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腹瀉到死亡只要12小時,臨床操作請記住這八點

腹瀉到死亡,短短12小時!高溫天碰到拉肚子的患者,千萬要留心。

案例分享

案例一

從腹瀉到死亡,不過12小時的距離!

5個小時前,一位65歲的男性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了急診。

「我肚子痛,拉肚子,可能吃了過期的綠豆糕」,患者的主訴很明確,7個小時前開始出現上腹痛和反覆稀水樣腹瀉,患者蒼白的面色引起了醫生的重視。

「你的血壓現在只有80/46mmHg,已經休克了,要做份心電圖檢查、抽血化驗,然後點滴治療。」

「檢查不用做,就是吃了綠豆糕,拉肚子。」

「不檢查,我怎麼知道指標高低?不知道指標高低,我怎麼知道給你掛多少藥水?」

於是,醫生第一時間給患者做了一份心電圖,並沒有發現明顯異常。

「打開靜脈通路,留取血標本,然後用0.9%氯化鈉快速補液,監測血壓/心率/尿量」,還沒等醫生開完醫囑,在距離做完第一份心電圖不到4分鐘的時間內,患者的病情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快過來,室顫了!」立即胸外按壓/電除顫/腎上腺素/呼吸機/深靜脈/多巴胺/去甲腎/腎上腺素......談話/下病危/簽字/彙報/會診......從腹瀉到死亡,不過12小時的距離!

患者多次腹瀉後電解質紊亂,加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存在,最終誘發了心臟異常。嚴重的低鉀血症和休克,或許便是真正的殺手。

案例2

患者楊xx,男,26歲,因食用冷盤西瓜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一小時余」就診,神志清、精神差,大汗淋漓,體溫38°C,血壓100/70mmHg,患者口乾、心悸、無力,有脫水癥狀,血象高,鉀3.60mmol/L。

點評

以上案例就是高溫氣象裡各級醫療機構最常接診到的食源性疾病。氣溫高、濕度大的環境,適合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很容易腐敗。加之蒼蠅叮咬,汙染食物,一旦吃了被病菌汙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一、什麼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子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常見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有志賀氏菌、沙門氏菌、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諾如病毒等。

顧名思義,凡與攝食有關的一切疾病(包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均屬食源性疾患。

二、食源性疾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患者食入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半小時至24小時內出現乏力、發熱、頭痛、出汗、寒戰、關節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有水樣便、膿血便),體重減輕、脾腫大等,若患者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

三、食源性疾病有哪些臨床特點?

1.潛伏期短,一般由幾分鐘到幾小時,食入「有毒食物」後於短時間內出現;

2.病人多以腹痛,腹瀉,噁心與嘔吐等急性胃腸道癥狀為主;

3.發病與食入某種食物有關;

4.一般人與人之間不傳染;

5.有明顯的季節性:夏秋季多發生細菌性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發生肉毒中毒和亞硝酸鹽中毒等。

四、食源性疾病如何治療?

鑒於食源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胃腸道癥狀,比如噁心、嘔吐、腹瀉,從而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因此治療中常用的共性措施是防治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即補液。

補液療法包括口服補液和靜脈補液,前者簡便易行,患者在家中即可進行。如果患者不能配合,或存在其他口服補液的禁忌證時可考慮靜脈補液。特異性治療措施需要明確診斷後才能進行,細菌感染比如細菌性痢疾、傷寒等,常需要及時給予抗菌藥物的治療。

寄生蟲性食源性疾病需要抗寄生蟲藥物的治療。化學物質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有特異性解毒治療,如有機磷農藥中毒治療時應用阿托品。除了藥物治療外,有些食源性疾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肝包蟲、肝膿腫、腦室囊尾蚴病等等。

五、診斷食源性疾病有哪些診療思路?

診斷食源性疾病,要考慮到患者腹瀉乏力,感染程度如何,電解質情況如何?

患者如若休克,是否只是單純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沒有合併其它情況?患者腹痛,真的只是胃腸道痙攣性疼痛?

尤其要特別注意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患者,發熱/腹瀉/嘔吐/納差/大量出汗後的電解質紊亂往往可以誘發嚴重的惡性心血管事件。更有些不典型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會以腹痛為首發的臨床表現。

六、食源性疾病的鑒別診斷有哪些?

鑒別診斷主要有:1、急性胰腺炎;2、腸梗阻;3、外科急腹症:急性闌尾炎;4、急性心梗等。

完善輔助檢查:血常規、電解質、心電圖,腹部彩超、腹平片。排除胰腺炎、腸梗阻、闌尾炎等疾病。

七、食源性疾病治療的常用醫囑

治療原則很簡單,也是臨床醫生常用的治療手段:補液、補充電解質,糾正電解質紊亂、抗感染、對症支持等。

臨床常用醫囑:

1.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100mlBid,ivgtt.

2.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泮托拉唑80mgivgtt,qd.

3.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維生素C3.0維生素B6200mg氯化鉀注射液15ml鹽酸山莨菪鹼注射液8mgivgtt,qd.

4.氯化鉀緩釋片、左氧氟沙星膠囊、多潘立酮片等藥物口服。

八、如何預防食源性疾病?

接診的醫護人員還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向患者/家屬進行食源性疾病的相關健康教育:

1.避免在沒有衛生保障的公共場所進餐;

2.盡量不買散裝食品,新鮮食品經充分加熱後再食用;

3.食物生熟分開,不喝生水,生食瓜果必須洗凈;

4.重視加工涼拌類和生冷類食品的清潔;

5.盡量不剩飯菜,吃剩的飯菜盡量放冰箱儲存,下次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6.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