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出來的胃病,吃回去!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胃痛胃脹、噁心想吐?

食欲不振、不思飲食?

胃部灼熱、反酸噯氣?

上述癥狀,是胃病的常見臨床表現。對於胃病的治療,除了服用藥物之外,還可以採用食療的方法。往下看——

那該如何進行食療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引起胃病的常見原因

中醫講,胃有四怕:怕生,怕冷,怕撐,怕生氣。

「怕生」、「怕冷」

主要是針對生冷的食物而言,適量服用即可,不宜多吃,主要包括冰淇淋、冰淇淋、冰凍飲料等各種冷飲,苦瓜、香蕉、西瓜等生的蔬菜水果,這些均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直接傷及脾胃。

「怕撐」

主要針對飲食節律而言,「過飢過飽」「饑飽無常」均容易造成脾胃受損,發生胃病。曾碰到不少胃病病人,飲食不節,不吃早餐,湊合午餐,肥甘厚味晚餐,長此以往,胃病就自然發生了。

「怕生氣」

主要針對情緒而言,當人在憤怒和緊張時,胃酸分泌大為增加,可直接破壞胃黏膜;而在恐懼和憂鬱時,胃腸蠕動減弱,胃內容物長期停留,造成胃黏膜損傷。

因此,情緒的失調常常影響脾胃的功能,這也是很多病人生氣或者焦慮後胃病發作或加重的原因。

所以,「微笑」是送給脾胃的最好禮物。

胃病的5種常見情況及食療方

1

食積傷胃

常表現為胃脹胃痛,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大便不爽,舌苔厚膩等。

消食粥

食材: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焦麥芽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共煎,去渣取汁,然後加入100克粳米,水適量,煮成粥。

2

肝氣犯胃

常表現為胃部脹痛,連及兩脅肋,每於惱怒生氣、精神緊張後犯病或加重,胸悶,經常嘆氣,喜歡悲傷欲哭,舌質暗,苔薄白等。

順氣粥

食材:佛手10克,香櫞6克,陳皮10,粳米100克。

做法:將佛手、香櫞、陳皮共煎,去渣取汁,然後加入100克粳米,水適量,煮成粥;或將佛手、香櫞、陳皮研為細末,每次用3-5克調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為粥。

3

脾胃氣虛

常表現為胃部隱痛,脹滿不舒,食欲不振或不思飲食,神疲乏力,精神欠佳,少氣懶言,舌質淡苔薄白等。

補胃粥

食材:黨參15克,白扁豆10克,懷山藥10克,100克粳米。

做法:將黨參、白扁豆、懷山藥共煎,去渣取汁,然後加入100克粳米,水適量,煮成粥,可加少許冰糖。

4

脾胃陽虛

常表現為胃痛胃脹,綿綿不休,胃脘怕冷,喜溫喜按,常於受涼、飲食生冷或勞累後發作或加重,神疲乏力,手足冰涼,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

暖胃粥:

食材:丁香6克,肉桂6克,乾薑6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丁香、肉桂、乾薑研為細末,每次用3-5克調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為粥,可加少許白糖。

5

脾胃陰虛

胃部隱隱灼痛,易飢餓但不欲食,口燥咽乾,消瘦乏力,手足心煩熱,舌紅少津等。

養胃粥

食材:石斛10克,麥冬6克,大棗3枚,粳米100克。

做法:將大棗掰開去核,與石斛、麥冬共煎,去渣取汁,然後加入100克粳米,水適量,煮成粥,可加少許冰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