合的排斥態度不同,朱雲龍教授認為中西醫結合在骨科領域還是取得了不少成果的,中西結合最為有效的體現滲透到一些骨科病症,諸如骨結核、骨髓炎、骨類風濕等疾病的治療領域,可以藉助西醫的診斷方法,讓中醫的擁有更加科學性的診斷依據。

朱教授說,骨科是中醫領域內很大的一塊,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車禍等事故時有發生,骨科患者大大增加,與西醫的手術內固定方式相比,中醫骨科還是有著很大的優勢的。中醫處理骨傷具有簡、便、廉、驗、省等特點,中醫處理骨傷一般不需要手術,除非失血過多,否則一般都不需要輸血。

另外中醫治療骨傷辦法簡單,癒合時間短。只需要打個牽引,綁上夾板,再輔以功能鍛煉及藥物的治療就可以。一般而言,如股骨乾骨折,臨床癒合大約需要3-4個月左右,但是如果採取西醫手術加壓鋼板內固定的方法的話就需要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加壓鋼板,採取內固定的方法,它的方便之處在於術後只要一拆線就立即可以下地。但是它同時帶來的是癒合的緩慢和感染的風險。在安裝固定鋼板時,需要把骨膜揭開,安裝完畢後再合上,而骨膜對於骨骼的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手術對於骨膜的破壞必然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生長。西醫慣常的打石膏也限制了關節的活動,而中醫簡便的小夾板處理之後,患者可以自由活動,以活動促進生長恢復,效果較為明顯。

而之所以要中西醫結合,因為中醫中缺乏一些東西。比如說牽引,中醫的牽引只是一條帶子來綁住,連膠布都沒有,這樣牽引力不足,所以必須要打釘子,而打釘子卻是西醫的辦法,中西醫結合把中醫的夾板和西醫的牽引結合起來了,有時也要使用西醫的各種支架。

此外,對於骨折這一領域,西醫在解剖學和病理學方面研究得比較細緻,對於骨骼的生理結構了解的很清楚,這對於我們是有借鑒意義的。一些涉及血管和神經損傷的骨折還是需要通過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救治的。


突破陳規,不落窠臼名醫本色

在對骨折領域數十年的中西醫結合的摸索中,朱雲龍教授逐漸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應對骨折的見解。大膽地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突破,靈活應用原有方劑,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六味地黃丸是一個古方,一般用作滋陰補腎,治療腎虛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千百年來一直 這樣使用,而朱教授卻將其用作治療骨折手術之後引起的骨髓炎。

朱教授發現六味地黃丸對於骨髓炎的作用,還源於一個偶然的病例,一位老年患者因為手指骨折,導致骨頭外露,手指腫大,經過各種治療都無法消腫。

面對這個病例,朱教授考慮良久,傳統上對這種因骨折而引起的關節腫大都是採取活血化瘀的方式,但是眼前的病例是已經過各種常規的治療方案之後無效的,於是朱教授嘗試著從利水的方向來調理這個病人。

他以古方六味地黃丸為主,加入能夠活血通經、涼血散瘀解毒的赤芍、公英等數味中藥給這位患者服用。出人意料的是,在服用一段時間之後,這位患者手指的腫脹逐漸消失,繼續服用加以鞏固之後,患者手指處的皮膚逐漸長出,竟然將外露的骨骼包住,令人驚奇的是,居然還長出一段指甲。這樣的療效極大鼓舞了朱雲龍教授,也增強了他探索醫學的信心。

朱教授將一些傳統的方劑,加以改良,大膽突破原有的治療思想,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療效。

很多經過西醫治療無效的患者在他這裡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一位在林業科學院的工作的患者在海南爬山時跌倒,肱骨乾骨折,並且傷及橈神經,左手無法正常活動。幾家大醫院的診斷之後,都認為是大腦神經受損,需要手術。朱教授接診之後,運用改良後的十全大補丸對其進行調理,一周之後,該患者左手拇指已經可以活動,經過三個月的治療之後,其左手的功能完全恢復,血色素也增長了2g。

除了對傳統的經典藥方進行創造性使用之外,朱教授還總結中西醫各自在治療骨傷方面的所長,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觀點,豐富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領域內的理論基礎。

例如,針對傳統治療方法的手法複位尊崇「從遠端對近端」的原則,朱教授大膽地提出了「以遠端對近端為主,以近端對遠端為輔」的原則。這項原則的提出,在骨傷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一次朱教授到河南講學,某骨科醫院院長感慨地對他說:「朱教授,幸虧您提出了這個新的原則,否則很多情況就無法處理了。因為以前拘泥於傳統骨傷治療思想,很多本來可以處理的骨傷卻耽誤了救治,我們用以近端對遠端的方法處理股骨乾上1/3骨折,效果很好,但是有些西醫就是不承認。」

成就一代名醫的背後,都沒有容易二字。在大批中西醫結合骨科人的努力下,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已經取得累累碩果,美國的一位參議員曼斯菲爾德在訪問中國之後曾說道「中國在斷手再植,燒傷,小夾板治療骨折方面為世界做出了貢獻。」這種超越門戶的見地,是對中醫骨科最大的褒獎。我們也相信,朱教授倡導的博採中西骨科療法,必將有更輝煌的明天!




作者:睿汐,資深媒體人,國醫時代創始人,醫生品牌策劃專家,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健康與公共傳播分會秘書長、國醫文化藝術創作中心總編。從事醫藥類行業媒體十餘年,創辦了國內首本打造中國醫學人文卓越傳媒的《國醫》雜誌,採訪國內諸多知名三甲醫院院長、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名家等,發表文章200多萬字,推出諸多有影響的作品,被業界賦予「中國當代醫藥界張愛玲」的美譽。已出版書籍《守望——基層醫生的生存世界》,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一部關於基層醫生的人文紀實類書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