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經把“鋼鐵俠”帶進中國的印紀傳媒如今怎麽了

全文共287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復仇者聯盟4》中鋼鐵俠的逝去讓一眾國內影迷幾近崩潰,與此同時,曾經讓這位漫威宇宙中的“超級富二代”在中國市場真正火起來的印紀傳媒,也正經歷著業績低谷。4月28日晚間,印紀傳媒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虧損17.8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32.37%。以廣告起家、因影視揚名的印紀傳媒,曾經一度被視作影視行業的黑馬,而如今究竟是什麽讓它風光不再?

01

業務幾近停擺

“業務幾近停滯”、“資金緊張”……這些並不友好的字眼還是出現在了印紀傳媒2018年的年報中。

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印紀傳媒的業務發展便已低於預期。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印紀傳媒的業績低谷更為明顯:“業務幾近停滯,影視業務發生了較多未預見、未充分預計而未達預期的情況;在宏觀經濟去杠杆的影響下,公司整體流動資金緊張,對2018年度生產經營情況造成了重大影響”。

諸多不利因素下,印紀傳媒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3.62億元,同比下滑83.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為虧損17.8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32.37%。

在印紀傳媒的各項業務中,廣告行銷服務業務受外部市場、行業整體環境變化等影響,印紀傳媒原預計在年內可收回的大額應收账款發生了延期,部分下遊客戶出現資不抵債、資金流斷裂等情形,導致印紀傳媒應收账款壞账準備計提金額在下半年增加較多。

電影電視劇業務的發展同樣也不順利。2018年下半年,影視行業受到監管趨嚴、從業人員稅務風波及內容消費習慣轉變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印紀傳媒投資的部分電視劇及部分由海外引進的IP未能按原計劃在報告期內完成製作、發行並確認收入。

不只是具體業務項目進展不及預期,報告期內,印紀傳媒還發生了大額債務違約、訴訟導致的銀行账戶被凍結情況,導致公司觸發特別風險警示。

無論是十餘億元的虧損,還是账戶被凍結、觸發特別風險警示,均與印紀傳媒2016年和2017年持續保持增長,每年均能實現超7億元淨利潤形成鮮明反差。投資分析師許杉分析稱,去年以來影視行業的調整與規範會對相關公司發展產生客觀影響,但除了客觀環境因素外,印紀傳媒自身逐步暴露的問題也是導致當下局面的主要因素。

02

“黑馬”風光不再

成立於1993年的印紀傳媒,以廣告行銷業務起家,隨後也開始布局影視業務,不僅曾參與製作《建國大業》、《杜拉拉升職記》、《影子愛人》等電影,還引進了《暮色》、《神秘代碼》、《惡靈古堡:戰神再生》等海外影片,逐步在影視行業站穩了腳跟。

2012年和2013年,是印紀傳媒最為輝煌的時刻,不僅由印紀傳媒與好萊塢片方共同出品的《環形使者》正式上映,被稱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拍片。2013年,《鋼鐵俠3》也在全球上映,該片背後除了有迪士尼外,同樣還有印紀傳媒的身影。

無論是《環形使者》還是《鋼鐵俠3》,這兩部電影無疑讓印紀傳媒名利雙收,尤其是《鋼鐵俠3》在國內獲得7.54億元票房、位列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總榜第二位,並在全球市場共計獲得12.148億美元票房的表現,更讓印紀傳媒名聲大噪。

滿面紅光的印紀傳媒也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分享兩部影片的參與體驗。印紀傳媒創始人之一肖文革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環形使者》還是《鋼鐵俠3》,是DMG式的合作拍攝片。在我看來,評估電影的成功與否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電影的票房,這是硬指標;另一個就是電影的口碑,這是軟指標。DMG推出的兩部合拍片,我認為在這兩方面都是達標的”。

兩部影片為印紀傳媒帶來的好處不止體現在票房上,通過跟好萊塢的深度合作,印紀傳媒一度帶著中國資本進入到好萊塢製片的產業鏈上遊,讓合拍片不再只是“中國公司買單,外國公司去拍”這樣簡單,而是雙方共同投資拍攝一部電影,從前期投資、劇本策劃,到拍攝製作、後期宣發,都由雙方共同完成。

