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汽車關稅降低 對汽車行業來說未必是壞事

摘要:中信證券指出,長期來看,充分的市場競爭將使長城、吉利等一線自主品牌真正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降低關稅後,合資中高端車型降價壓力最大,經濟型車、自主品牌等壓力最小。

據新華社周二消息,博鼇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下一步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今年中國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那麽,汽車行業的進一步開放,將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中信證券陳俊斌團隊認為,“關稅降低”短期影響有限,長期有望優化行業格局。

從整車來看,中國一線自主品牌將有望在競爭中成長為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佔全球汽車總銷量的30%,從2005年以來中國新增銷量佔全球汽車市場的76%。當前中國擁有最先進的整車製造工廠和最成熟的汽車零組件產業鏈。任何脫離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都將面臨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

隨著中國自主品牌和汽車工業的崛起,競爭的放開是必然的趨勢。進口汽車關稅的降低對售價20萬元以下的車型影響有限,對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車型有中期10%-20%的價格下行壓力。但是,充分的市場競爭將使一線自主品牌真正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未來中國一線自主品牌(上汽、廣汽、吉利、長城、長安)的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類比智能手機,憑借著最龐大的消費需求和最先進的產能,未來中國的消費量將佔到全球的30%,產量可能佔到50%以上。

從結構上看,合資中高端車型降價壓力最大,經濟型車、自主品牌等壓力最小。

對比全球銷量前十車型的中美可比售價,以卡羅拉為代表的經濟型轎車售價中美是一致的;而以凱美瑞、帕薩特為代表的中級轎車和以CRV、途觀為代表的中級SUV,中國定價比美國貴10%到20%。

中信證券認為,關稅下降後帶來進口價格優勢,刺激進口銷量提升,進口服務商受益。

中信證券經測算得出:

下調關稅後,結論是消費者最終支付的價格(含關稅、消費稅、增值稅、購置稅等)將分別下降4%-12%(假設關稅20%)、 8%-15%(假設關稅15%)、 12%-19%(假設關稅10%)、16%-23%(假設關稅5%)。 預計將刺激進口車消費量從目前100-120萬輛的規模,向150-200萬輛的規模邁進(參照美國進口車佔總銷量7%左右的比例,中國乘用車3000萬輛的規模測算)。

如果全面實行股比開放,外資企業唯一可行的是在華落地新能源車型生產,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由於供應鏈基礎成熟,未來也足以應對外資車企的挑戰。

“股比開放”主要體現在放開新能源整車領域的競爭。當前發改委已經不再批複傳統汽車的新增產能,新設立的外資整車廠只能通過新能源車型在華落地生產。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到全球的50%,動力電池的出貨量佔到全球的60%以上,中國企業已經在新能源領域具備足夠成熟的供應鏈基礎,也有“換道超車”的機會。

在零組件市場上,由於零組件市場一直以來是充分競爭的非保護性行業,受未來可能的外資持股比例可能放開以及關稅降低的影響最小。

對此前沒有持股比例限制的零組件行業來說,中國零組件企業原本就是面臨著國際巨頭的市場化競爭和壓製。當前中國零組件行業已經從“合資替代”邁向國際化,放開持股比例對零組件行業的衝擊非常有限。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