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市保險公司因會計估計變更得福 國壽一季報預增逾一倍

  數據顯示,一季度4家上市保險公司合計原保費收入達6564.14億元,同比增長10.20%,不過新業務增速仍不樂觀。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每年的一季度常被稱作壽險行業的好采頭時期,受監管政策影響,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前兩個月壽險行業規模保費同比下降12.44%,原保險保費同比下降24.31%。壽險保費未能實現“好采頭”,上市保險公司又將交出怎樣的一季度運營成績單呢?

  日前,中國人壽發布業績預增公告稱,預計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同比增加約67.64億元到79.94億元,增幅約110%到130%。而研究人士和相關分析報告認為,一季度上市保險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向好,主要是受益於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同時續期業務拉動的積極作用也將逐步體現出來。

  中國人壽一季報大幅預增

  中國人壽預計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將增加110%到130%。該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2017年第一季度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的更新增加了保險合約準備金,而2018年第一季度該項假設的更新減少了保險合約準備金”,中國人壽表示。

  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以資產負債表日可獲取的當前資訊為基礎確定保險合約準備金的相關假設。對於傳統險,以中國債券資訊網上公布的“保險合約準備金計量基準收益率曲線”為基礎確定折現率假設。

  招商證券非銀行業分析師鄭積沙對中國人壽利潤預增進一步分析認為,去年一季度,其因會計估計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於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账面價值或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的重估和調整)補提準備金132億元,從而減少當季稅前利潤132億元,而今年一季度750天曲線利率上移3個BP,有望增加稅前利潤174億元,稅後利潤約130億元。中國人壽預計的淨利潤增長與該數字存在幾十億元的缺口,鄭積沙認為,這與今年一季度權益市場表現不佳以及市場環境導致費用投入增加有關,預期“投資收益+費用”吃掉利潤50億元到60億元,但仍不改整體利潤高速增長的趨勢,並打響了保險股利潤穩定快速增長的發令槍。

  不只是中國人壽,其他幾家上市保險公司同樣將受益於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招商證券參照中國人壽對其他上市保險公司的測算結果為:中國平安預計增加稅前淨利潤90億元左右,中國太保預計增加稅前淨利潤50億元左右,新華保險預計增加稅前淨利潤超2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今年一季度好采頭期間保費收入承壓,但其利好因素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是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的更新將釋放利潤,另一方面,保險公司轉型發展已經漸入佳境,上市保險公司基本建立了續期業務拉動發展的模式,利於其持續穩定發展。在一季度保險股大幅回調後,多位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認為,保險股估值處於低位,是進行配置的好時機。

  拉動新單銷售是關鍵

  續期拉動對保險公司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業內人士也強調,保險公司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捨棄了部分低價值業務產生了空當,保費增速承壓,轉型之後,新單保費增速能否補上這一空當,也影響著其未來的持續發展。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為配合產品結構的調整,很多壽險公司進行了管道策略調整,大力提升行銷員管道的重要性並加大增員力度。增員、提升人均產能也成為整個壽險行業的要事之一。4月份起,保險公司在銷售端側重於價值率高的健康險,並且整體銷售鼓勵計劃加強,但這些措施能起到多大的成效,還有待於數據的進一步驗證。

  數據顯示,一季度4家上市保險公司合計原保費收入達6564.14億元,同比增長10.20%。不過新業務增速仍不樂觀。例如,中國平安一季度的壽險業務原保費收入為1897.5億元,同比上漲了20.6%,但其個人新業務原保費收入約為695.8億元,同比下降了約12.3%。

  申萬巨集源研報認為,在《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和其他理財產品的衝擊下,短期新單銷售仍有壓力,展望二季度,隨著保險公司增員、銷售策略等工作不斷推進,新單銷售或進入改善通道。

  在自身業務發展之外,壽險行業還受利率和巨集觀環境的影響較大。

  東北證券分析師李勇認為,利率對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影響十分複雜。利率上行利好資產端固收類資產再投資並減輕負債端責任準備金補提的壓力,但是,利率上行過快會使得儲蓄類年金產品的新單銷量和存量保單的繼續率承壓,同時,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債券浮虧增加,此時,保險公司若盲目增加高保證利率的年金產品布局則可能帶來長期利差損的隱患。利率下行利好資產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二級市場權益類和固收類資產的浮盈表現,增加年金類產品的吸引力,但利率快速下行將使保險公司面臨“優質長久期資產荒”且責任準備金補提壓力增大。整體來看,利率的過快上行或持續低利率對壽險公司的經營都有較大挑戰。

  分析人士認為,在保險回歸保障的理念之下,未來健康險、終身壽險、長期年金產品將成為保險公司新單收入和新業務價值增長的中堅力量,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需要逐步由利差驅動轉向死差、費差和利差三差貢獻的模式轉變,既要在產品端提升產品吸引力,也要防止利差損,在投資端尋得優質標的,形成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模式。

責任編輯:張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