印紀傳媒還第一次讓“中國特供版”出現在全球市場,儘管當時這樣的產物受到不小的爭議,但也是好萊塢與中國影視公司聯姻的一次嘗試。

借著影視業務發展勢頭正猛,印紀傳媒隨後繼續在電影、電視劇領域加強布局,包括《北平無戰事》、《克拉戀人》、《軍師聯盟》在內多部知名度較高的影視作品也相繼誕生。然而,這一發展勢頭也在2018年畫下終止符。

03

“鐵三角”勞燕分飛

面對印紀傳媒當下所處的困境,業內也將目光聚焦在印紀傳媒“鐵三角”身上,也就是丹·密茨、肖文革、吳冰三位創始人,可“鐵三角”已不再是曾經的“鐵三角”。

在公開描述中,丹?密茨作為一位地道的紐約人,被稱為是“印紀傳媒最富有創造力的推手,融會中西方文化”;而吳冰是一名從全國女子體操全能冠軍,化身為武打女星,再到中國首位好萊塢女製片人,被評價為“在公司運營和管理上非常出色”;另外一位創始人肖文革,則被描述為“在處理政府關係和人際關係上非常在行”。

原本各有所長且共同圍繞印紀傳媒運營發展的“鐵三角”,如今也面臨著各自的困局。據公開信息顯示,近兩年丹?密茨已較少公開出現,吳冰則自去年9月以來,稱身患疾病無法回國,而肖文革更是成為引發印紀傳媒發展低谷的導火索之一。

去年以來,肖文革所持股份相繼被凍結,且肖文革還分別在2018年1月和5月,將持有的股份以12.75元/股和11.8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安信信託和於曉非,這一行為被業內直指涉嫌套現13.6億元和10.4億元,累計約24億元。

這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並多次下發函件。同時,經查詢最高人民法院網,肖文革及其一致行動人印紀時代、印紀華城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針對印紀傳媒三位創始人目前正在進行哪些工作、是否已與公司就發展現狀商討解決方案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印紀傳媒方面,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對方的回應。

04

未來前途未卜

現階段,在“鐵三角”具體情況未知的同時,印紀傳媒的公司人員也已開始大量流失,直接影響到相關業務的繼續開展。

印紀傳媒曾在公告中透露,2018年公司人員流失率超過60%,IP授權團隊整體流失,導致IP授權業務陷入整體停滯狀態,已購授權難以開發,並面臨授權到期和被收回的風險,21部相關影視劇IP存貨變現的可能性小。同時,印紀傳媒也出現現金流緊張的情況,至2018年底仍難以招聘新團隊,不能給客戶繼續提供業務支持,且因账齡較長,與客戶對账困難,涉及與23家客戶的應收账款回收困難。

因印紀傳媒主要銀行账號被凍結及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3個月以內不能恢復正常,印紀傳媒股票觸及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自今年4月8日起,印紀傳媒正式被戴上“ST”的帽子,股票簡稱由“印紀傳媒”變更為“ST印紀”,成為2019年第一家被“戴帽”的A股影視公司。而自4月30日開市起,印紀傳媒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ST印紀”變更為“*ST印紀”。

截至4月29日,印紀傳媒的總市值僅為46.37億元,與2017年總市值曾一度超過400億元相比,縮水了超300億元。同時印紀傳媒低迷的業績表現,也從2018年延續至2019年一季度。

公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印紀傳媒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86.62%,為4251.37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為虧損287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24.35%。印紀傳媒方面表示,利潤表項目大幅變動的原因是業務量大幅度削減所致。

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認為,此前印紀傳媒發生的一系列問題逐步令該公司失去資本市場的信任,不僅是融資等方面會受到限制,具體到公司旗下單個業務的開展以及公司品牌之間的合作,同樣也會受到影響。

未來印紀傳媒究竟會如何發展,如今顯得更加前途未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