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整頓”後的校外培訓機構,調整“超綱教學”轉型為素質教育

全文4247字,預計閱讀7分鐘

本周,教育部官網公布了《民辦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2019年工作要點》,規定推動各地持續深入開展民辦教育規範發展、防範化解風險專項行動,加強對民辦學校深化改革過程中的風險評估。

這讓人想起了過去一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行業規範行動,今天,讓我們聊一聊相關內容。

近年來,對於民辦教育、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有一個形容詞叫“野蠻生長”

這是一個貶義詞,說明這個行業雖然發展很快、規模很大、勢頭很猛,但在規範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仍存在問題。

不過,2018年對民辦教育而言有些特殊,有關部門監管的利劍頻頻出鞘,且力度越來越大、覆蓋面越來越廣,大有讓以往那些違法違規亂象無所遁形的感覺。可以說,國家對民辦教育的關注和監管力度前所未有。

“去年我們調研了全國40.1萬校外培訓機構,其中23.7萬是違規的,目前已經整頓了約20萬,第一步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政協教育界別組聯會上表示:這場“史上最嚴”的培訓機構“大整頓”的效果是顯著的,但這也僅僅是個開始。2019年,對教育培訓機構的規範將進入“持久戰”、“攻堅戰”階段

在過去一年的行業規範中,這些教育機構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亂收費、超綱教學等教育亂象能否得到有效製止?新一階段的規範工作又指向何處?本文將試圖就這些問題做些探討。

注:本文中的民辦教育不涉及民辦小學、中學和高校。

01.

線下校外培訓機構

長久以來,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廣告、誇大師資、超綱教學、辦學場所混亂等問題飽受社會各界的詬病

對此,2018年,國務院、教育部等方面通過發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了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和審查,僅相關文件就包括《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等。

其中,提高辦學資質、嚴管教師資質、預收費不得超過3個月、嚴查公辦校老師兼職、確保消防安全、檢查課程大綱等規定,成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焦點

辦學門檻提高,如何應對是難題

創辦和經營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多地發布的民辦培訓機構管理辦法對此都有明確的規定。比如,辦學場地方面,多數省份規定辦學場所的建築面積不應少於200平方米,個別省份要求不少於500平方米;師資方面,在民辦培訓機構任教的專兼職教師,應當具有教師資格或相關專業技能資格,且不得是公辦學校在職教師。

為了具備辦學資質,不滿足條件的中小機構不得不開辟新的出路:一方面,機構之間尋求合作,以“抱團取暖”的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機構選擇向在線教育、素質教育等方向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嚴格的辦學資質審查面前,有各種出路可供民辦培訓機構選擇,但是這些出路在實際執行中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首先,機構之間的合作辦學涉及到股權、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協調和分配,實施難度不容小覷。

其次,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在辦學許可證審核期的長短、審核期間能否招生辦學等問題上,並沒有明確的限定,使得許多具備相應辦學條件但尚未獲得辦學許可證的培訓機構不知如何應對。

最後,各地在整頓民辦培訓機構辦學資質上,也存在執法力度不統一的現象。在部分培訓機構如芒在背、尋求改革的同時,仍有許多培訓機構心懷僥幸心理,打起政策的擦邊球。這也削弱了政策執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此外,對於落實教師工資待遇問題的討論,一些對政策動向較為敏感的校外培訓機構已有所察覺:一旦公立學校教師工資待遇變得優渥,加上穩定和社會地位的優勢,一些優秀教師可能就會更傾向於在公立學校工作,這將直接影響到培訓機構的人才輸入。因此,校外培訓機構自身團隊建設也變得至關重要。

“超綱教學”被禁,素質類教育步入春天?

2018年年初,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強調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即語文、數學、英語等)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圍繞該則通知展開的培訓機構整頓,將矛頭指向了當前培訓機構在學科輔導上的種種亂象。

長久以來,盛行於中國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那種,以應試為目的、以超綱教超前學為特徵、以題海戰術為手段、以拔尖培優為噱頭的學科教學模式,常令無數學生家長乃至教師又愛又恨。

然而,違反教育規律的教學終究是不利於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教育的效果不能僅以成績的提升與否來做衡量

“超綱教學”的確需要整改,但如何界定什麽是“超綱教學”?從字面上來看,培訓機構教得比學校多、快,就算做“超綱教學”,但目前業界就“超綱”這一概念的界定仍比較模糊,也缺少明確的衡量標準和體系,這無疑將不利於有關部門的執法和培訓機構的整改。

為了應對這項整頓,一些以學科輔導為主要業務的大型培訓機構也在積極調整旗下的課程產品,主要的調整方向是縱向拓展,將應試轉變為對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以學科為依托橫向擴展,逐漸轉型為學科類素質教育。

