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慶峰:科技公司源頭創新 要敢於進入無人區

科大訊飛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慶峰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公司只有在源頭創新上下功夫,敢於進入無人區,中國的人工智能才有機會形成突破,“科大訊飛要保持戰略定力,不會被外界所影響”。

芯片需要針對場景開發

新京報:你一直強調人機耦合才是AI的真正落地,那人和AI應該怎樣實現耦合?

劉慶峰:人機耦合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人+AI,例如在呼叫中心,目前還是人工客服為主,但下一步將陸續交由機器來負責,只有當機器不會做的時候再轉給人工客服。

二是AI+人,以醫療領域為例子,雖然機器給病人診斷的平均準確率比一些基層的農村醫生要高,但是從法律層面來說機器不能給病人看病,因此更多的時候是將機器得出的結論交給醫生,讓醫生來做決定,這是AI輔助醫療的模式。

在同傳領域上,口譯助手就是幫助同傳者提高效率、降低疲勞度。口譯助手把演講者的講話翻譯成文字,同時給一些關鍵詞加亮加粗,給同傳者輔助提示,這是人機耦合的表現之一。

我認為機器的進步存在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通過人機耦合,人類將經驗傳授給機器,可以幫助機器做得更好,並反過來輔助人類工作。

新京報:中興事件暴露出我國在芯片技術上的缺失,目前國內有不少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巨頭都在芯片方面進行布局。在你看來,中國要發展自己的芯片應該走怎樣的路線?

劉慶峰: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的芯片一定不可以再被掐住咽喉。AI技術裡最核心的是底層芯片,以及基於核心的算法所形成的平台生態。我認為,光有芯片設計能力而沒有AI的能力,那芯片隻不過是一個運算平台。其實芯片是需要針對場景去開發。在芯片開發上,芯片公司和應用公司應該合作,而不是其中一方什麽都要做。

中國的科技企業要做源頭創新和技術突破

新京報:如何看待中美在人工智能上的差距?中國在商業應用層面的優勢能否彌補我們在基礎技術層面的不足?

劉慶峰:我覺得這很難完全彌補,因此我們一定要強調技術創新。應用層面的優勢可以推動企業更快實現自我造血,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動底層技術的創新,但是應用層面的創新不可能代替底層創新。

目前這一輪人工智能的紅利實際上是2006年後的深度學習帶來的,這是從美國、歐洲外溢出來的。現在全球都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這一基礎上做應用創新。但是下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紅利即將到來,如果我們只是做應用層面而忽視底層技術的創新,那中國的人工智能又將被甩在美國的身後。只有在源頭創新上下功夫,敢於進入無人區,中國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才有機會形成突破。

新京報:你對中國人工智能未來有什麽期望?

劉慶峰:這次參會,我感覺中國產業互聯網的討論熱情高漲。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如果未來中國的科技企業不去做源頭創新和真正的技術突破,是很難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的。由於中國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基本上已經見頂,因此現在企業家都開始從產業互聯網尋找突破口。

同時,我希望科大訊飛核心技術的落地能夠讓更多的用戶感受到。2015年底公司董事會在制定戰略任務的時候,就確定要實現核心技術全球領先。這是在AlphaGo走紅前我們就已定下方向,公司要保持戰略定力,不會被外界所影響。

世界互聯網大會已開五屆,過去5年互聯網行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

劉慶峰: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確實越來越大,話語權明顯在提升。

展望未來五年,您認為世界互聯網行業會有哪些趨勢?

劉慶峰:最大的兩個趨勢是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在物聯網全面普及後,語音識別對噪音和方言會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科大訊飛要繼續推動認知智能層面的發展,不僅讓機器能聽會說,還要理解和判斷人類的語音情緒。

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實習生 程子姣 圖片 受訪者提供 編輯 劉曉陽 校對 張彥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