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之聲:“寒門狀元”沒有死,某些自媒體是該管管了

“2019年1月8號,我接到了高中同學周有擇胃癌去世的消息。他去世的時候,身份是國內某企業的一名財務會計師,銀行卡裡還有3700.6塊錢。但是身上卻穿著一件100塊的廉價羽絨服。他去世的時候,還差4個月滿25歲。”

不知你是否在昨夜今晨閱讀過以上這些文字,這段文字出自由著名自媒體人咪蒙旗下某微信公眾號炮製的題為《一個寒門狀元之死》的文章。文章中大概講述了一個寒門子弟逆襲成為高考狀元,最終又被厄運擊倒並去世的悲情故事。

而文章作者據文中描述是死者的高中同學——一個25歲工作兩年就小有成就(住10000一個月房租的一居室)、出入上流社會(40多歲的投資人會單獨跟她吃飯),而且顯然還很有外貌資本的女生,一個物質社會成功樣本——從寒門弟子的死亡中獲得醒悟,重新審視和批判自己以及世俗社會。

這篇一眼假的文章在因被舉報過多而封禁前已經收獲了至少3.4萬“好看”標簽,按照業界的一般標準來推斷,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大概已經達到了300至500萬,又一次真正意義上刷爆了朋友圈。

當這篇信口雌黃、矯揉造作的販賣焦慮之作刷屏的同時,大批稍有常識的讀者和媒體業者從該文章的細節入手,發現諸多前後矛盾、低級錯誤、胡編濫造、不符史實的編造內容(相關批判文章已經很多,我們再此不再贅述)。

不過,創作團隊今天中午回應,該文章內容屬實,對細節有修改。不過創作團隊也應該明白,改編不是亂編。

且不提真假,僅是文章的內容也引起了社交網絡上的廣泛討論,又一次讓網友們回憶起被某些自媒體制造焦慮所支配的恐懼。

為了流量炮製爆文,《寒門狀元之死》並非首例

眾所周知,商業自媒體行業視流量為真金白銀。部分商業自媒體撰文絕非是以針砭時弊、激濁揚清為宗旨,而是以“花式蹭熱點”為主,以達到提升流量的目的。

而炮製爆款文章,則是他們通過流量變現的手段之一。即便不糾結這篇文章的真假,即便這篇文章真的是在編故事,這位“匿名作者”(而後被扒出是咪蒙團隊成員楊樂多)也是別有用心。

昨晚這篇《一個寒門狀元之死》同眾多爆文的套路如出一轍,但內容更加辛辣:“寒門”、“狀元”、“死”……標題幾個高對比度的沉重字眼,無論內容是真是假,都足以令一批自認為感同身受的讀者深信不疑。杜撰一個優秀學子死亡的極端案例,吃相太難看了。一個良知未泯的人如果身邊真的出現這種事情,你忍心把它添油加醋做成一道流量大餐?

文章中間還用作者編造的精致生活有意無意地和“死者”的貧寒生活對比,更是進一步擴大現實中這兩類人的分裂和對立,人為製造階級差異,製造焦慮、恐慌、甚至是讀者(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快感。

給年輕人灌輸這樣的價值觀,很可能讓讀者不僅滋生“仇富”心理,更有可能產生“仇窮”心理,社會影響極壞。

這樣的撰文思路在本就很焦慮的都市青年群體中很容易引起反響,因此在文章剛發布時,收獲的評論基本都是這樣的:

“看哭了!每個人都用力地活著,然而,人間不值得……”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這個社會@#¥%……”

“這個男孩真的太慘了!好人為什麽都不長命?真希望這個故事是假的……”

某些自媒體有一百種方式可以蠱惑人心

某些已經掌握很大話語權的自媒體團隊,不僅沒能擔負起作為“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反倒將忠實於自己廣大的粉絲、讀者、當做韭菜一樣收割流量。他們通過爆款文章,傾銷毒雞湯、煽動錯誤價值觀、製造階級對立、破壞公序良俗。炮製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鼓吹消費主義、販賣現實焦慮、惡意誇大事實。

下筆極狠,影響極壞。

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希望有關部門能管管

雖然乍看之下,這些自媒體的內容並沒有什麽暴力、淫穢、危害社會安全等觸及底線的內容,但某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抓住一點社會現狀或者社會負面新聞,反覆地炒作、無休止地添油加醋,炮製出這樣的文字,對於人們心理層面的扭曲,同樣不可小覷。

在試想一下,當你工作一天一身疲憊地回到家時,刷一刷手機,朋友圈被諸如“XX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超過你”“我25歲在北京有七套房”“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致賤人,我憑什麽幫你”……這樣製造恐慌和價值觀扭曲的文章和標題黨填滿。在這樣一個充斥著焦慮、疲憊、欺騙、壓力、恐慌的網絡空間中生活,將會在人心裡形成怎樣的價值觀?

自媒體靠流量吸金,這無可厚非,撰文合理地針砭時弊我們也會歡迎,但某些已經很有體量的自媒體團隊,更應該正視自己的地位,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言論自由不能胡言亂語,更不能蠱惑人心。

早有媒體高屋建瓴地指出,網絡空間從來不是“法外之地”,自媒體江湖從來不是“叢林世界”。

希望有關部門能管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