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了就吐,竟被一碗大米湯治好

淳於意(約公元前 205 年 — 前 140 年),西漢初臨淄人,因做過齊太倉長管理都城的倉庫,故又稱「倉公」。他是漢初著名的醫學家,自幼熱愛醫學,曾拜公孫光、公乘陽慶為師,學黃帝、扁鵲的脈書、葯論等書,於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史記》記載了他的二十五例醫案,稱為「診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淳於意(約公元前 205 年 — 前 140 年),西漢初臨淄人,因做過齊太倉長管理都城的倉庫,故又稱「倉公」。他是漢初著名的醫學家,自幼熱愛醫學,曾拜公孫光、公乘陽慶為師,學黃帝、扁鵲的脈書、葯論等書,於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史記》記載了他的二十五例醫案,稱為「診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

齊國有位姓淳於的司馬患了一種飲食後便會嘔吐,伴有腹痛泄瀉的怪病。他尋求了許多治療方法,都不能緩解,最後他找到了當時著名的醫家淳於意。淳於意通過望聞問切,診斷出淳於司馬患的是「洞風病」。其病因是吃飽後立刻便跑(劇烈運動)引起的。淳於司馬急忙回答道:「是的。那天我去君王家赴宴,吃了許多馬肝。吃飽後,家裡有急事,我便騎快馬跑回家了,之後便出現了吃飯後便會嘔吐,有時還有腹痛泄瀉。」淳於意說:「你用稻草把米汁燒開,連續喝七八天,癥狀便會消失。」淳於司馬連續喝了七八天的大米汁,隨後嘔吐、腹痛泄瀉的癥狀都痊癒了。

案例中的米汁,就是我們日常吃的大米湯,米湯有補氣益中、健脾養胃、通調五臟、和通血脈、聰耳明目、生津止渴、止瀉除煩的功效。

製作方法:首先將大米洗乾淨,然後放入砂鍋內,添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小火燉30小時,最後撇取上面的米汁食用。臨床上大米汁可以用於慢性胃腸炎、胃潰瘍、胃脹通、長期腹瀉腹痛以及眼目乾燥的患者。現代研究發現,大米湯內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長期食用能有效治療腳氣病和緩解口腔炎症;大米湯含有y-谷維素、稻糠甾醇、原花青素等成分,不僅具有潤白養顏的作用,還可補充皮膚水分,促使肌膚光滑白膩;此外,大米湯還可供嬰兒食用,其性味甘平,溫和安全,具有刺激胃液分泌,易於消化、促進脂肪的吸收,而且還能促進奶粉中的酪蛋白疏鬆,有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文/安徽省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劉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