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狀元之死》:一場被過度包裝的死亡

讓過小年的人們,突然沉浸在一篇《狀元之死》的悲天憫人的情懷裡,這是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的能耐,但同樣是一場矯揉造作的低級趣味。無辨別能力的人,被公號刻意營造的家庭、理想、階層、社會的浮躁戳得淚眼盈盈,知道幾兩幾斤重、尤其是媒體人士,卻被膈應得如螞蟻爬滿全身,寒門貴子的凋零,本該死者為大,文字裡留有尊重,但是文章的作者,一邊叫囂著討厭添油加醋,不給他加戲,

一邊面對大眾質疑,說自己是非虛構寫作。用專業的詞匯(挨踢妹不認為這屬於非寫作)輕描淡寫地對讀者傾注的真實感情理直氣壯地加以輕蔑:有BUG怎麽了?我們核心故事是真的就行。

這樣的邏輯讓挨踢妹感到害怕,只要有一篇新聞,我就可以添油加醋,不斷加戲,讓一名產婦腸道因紗布致死,就可以寫一篇產婦臨死吃下紗布進行醫鬧的100000+。別人找上門,我也可以說,怎麽了,我這是非虛構寫作。

回過頭來看,這是一篇什麽樣的故事?

真實的情節大概就是,作者一名出身寒門的同學,高考成為市理科狀元,大學期間就開始各種打工,一件adadis羽絨服能從高中穿到大學畢業,但是天道不酬勤,罹患胃癌,為了給妹妹攢錢讀大學,放棄讀研,雖然缺錢卻拒絕做假账,最終因胃癌去世。

這已經有了一篇故事好的內核,但是如何變成100000+,好像還不夠“波瀾壯闊”。

就像是鏡子裡的兩面,作者開始以第一人稱視角,夾雜著自己的反思的故事。她出身中產家庭,大學畢業後,住在月租萬元的房子,周圍單身女性都被鄰居懷疑包養,她卻靠美貌獲得中年投資人單獨約她吃飯的人。

奶奶病重,都嘶吼著她爹“她才20多歲啊,卻變成了圓滑市儈的中年人,一點小孩子的靈氣都沒有。”

看到同學之死,卡裡有著3700.6塊錢,她惡心地走出精英對話,看到Prada的包,她把logo藏起來,最後還強調加了調度費等司機。

看到作者給這些人物製造的記憶點麽……

同學:寒門,狀元、100塊假冒adidas、揀同學牛奶、3700.6、麥當勞打工、拒絕微商騙人、拒絕作假账、被富二代逼迫

作者:中產家庭北京月租10000,包養、Prada、原本要出國、酒局飯局、逢場作戲、身材好有顏值

投資人:大佬、好色、油膩、綠水鬼

同學:攀比、阿里兩年P7、能喝酒能賠笑、嫩模、創業套現,投資人錢真好騙、用戶sb、利用人的劣根性賺錢、社會精英

老師校長:不嫌貧愛富、有理想

整篇文章主題,她文章所總結的:成功、浮躁、焦慮、欲望……

你有沒有發現文章裡的每一個點,都在操縱著讀者的情緒。

文章裡主要人物形象都是對立的,階層是對立的,社會與認真活著的人都是對立的。只有作者第一人稱,也就是讀者帶入的視角,善良的自己在反思。如此非虛構寫法,像極了萬年俗套電視劇:全世界都是被社會染黑的壞人,只有主角才是白月光。

最後,在才華有限青年的面對質疑回應裡,為自己注腳是“值得”。

挨踢妹想起了一則新聞。一個月前,杭州發生了一起車禍,一位醉駕司機撞死凌晨三點的送奶工。人們發現這位送奶工,十年前割肝救夫,丈夫走了後,一個人打三份工養自己兩個出身就是腦癱的兒子。她的故事被報導之後,無數的人們表示了自己的哀悼,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幫助這一家努力生活的人。

打動人們的,永遠都是周有擇、是牛奶工、是這些努力活著的人,是這些真實發生的生活每一秒,而不是你們為迎合讀者而非虛構寫作的文章。

少一點意淫、拚接與杜撰,相信咪蒙系公號能走得更好。

編輯:挨踢妹

圖片:東方IC、圖蟲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