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社要祭拜土地神,因為這可愛老頭對古代中國非常重要

今日立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立秋可能僅僅代表著某種氣候的變化,預示著秋日的到來。但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除將立秋視作氣象變化的標誌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還是一年一度的秋社日。秋日是豐收的季節,作物生長於大地之上,因此農民將土地看得十分重要,在秋社日這一天要對土地神進行祭拜,以求得土地神的庇佑。

一、社日的出現與發展

古代中國是農業文明大國,國計民生皆以農業為主,所以幾千年來,無論是政府官方,還是以農民為主要群體的民間社會,都非常看重祭祀與神靈崇拜,而其中又以和土地、氣候有關的祭祀最為重要。

在我國古代流傳著“社日”的祭祀傳統,社日又稱為“土地誕”,顧名思義,即源於對土地的崇拜與敬畏。土地是人們生存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又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承載物,人們對土地的依賴和敬畏,逐漸催生出“土地神”信仰的存在。

據學者研究,早在上古三代之時,便出現了對土地的祭祀儀式,但彼時的土地祭祀還沒有出現“土地神”的形象,直到秦漢時期,對土地的祭祀才轉為具體的土地神崇拜。

在漢代之前,社會上只有“春社”,到漢代及以後才出現“秋社”。社日祭祀在唐宋時期達到鼎盛,宋代以後則逐漸衰落乃至消失。在唐宋兩代,各地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分別舉行“春社”與“秋社”祭祀儀式。在社日當天,皇帝會大擺宴席,並賜予大臣豐厚的禮物,這些禮物大多是五穀雜糧與肉類,以象徵國家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在民間,社日祭祀的形式花樣更加豐富,在唐代社日的日子被正式固定下來,春社日與秋社日分別在每年的二月與八月的“戊日”舉辦。春秋社日的目的也不盡相同,因為春社日正值一年的開始,故祭祀多以祈禱國家風調雨順,社會安泰為主要目的,而秋社日正逢立秋時節,農民也將迎來最為關鍵的豐收期,故對土地神的祭祀主要聚焦於農作物的大豐收。

二、民間秋社的具體儀式

以秋社日最為隆重有趣的唐代為例,在民間,人們除了要舉辦與政府一致的土地祭祀儀式之外,還要進行很多娛樂項目。因為古代農民的生活是很艱苦的,一年四季除寒冷的冬日外,他們很少有什麽休閑的時光,而節日、祭祀儀式等正是百姓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外重要的娛樂休閑時間。

祭祀與歡歌燕舞是民間慶祝秋社日的兩種方式,俗話說“社為九土之尊,稷為五穀之長”,祭祀“社稷”通俗來說就是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整個祭祀過程是非常複雜且詳細,包括儀式前的準備工作、祭祀土地神、祭祀谷神、飲福酒、埋祭品等環節。整個過程雖未有政府官員的引導,但卻十分嚴格,祭祀土地神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大字不識的農民,也對此心存敬畏。

嚴肅隆重的祭祀儀式結束之後,百姓才迎來最熱鬧歡騰的娛樂時光。據史料記載,在當時的大唐社會當中,有些地方在秋社日結束後舉行的娛樂活動被稱作“秋座局席”,辦宴席的錢由參加社日的百姓輪流出,也就是說每一位百姓都可能成為宴會的承辦者,但其他的參加者也要予以金錢或人力上的幫助。

唐代是詩歌的王朝,在詩中也可以看到許多對社日歡騰場面的描寫,例如“陵陽百姓將何福,社舞村歌又一年”、“酒熟迎飯便,村村慶有年”等,都是對社日的生動描寫。正規祭祀儀式之後的娛樂活動,更為人們所喜聞樂見,通過酒、舞、鼓等食物和器具,人們在宴席中歡歌笑語,訴說著一年當中的苦與樂,在這一時刻,痛苦是可以忘懷的,人們會沉浸在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希望當中,對未來充滿著樂觀精神。

三、政府層面的社日祭祀

與民間聚焦於歡樂的娛樂時光相比,官方的秋社祭祀則更突出祭祀的“神聖性質”。在古代社會早期,祭祀神靈的權力是牢牢地掌控在官府手中的,唯有皇族或官員才有祭祀神靈的權力,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政治的變革,祭祀神靈的權力也被下放到民間。但即使是這樣,政府依舊掌控著對祭祀一事的主導權,對祭祀對象、祭祀時間、祭祀形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在秋社日這一天,朝廷的祭祀儀式由禮部主持、皇帝親自參加,地方的祭祀則由地方最高官員主持,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祭祀土地神都象徵著政府對國家土地與人民的牢牢掌控。

在朝廷看來,秋社祭祀不僅僅是繼承前人對於土地神靈的祭祀與祈禱,朝廷也認識到,在農業時代,通過掌控秋社日在內的諸多祭祀儀式,既可以密切官民聯繫,同時還可以通過這種溫和的手段來加強對地方民眾的掌控。要知道在古代中國,地方政府中擁有正式編制的官員可謂是鳳毛麟角,要想以少數治理多數,就必然要在傳統的政治命令之外尋找更為普遍的治理方式,而與每個民眾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的秋社日,則成為政府治理模式的不二選擇。

文史君說

秋社日自上古時代即已經出現,並傳承千余年之久,在民眾看來這是祭祀土地,祈求秋日大豐收的關鍵時期,也是讓自己獲得身心愉悅的短暫美好時刻。而對於政府而言,除固有的祭祀祈禱之外,秋社日這樣的大眾節日還是政府管理民眾的有效手段。這也告訴我們後人,治理國家有時不需要採用強硬的政治手段,采取百姓喜聞樂的溫和政策,來達到治理民間、保持政府優良形象的目的,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

參考文獻

王倩堂:《宋代社日詩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張勃:《春秋二社:唐代鄉村社會的盛大節日——兼論社日與唐代私社的發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社版》2011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账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