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的飲茶方式,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至今的?

江蘇宜興,古代稱「義興」、「陽羨」。陽羨茶在唐代頗有名譽,為進貢天子的貢茶。詩人盧仝吟詠:「問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可見名氣之大。我國飲茶的習俗由來已久,至唐朝時代陸羽著《茶經》而完備其事。

但飲茶的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了變化。

歷史上,我國的飲茶方式有三次較大的演變。

第一個階段是煎飲法到煮茶法的過渡。

把茶直接放入茶釜中烹煮,是唐代以前常見的方法。

茶最初被發現時,人類的祖先們還生活在原始部落,當時生產力低下,吃飯是一個大問題。當他們發現茶樹葉沒有毒,滋味尚可時,就當菜葉來採食,而對於茶的色香味,則沒有心思仔細品味。在不斷的食用中,他們發現茶不僅能祛熱解渴,且可以振奮精神,對一些病症也有療效,於是將茶從糧食中分離出來,煎來當葯。

從先秦到兩漢,茶從藥物變成飲品。當時人們飲用茶水時,可以煮成羹湯來喝,而且茶中可以加入粟米和一些調味料,做成粥狀食物。

到唐代這種方法還存在,但遭到了陸羽的反對。此後唐人飲茶開始提倡茶湯的原味,為茶道之興奠定了基礎。

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在唐時接受了漢人飲茶的習慣,並保留和傳承這一方法至今。

第二個階段煮茶法到點茶法的過渡。

鬥茶之風自唐代開始,至宋代達到高峰。點茶法從宋代的鬥茶中發展起來,後被廣泛接受。

此法不用茶釜直接煮,而是把茶末放入茶盞,用沸水沖點。若使茶末和水交融一體,必須用到一種重要工具「茶筅」。茶品上者,以茶筅擊打茶湯,沫餑堆積,水質濃稠。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於此。飲畢盞中依然有餘湯,稱為「咬盞」。

第三個階點茶法到泡法的過渡。

點茶法,在宋代宮廷和士大夫階層非常盛行,宋代之後,這種方式隨著泡茶法的出現逐漸消失了。

泡茶法是從唐代開始,明清盛行。

唐時就有蒸青製茶法,即在採茶、蒸焙之後,並不搗碎,飲用時直接沖泡。

但因唐宋以飲用團茶為主,這種方法沒有普及。

到明代,製茶法和飲茶法一再簡化,團茶被散茶取代,泡茶法為主的方法開始盛行,並一直沿用至今。

泡茶不加任何調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

茶經歷了從藥用到食用到飲用,又經歷了從煮茶到點茶到泡茶,歷朝歷代不斷發展演變。

歷經千年,茶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寄託。

本文分享自東家匠人:六道紫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