以數學為例,由於數學學科本身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以往的數學輔導往往表現為堆砌大量習題和公式定義,枯燥無味不說,也較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數學科目的學習更應關注培養學生的思辨和應用能力,而數學教學也應強調深入淺出,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將深奧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聯繫起來。

不過,培訓機構的課程產品向學科類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並不容易。

從觀念上看,機構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家長和教師觀念的改變。只有家長真正重視起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教師改變以應試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培訓機構的教學方式才可能有實質性轉變。

從社會需求來看,社會對以培優為主的學科教育的需求並未減弱。小學階段的課外輔導尚可更注重興趣,但初高中階段由於臨近中高考,對應試提分的需求可能會隻增不減,使學科輔導向學科類素質教育的轉型更加難以實現。

除了將課程產品向學科類素質教育轉變之外,還有許多教育機構將著眼點放在了豐富課程領域、積極布局全方位的素質教育市場上。

比如在傳統的學科輔導之外,增添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以及開發足球、圍棋、機器人等新興素質類課程。

全國“兩會”上,陳寶生強調保證“素質教育落地”。這樣的布局不僅體現在“減負”上,在2018年8月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中,也有“藝術、素質類培訓學校可直接申請法人登記”這樣的利好規定——在國家的支持下,素質類、藝術類培訓機構有望迎來“綠色”通道。

不少業內人士因此直呼:“素質機構的春天來了!”從政策動向來看,素質類教育的確佔優,不過寬鬆的發展環境也會使得這類培訓機構遍地開學,令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屆時,對於素質類教育培訓而言,如何提煉出自身優勢,贏得家長信任,就將變得尤其重要。

收費花錢均受限,小型機構難維系?

當前,我國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普遍采取預付款製的收費模式,即先收費再享受教學服務,預付周期不定,通常在3個月以上,有的機構甚至達到一年或兩年。

許多培訓機構正是通過這種前置收費的方式,手握大量的現金流,以支撐其後續經營。

為了盡可能多地擴大營收,不少機構將心思放在了花式行銷上,比如買課送課、多買多送等,但在吸引家長簽單的同時,卻也忽視了對自身教學質量的提升,如果口碑不達標,也難以維系公司長久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有專家認為,這有利於讓培訓機構更加注重教學,有利於維護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權益,也為家長省去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這項規定將給那些依靠前置收費支撐業務的小型培訓機構帶去不小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不僅對機構收費提出了要求,同時也給出了有關規範機構開銷的意見。比如,提倡教育部門與金融部門合作,對培訓機構的學費收取、資金往來、账戶餘額等加強監管。

不過,這在當下環境中並不具備充分的實施條件,教育部門與金融部門之間的溝通與權責劃分以及一套標準監管流程的建立,都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02

線上線下齊整頓重要信息需公示

據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校外培訓機構整改完成率達98.93%,國家對線下培訓機構的整頓基本已經“結束”

與此同時,教育部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乾工作機制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到,要將對於教育培訓機構的嚴格監管從線下延伸至線上。該《通知》也被認為是對校外培訓行業嚴格監管近一年後,正式吹響整改攻堅戰的號角。

2013年,在線教育進入井噴式發展的階段。5年後,在線教育的諸多亂象也日益凸顯,如財務危機、教師非專業化、教研水準不足等,使這個蓬勃發展的產業一次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此次下發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確,線上培訓機構要緊跟線下整頓政策,同步規範線上培訓機構。

《通知》強調,線上培訓機構所辦學科類培訓班的名稱、培訓內容、招生對象、進度安排、上課時間等必須備案;必須將教師的姓名、照片、教師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顯著位置予以公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聯合工信、網信等相關部門,加強對線上培訓內容的監管。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的“部長通道”表示,已經同有關部門著手研製線上線下培訓機構綜合治理的文件,不久將會發布。可見,在2018年大整頓中處於“舒適圈”的線上教育可能即將迎來一場“狂風暴雨”

03

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問題得到正視

不僅僅是基礎教育階段,學前教育的發展同樣受到了國家的重視。

2018年11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乾意見》(下稱“《若乾意見》”),對新時代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前進方向和重大舉措。

《若乾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政策保障體系,包括資源供給、經費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等政策保障,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監管體系、規範辦園行為、提高辦園質量等方面的規定要求。

如規定,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若乾意見》的提出表明,部分民辦幼兒園存在的過度逐利等亂象、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將得到進一步規範和治理

不過,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04.小結

縱觀2018年國家對培訓機構的規範,可以說是雷厲風行。但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也難免存在問題。改革的推進需要不斷對過往實踐進行總結和反思,並為下一階段的延續提供方向和建議。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培訓機構規範發展的決心和力度,無論未來規範的力度、節奏、方向如何,我們都期待看到培訓機構越發規範和有生命力的狀態。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天津研究分站 耿雪

一讀EDU編輯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