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殺電視一個回馬槍

作者:Fx Wei

出品:科技新知

工業時代的商業真理被互聯網給敲碎了。

曾經,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商品的價值,由該商品所消耗的用戶總時間決定。

時間是最基本的標尺,在這個標尺下甚至沒有辦法用合並同類項的方式區分競品。軟體內容陣營裡,社交應用的對手是短視頻,電子書的仇敵是劇集和網絡遊戲;硬體領域別有一番景象,報紙廣播電視機被 PC 一棒子打了個半死,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智能手機一出手連 PC 都沒放過。

而站在最前沿的工程師說,最終乾掉手機的,可能是個眼鏡或者頭盔。

技術的發展卻終究沒能跟上產品迭代的腳步。手機幾乎走到了末路,乾掉手機的設備卻遲遲未見。於是,科技巨頭們為了搶奪用戶時間,紛紛調轉槍杆,將目光放到了本該被淘汰的電視上。

一、巨頭加入電視大軍

據 Grand View Research 發布的報告顯示,到 2025 年,視頻流媒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1246 億美元。持續增長的市場,吸引了巨頭的注意。

隨著蘋果最新的 Apple TV 軟體上線,以及投資 10 億美元打造的包括多款原創劇集、綜藝的 Apple TV+ 登場,這位富可敵國的硬體巨頭正式加入了流媒體的硬戰之中。

同時,Youtube 削減原創內容預算、Facebook 發展多年進展不大投入不多,美國的流媒體市場,由蘋果、亞馬遜以及 Netflix 為代表新型流媒體品牌,以及迪士尼為代表的老牌內容生產商所佔據,相互競爭紛繁複雜。

在硬體領域,原以為要被淘汰的電視機突然煥發了第二春,智能電視成為了新的被追逐的硬體風口。IHS Markit 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七月,智能電視在整個電視行業裡的佔比已經達到 70%。

Research And Markets 對未來幾年智能電視的發展提出了預測,2017 年,全球智能電視市場總規模為 1430 億美元,到 2023 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2530 億美元。2018——2023 年五年內,智能電視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 10% 以上。

內容與硬體同步增長,巨頭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不過倒有一個反常規的現象,巨頭們爭奪流媒體服務的同時,卻放棄了智能電視這一重要硬體。

二、智能電視被巨頭放棄

在智能電視領域,佔據主要市場的,仍然是三星、LG 等傳統廠商們。蘋果的 Apple TV 儘管同樣出現在列表當中,但它卻是以盒子的形式售賣,而非帶有螢幕的電視機。

同樣,亞馬遜的硬體產品 Fire TV 也是以盒子的形式出現。這並不符合巨頭們一向爭奪硬體的戰略布局,畢竟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智能音箱,這些身價千億美元的巨頭從來都不曾掉以輕心過。

為什麽智能電視作為承載內容的重要硬體被巨頭們所忽略?我認為,電視這一品類的獨特性,最終讓巨頭們選擇了放棄——包括生產了手機、電腦的蘋果在內。

第一,電視本身極低的利潤率。據調研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統計,電視製造商製造每部電視機的利潤僅為 10% 左右,而過去十幾年,中國廠商們通過廉價的產品從三星、索尼、LG 手裡搶奪了不少的市場份額,同時也進一步壓縮了電視機的利潤空間;

第二,電視作為家電品類,其更換率遠低於智能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

第三,螢幕技術掌握在少部分老牌廠商手中。電視的核心元器件是螢幕,且是大尺寸的 LCD 或 OLED 屏,其成本佔據了整機成本的 60% 以上,未掌握螢幕生產能力的廠商,沒有下場追趕的動機;

第四,市場及技術已經成熟,顛覆老牌品牌的可能性不大;

第五,電視本身的存在感被手機、平板等產品削弱,用戶購買、更換意願降低;

第六,電視盒子的低升級成本,更符合用戶需求。智能電視最大的問題是,其軟硬體配置往往會在兩到三年內出現問題,頻繁更換電視又不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因此,盒子是最合理的存在方式——

由此,我進一步提出自己的觀點:被手機行業宣傳了多年而不成的模塊化,或許更符合電視產品。用戶購買智能電視後,其顯示部分的硬體可長期保持不變,提供軟體和內容的硬體部分,比如記憶體、閃存和處理器,則以可拆卸更換的方式集成在電視中,方便用戶進行升級。

以此觀點為基礎,我認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們涉足智能電視領域並非明智之舉。電視領域利潤率較低,同時並不具備內容生產的的硬體廠商,很難靠軟體及服務獲得利潤,尤其是進入市場時間長以後,一旦產品的軟硬體損壞速度遠高於傳統電視品牌,那麽其品牌忠誠度必然會受到影響。

