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內外中醫藥專家學者:中醫藥防治腫瘤特色優勢與國際化合作探討

在此次研討會中,關於中醫藥治療腫瘤,文化自信、海外推廣、國內發展、數據積累等,是海內外華人華僑與腫瘤治療專家認為中醫藥在防治腫瘤的國際化合作中不可繞行問題。

文丨《四百味》編輯部


中醫藥防治腫瘤的特色優勢是什麼?國際社會在防治腫瘤方面如何加強合作?6月1日下午,海外華僑華人中醫藥培訓基地舉辦「中醫藥防治腫瘤特色優勢與國際化合作研討會暨海外華僑華人中醫藥代表與中醫藥腫瘤專家座談會」。這次研討活動,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政府僑務辦公室共同主辦的,旨在採取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方法加速中醫藥國際化合作。

據介紹,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屠志濤局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教授胡凱文,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學博士李仝,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博士生生導師楊國旺等國內中醫治療腫瘤的8位著名專家,以及加拿大臨床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劉宗正,德國中醫發展促進會會長張震,(美國)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執行主席、美國國際中醫藥研究院院長王守東等20名中醫藥專家學者,世紀康瑞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朱敬民董事長,共計40餘名中醫藥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代表和部分中醫藥企業家參加了研討交流活動。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屠志濤局長在致辭中強調兩項討論重點,一是中醫藥治療腫瘤在國際國內形成的學術模式、服務模式、產業模式,二是討論海內外中醫合作的難點、重點、疑點,並提出建議。他說:「國內是中西醫結合,國外是中西醫分業,有各自的學術模式、服務模式、產業模式,通過國內專家與海外華人華僑交流後要在三大模式上形成『北京共識』,未來開展模式改革。」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屠志濤

加拿大中醫藥學會會長、加拿大中醫藥學院院長袁曉寧表示,在海外推行中醫,要宣揚靠口碑、不靠廣告的純粹中醫,在國內推行中醫則要思考如何在濃鬱西醫氛圍內找到思路。他坦言,在國外,西醫並非完全抵製中醫,反而是很多西醫無法治癒的疾病會被推薦使用中醫診療,中醫在走向國際的過程中也是在給自身發展創造機會。

加拿大臨床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劉宗正在發言中,著重提到把脈數據的收集,有些腫瘤分為陽性和陰性,把脈講究陰陽調和,非常希望中醫能夠做到區分腫瘤的陽性和陰性,比如在攝護腺癌、乳腺癌疾病診斷中。

▲劉宗正院士

新加坡福樂康中醫院長兼董事徐常清有二十多年的醫藥從業經驗,她覺得中國的中醫藥世界推廣要做到整體輸出,而中醫的數據化進步在為其推廣海外提供便利的同時,還要注意相關管理規定的提前完善,避免不正當競爭,另外,她非常呼籲中國出口藥物簡化GMP認證流程。

德國中醫發展促進會會長張震出身於醫療世家,他稱自己是來自民間的臨床工作者,他表示,好吃、好玩、有用是其在德國推廣中醫的三要素。事實是中醫在歐洲推廣要比東南亞更難,但歐洲人對知識產品很有好感,德國的腫瘤發病率很高,中醫治療腫瘤的確切療效必然有利於推廣,張震更希望在知識習得、學術交流上得到國內專家的指導。

寮國新醫中醫治療中心醫師曹俊芳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從陝西赴寮國的中醫推廣者,她認為要將中醫與現代科學結合起來,把中醫發展走出一條新路。

在海外華人華僑交流中,大家一致認為,中醫藥在防治腫瘤方面,有其獨特的特色和優勢,也為中醫在海內外的發展推廣提出問題、建議和要求。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醫內科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花寶金表示,腫瘤是世界問題,單純的多基因、多靶點對抗治療手段仍有待驗證,腫瘤治療應該提倡預防、扶正固本、帶瘤生存,這正滿足了中醫藥上醫治未病理論,中醫藥預防治療未來會發展為高端治療,但是中醫藥治療必須產生並注重數據積累,並且要培養原汁原味的中醫文化自信。

▲花寶金院長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外治法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忠重點談到的是中醫治療腫瘤如何走向世界的落地方案,他認為中醫診所在海外落地的關鍵是數據障礙,無論國內外,都缺乏中醫資料庫工具。在李忠教授看來,談到中醫在海外發展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確切的療效,不辨中西、關心療效,是病人最原始的出發點。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癌症基金會中醫藥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朱世傑進一步強調中醫文化自信問題,同時提出中醫學術、知識已經具備論證基礎,也進一步並肯定了先進的中醫技術設備對促進海內外中醫發展的積極作用。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色優勢與國際化合作研討會

同時,先進的中醫診療設備進入市場、卻有療效的中醫療法在國外取得的成果也從側面激勵了中醫的全面發展。看清現狀、找到問題,成為本次研討會的重要結論。以腫瘤中醫療法為開端,探索中醫在其他病種上的療效與發展前景將會是接下來的推進課題。

關注識別「四百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