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險機構參與社會辦醫前景廣闊

策劃人語:

近年來,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健康險業務實現高速發展。在回歸保障的背景下,發力“大健康”產業也已經成為眾多保險公司推動轉型的重要方向。近日,保險業參與社會辦醫又獲得政策鼓勵,這也有望進一步加快保險公司布局“大健康”產業的“落子”速度。

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劉宏健表示,保險業可以在兩個方面為社會辦醫健康發展提供支持:一方面是通過保險產品,為社會辦醫提供支付保障,另一方面是通過保險資金運用直接投資社會辦醫。

保險業參與大有可為

劉宏健表示,保險業參與社會辦醫有利於形成合理的多元辦醫格局和醫療服務競爭機制,起到推動醫療技術發展、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的“催化劑”作用。同時,保險業參與社會辦醫也會對保險業自身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發達國家早已在借助社會力量辦醫方面進行了探索。其中,保險公司就是社會辦醫機構中最重要的投資主體之一,特別是經營人身險的機構在此方面擁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

近年來,我國社會辦醫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社會辦醫機構數量已達45.9萬個,佔醫療機構總數的46%;社會開辦的醫院數量達2.1萬個,佔比63.5%。同時,社會辦醫在人員、床位、診療量上的佔比均保持穩定增長。

在這其中,很多人身險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展開了探索。例如,泰康保險集團直接投資醫療機構,布局大健康產業;中國人壽與多地公立醫院合作,為患者提供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醫藥開發方面的服務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保險與醫療、健康、養老之間是互相促進、補充的關係,保險機構在相關領域展開工作是符合邏輯的,保險天然的保障屬性有利於這些民生產業最終形成穩定的、富有吸引力的生態閉環。

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快速老齡化過程中,對老年人康復、護理、醫養結合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支出預計仍將快速增長,這為社會辦醫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除了政府部門應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在控制醫療費用支出基礎上提高醫療服務健康績效外,保險機構更可以從多方面參與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去。例如,在健康管理方面,保險機構可以幫助老年人實行健康老齡化戰略,提升老人的健康壽命與自身身體素質,降低老年人非必要醫療費用支出。

對此,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龔秀全日前表示,近年來,我國醫療費用持續快速上漲,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成為背後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和無醫療保險的老人相比,有醫療保險的老人就醫時需要自己付費的概率明顯更低。並且,醫療保險水準每提高1%,自負支出比例降低0.8%。醫療保險覆蓋率的提高,保障了更多老人能更好地獲得醫療服務。

需應對多方面挑戰

但是,硬幣均有兩面性,社會辦醫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多方面的。一位民辦醫療中醫院的出診醫生告訴記者,在該類機構工作不光要有豐富的從醫經驗,更需要的是對就診病患的關懷,將服務與診療相結合,為病患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務才能提高該類機構的競爭力。這也說明了當前社會辦醫存在的困境。一方面,優秀醫生的短缺是在基層和社會辦醫中表現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另一方面,是社會辦醫的定位和方向,在保障公立醫院同等待遇的同時,社會辦醫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發展方向。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之一在於“人”。保險機構參與社會辦醫首先要做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這不僅需要加強新生醫師隊伍的培訓,培養高素質人才,更多發展專業化教育,使教育水準進一步提升,同時更要通過有針對性的資格考試培養適宜人才,特別是在農村等醫療設施相對不夠完善的地方,更應培養專科人才、適宜人才,有選擇性地做好全科助理醫生考試和短缺專業的加試。我國近年來在醫學人才培養方面已進行不少改革嘗試。例如,自2014年起,通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已招收48萬名醫生,為我國醫療機構發展提供很大助力。另外,還需要通過解決院校教育後的再教育與就業問題,為有志願加入行業的人才解決後顧之憂。

而對於社會辦醫定位問題,專家認為,社會醫療機構是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主要提供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以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差異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因此更需發展出區別於公立醫院的特色發展路徑,通過科技的力量與細致的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對此,南開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表示,作為醫保核心的公立醫院形成較大的網絡,而社會辦醫與商業保險形成一個比較小的網絡,雙方形成互補機制,一方面能夠滿足高收入人群多層次的醫療需求,另一方面也能緩解公共醫療資源的壓力。

朱銘來認為,社會辦醫機構能夠更便利地借助科技的力量經營,社會辦醫之間可借助 “互聯網+”開展跨區域醫療協作,並通過與商業保險機構的合作,開發出多樣化、個性化醫療保險產品,對社會辦醫機構的患者進行經濟補充與預先健康管理。

以招商信諾為例,在我國,招商信諾是較早提出要在前端對公眾的健康進行管理並付諸實踐的保險機構之一。特別是其推出的高端醫療險項目不僅在前端管理投保者健康,同時還提供更加高端、細致的服務,並與多家醫療機構進行對接,可以在第一時間為投保者尋找到最適宜的醫院,並有效避免過度診療事件的發生。通過保險公司的介入,使得醫療機構和投保者雙方均能避免一定風險,提高資源利用率。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銀保監會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的意見》中提出,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鼓勵商業保險機構與社會辦醫聯合開發多樣化、個性化健康保險產品,與基本醫療保險形成互補。

毋庸置疑,保險業參與社會辦醫將會對保險業自身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方面能夠為保險公司帶來穩定的黏性更高的客戶群體,另一方面也能豐富保險資金的運用,使得保險生態圈更加豐富多樣。更重要的是,通過保險機構辦醫,可以使老年消費者在享受到周到的醫療服務的同時,實現保險知識的普及,更有效地啟發老年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從而形成範圍更為廣闊的潛在保險消費群體。

隨著近幾年社會辦醫機構數量快速增長,大批社會投資者進入該市場,推動健康產業前進,而保險機構有望成為社會辦醫新的投資力量。從總體上來看,隨著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社會辦醫的發展前景將越來越好。

來源:金融時報 見習記者王笑

編輯:王佳

轉載請注明來源

下載金融時報客戶端 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