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一直是eSIM的幕後推手,但運營商表示很受傷,不甘淪為管道

當前每部智能手機基本都離不開SIM卡,儘管這些年手機廠商為了讓手機更加輕薄,砍掉了很多設計,但當前SIM卡依然是手機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不過沒有一成不變的事務,自從蘋果亮相智能手錶Apple Watch 3後,eSIM便成為了當前被行業寄予厚望的新產物。它的出現,正在給傳統SIM卡的造成深刻影響。

因為Apple Watch 3的推出,已經讓全球運營商開始支持“eSIM一號多終端”,這意味著該智能穿戴產品與智能手機可以共享號碼,不再需要額外的實體SIM卡。而且有了該功能,智能穿戴產品可以實現打電話與上網功能。這一切都還是eSIM卡所賜。
不過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雖然eSIM卡有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對行業有巨大的變革。但是eSIM卡目前僅限於智能穿戴產品,尤其是智能手錶類產品,智能手機推廣起來非常困難,甚至遭到全球運營商的抵製,更不用說國內運營商了。
這是為何呢?主要原因是這動了運營商的“蛋糕”。eSIM卡的原理在於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可以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無疑降低了消費者對運營商的依賴,對運營商用戶體系造成衝擊,無法捆綁用戶。
其實在國外市場同樣面臨著類似因素,今年蘋果推出了三款iPhone,其中國內版推出了擁有物理卡槽的雙卡雙待功能,而在海外市場推出了eSIM卡的雙卡雙待功能,但是該功能一直被運營商排斥,目前美國三大運營商紛紛延遲對eSIM卡的支持。
而蘋果現在又是eSIM的幕後推手,在2011年蘋果便注冊了相應的虛擬SIM卡專利,2014年iPad Air 2就可以支持eSIM卡,而在今年蘋果又在自家產品中增加了對eSIM卡的支持。不過,目前運營商在消費級市場上發展eSIM的意願並不積極。
但即使如此,eSIM卡依然是行業的發展趨勢。未來隨著5G到來,物聯網、可穿戴產品等將刺激eSIM成為新的市場熱點。而這樣導致運營商直接淪為管道,並且讓電信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