至於所謂「智能家居入口」,我認為智能音箱比智能電視更靠譜。電視這一產品,內容是最重要的核心。而蘋果和亞馬遜顯然做足了準備,一邊用智能音箱佔據智能家居入口,一邊在電視上,生產盒子放棄智能電視,重進押注流媒體。

三、蘋果亞馬遜衝擊流媒體

蘋果和亞馬遜兩大巨頭,正對視頻流媒體行業產生巨大的衝擊。

蘋果是一家軟硬一體的企業,它以軟體為核心產品,以包括 Mac、iPhone 等硬體產品為形式,為用戶提供軟硬一體化的綜合體驗。但內容服務從來都不是其重要業務,直至本次春季發布會,庫克將 Service 和軟硬體並列之後,蘋果才正式將內容服務作為最重要的戰略之一。

蘋果推出內容服務,其目的是為了對衝 iPhone 銷量不振帶來的營收黑洞。但這並不意味著服務將會是蘋果的「Next Big Thing」,它仍然只是蘋果硬體的一個補足項目,在 iPhone 銷量無法繼續增加的情況下,增加 iPhone 所能帶來的營收利潤。

可以推測,2019 年蘋果確立了「硬體+軟體+服務」的戰略之後,將會在三項營收基礎上形成兩條腿走路的狀況。一方面,iPhone 將仍然作為蘋果最大的營收項,考慮到 iPhone 銷量很難實現大規模增長,今年的新 iPhone 價格可能並不會如預想中那樣出現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保證原有螢幕的基礎上增加更多螢幕的重要任務,交給了 iPad 全系產品——

在蘋果春季發布會之前,多年未見更新的 iPad mini 和 iPad Air 低調上線,自此 iPad 形成了 iPad、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 四款,覆蓋 2000--10000 元各價格階段的產品線,配合新聞、遊戲和流媒體服務,為舊 iPhone 用戶和非 iPhone 用戶,提供了全面的選擇項,盡可能地增加螢幕數量。

2018 年,iPhone 為蘋果貢獻了超過 1600 億美元的營收,佔蘋果總營收的 63%。可以預見未來這一比例將持續下降,但 iPad+內容服務產生的營收,目的便是維持總營收的增長。

與蘋果不同,亞馬遜的運營核心便是互聯網服務,無論是To C 的電商還是 To B 的雲服務,亞馬遜都是在用盡量多的服務,覆蓋盡量多的消費者,產生粘性後,即可持續產生營收。

亞馬遜的 Prime 會員目前涵蓋了亞馬遜平台的購物優惠、電子書、音樂流媒體以及視頻流媒體,但與 Netflix 這一類內容服務商不同,亞馬遜並不依賴單一的視頻流媒體賺錢,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把用戶留在自己的服務範圍內,讓他們在亞馬遜購物。

亞馬遜 Prime 目前擁有超過一個億的注冊會員,這一億人在亞馬遜上的消費金額,是非會員的三倍。

綜合蘋果和亞馬遜在電視流媒體上的動作可以看出,對於這兩家巨頭來說,電視流媒體只是其護城河當中很小的一個分支,但兩大巨頭卻都在這項分支上傾注了不小的資源。亞馬遜目前生產原創內容的預算為 60 億美元每年,而蘋果先行投資 10 億美元,隨著 TV+ 的發布,可以預見未來將會加大投資。

巨頭之間的合作,則給行業競爭對手帶來了更大的衝擊。目前,亞馬遜的 Fire TV、Prime 劇集已經和 Apple TV 達成合作,未來幾年,Netflix 將作為行業的最大代表,遭遇來自蘋果和亞馬遜的最大衝擊。

四、Netflix 的困局

亞馬遜和蘋果加入電視流媒體陣營之後,HBO 態度開放,先後加入了亞馬遜和蘋果雙方的視頻流媒體平台。與 HBO 不同的是,Netflix 態度堅決。

2016 年,蘋果推出新版 Apple TV 應用,Netflix 拒絕簽約提供內容;去年年底,Netflix 認為 iOS 平台 30% 抽成太高,取消了在 iOS 平台上訂閱會員的服務;本次蘋果加入流媒體大戰,Netflix 早早表示,不會入駐蘋果的流媒體平台。

Netflix 的倔強有它合理的理由——內容是 Netflix 唯一的營收來源,作為原創內容為核心競爭力的流媒體服務商,Netflix 不可能讓自己的營收被對手所攫取,這一動機與剛剛起訴蘋果的音樂流媒體 Spotify 一致。

而在 iOS 平台上賣電子書的亞馬遜 Kindle,早在 2011 年便取消了應用內購買以避開蘋果 30% 的抽成。以內容服務為核心的平台,一旦具備了足夠對抗蘋果的影響力,那麽逃避蘋果稅幾乎是必然且一致的做法。

對於 Netflix 來說,蘋果和亞馬遜目前在內容競爭力上尚且無法與之抗衡,尤其是 2018 年,Netflix 在訂閱價格提升的情況下,會員總數不降反升,證明了 Netflix 在內容質量及吸引力上的強大競爭力。但 Netflix 的軟肋,在於平台影響力。

蘋果手中握著 10 億多台 iOS 設備,這是它得天獨厚的優勢,Apple Music 能夠迅速積累數千萬用戶,威脅 Spotify,正是蘋果 iOS 設備殺傷力的展示;

亞馬遜的 Prime 會員,則是以用戶逃不開的電商購物優惠為核心基礎,加上音樂視頻流媒體,以及全球最大的電子書平台,綜合之下其影響力是遠超於單純以流媒體為核心的 Netflix 的。

所以,Netflix 唯一的優勢,只有內容本身,一旦內容吸引力在對手面前稍有落後,那麽用戶極有可能跳轉到競爭對手的平台中——以娛樂為目的的內容服務商,從來就不要奢求用戶忠誠度,因為他們隻對自己的娛樂體驗忠誠。

Netflix 倒也的確有自信,目前它憑借 1.39 億的訂閱用戶成為頭號玩家,其創始人 Reed Hastings 曾表示,HBO、亞馬遜並非自己的對手,和自己搶奪用戶時間的,是《要塞英雄》一類的爆款遊戲。

然而,Netflix 高估了自己的內容競爭能力。

2019 年對於奈飛來說將會是極具挑戰性的一年,除了蘋果亞馬遜兩大品牌靠著平台優勢帶來衝擊之外,手握無數版權的迪士尼也將加大視頻流媒體上的投入,2019 年它為原創內容準備了 160 億美元,與 Netflix 一致。

早在 2017 年,迪士尼就終止了與 Netflix 的內容合作,並推出 Disney+ 加入流媒體的行業中。這家年近百歲的企業,手裡握著從米老鼠到漫威的一大把版權幾乎到了版權壟斷的地位,同時還通過收購享有 HBO、Hulu 的股份,Netflix 憑借內容不懼蘋果和亞馬遜,但面對迪士尼,它卻不能不忌憚。

更何況,提及內容投入規模,Netflix 與迪士尼、亞馬遜以及蘋果相比,有著一個顯著的劣勢:Netflix 沒有其他業務支撐其大規模投入。

在內容服務之外,亞馬遜的核心是電商和雲;蘋果依靠 iPhone 每年有超過 2000 億美金的營收;根據迪士尼 2018 年財報,媒體網絡佔總營收 41%,度假村及旅遊業務佔 34%。

多樣化的營收來源,是支撐內容投入的關鍵核心。Netflix 的問題在於,它必須依靠大規模的原創內容去吸引用戶訂閱,收獲營收之後再次投入內容製作以維持營收。這樣的模式在早期可以收獲規模的擴張,但一旦市場競爭激烈,其面對的不確定性也必然增強。

每發一次財報,Netflix 就要顫抖一次,這樣的狀況難以避免。2019 年,挑戰會更加殘酷。

五、硬體為輔,內容為王

無論是對於流媒體平台還是硬體廠商來說,目前在電視領域的爭奪,還都只是預熱戰場,主戰場還在更遠的未來。

智能電視的市場目前尚未看到被顛覆的可能,但承載內容的硬體,在未來幾年一定會有新的發展。隨著 5G 和 AI 技術的成熟,螢幕可能會無處不在。

除了手機、平板和電視之外,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車內螢幕,以智能眼鏡為代表的隨身螢幕,以 AR、VR 為代表的立體螢幕,都會成為內容新的載體。如果被科技行業探討多年的 IoT 得以實現,那麽搶奪汽車、智能眼鏡等第一個硬體入口,將會是緊隨而至的硬體大戰。

但硬體爭奪之後,未來終究會屬於內容。AI 將取代大部分白領的工作,已經成為科技領域的重要觀點。知名的科技預言家、O'Reilly 出版社創始人 Tim O'Reilly 在《未來地圖》中說,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人工作之後,將會有大量的空閑時間被釋放出來,它們將會是未來的「增量市場」,為各大企業提供新的藍海。

彼時科技解放出來的用戶時間,必然需要內容來消耗。從這個長線戰場回頭看,如今巨頭押注內容殺回電視領域,是在為可能到來的未來奠基。

從布局角度,目前稍稍領先的是蘋果。它既擁有十億螢幕,又擁有製作內容的野心,從硬體到軟體到內容的全面布局,讓蘋果在未來幾年,極有可能創造新的營收和市值奇跡。

但是,蘋果能否在 5G 和物聯網時代,找到新的 Big Thing 將成為關鍵,一旦在新硬體領域落後,那麽蘋果的領先優勢將會迅速消失。而內容戰場上,儘管蘋果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但始終只是一個追隨者,迪士尼和 Netflix 才是這個領域當前的最強玩家。

電視戰場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未來這場競爭會是怎樣的格局,值得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