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紀錄片複盤:騰訊B站領跑,優酷反向輸出


由騰訊影片與BBC聯合打造的自然類紀錄片《王朝》已經播出了三周。這檔由BBC團隊攝製、邁克爾·岡頓擔任製片的紀錄片,對很多紀實愛好者來說無疑非常有吸引力。


上線三集,《王朝》共獲得了超過1.2億次播放量,超過85%用戶給出五星評價,評分9.7分,成為今年又一紀錄片佳作。從引進《地球脈動2》《藍色星球2》到聯合出品《王朝》,騰訊影片與BBC的三次攜手,可以說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觀眾反饋。


今年的騰訊影片,除了與BBC的深度合作外,還與陳曉卿合作了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與趙琦合作了紀實真人秀《奇遇人生》。這些紀實作品播放量和口碑的雙豐收,也為騰訊影片明年繼續加碼紀錄片帶來了信心。


發力紀錄片的不只有騰訊影片。幾大網絡影片平台中,優酷、芒果tv和B站也都將紀錄片作為了重要的內容構成,特別是B站,其出品的《人生一串》《歷史那些事》等都成為今年的“網紅”。


反觀電視台在今年出品的紀錄片,儘管也有《舌尖上的中國3》《天山腳下》等頗受關注的作品,但真正要說到“爆款”,如今已經主要靠影片平台輸出了。


網生紀錄片快速發展,四大平台各自布局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裡,很多紀錄片作品頗受關注。


有呆萌有趣的《如果國寶會說話》,有用燒烤比照人生的《人生一串》,有“舌尖”之後再掀美食熱的《風味人間》,甚至還出現了借鑒紀錄片拍攝手法的真人秀《奇遇人生》。


不難發現,這些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紀錄片,大多是“網紅”作品,不僅包括通過網絡平台提高傳播程度的紀錄片,更多由網絡平台自製或聯合出品的網生紀錄片開始走入觀眾的視野。


從傳統電視平台或機構自製自播,到電視台製作、台網共同播出,再到網製網播,中國紀錄片製播模式日益豐富和多元化。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就指出紀錄片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互聯網互動作用也更加明顯,網生紀錄片尤其是紀實短影片熱潮的出現,成為媒體融合時代泛紀實內容生態新景觀。


這一方面體現在網絡影片平台繼續買入更多紀錄片的獨家播映權。而另一方面則如騰訊出品《王朝》一樣,各大影片平台也參與紀錄片的出品。其中也不乏與BBC或Discovery等國際知名紀錄片製作機構的合作,逐漸完成由購買播放平台向製作出品平台的過渡。


由播放平台變為製作出品平台的各影片網站,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也需要對市場做出判斷。


正如阿里娛樂大優酷泛文化中心總經理何冀兵所說,“網生紀錄片的合作方式從1.0時代的買買買變化至3.0時代的共生,這更需要一起投資、承擔風險和收益。”


在紀錄片與新媒體互動態勢更進一步的情況下,當前幾大分鼎而立的影片網站在網生紀錄片的製播上又會有怎樣的布局?


可以看出,影片平台中,騰訊影片、優酷、芒果tv和B站都已經開始了自製紀錄片。但相比較而言,騰訊和B站的在自製紀錄片上投入更大。如果結合近兩年這幾大影片平台在網生紀錄片製播上的代表性成績,不難看出其在此方面所進行的嘗試。


騰訊影片:聯手陳曉卿、BBC,紀錄片投入持續加碼


騰訊影片在近兩年在紀錄片內容上的表現十分搶眼。


今年,騰訊影片除了與BBC合作攝製自然類的《王朝》之外,還出品了《風味人間》等人文題材紀錄片。


在騰訊影片上線的第一天,《風味人間》就獲得了1.6億次的驚人播放量,目前豆瓣評分9.3分,無疑是高熱度、高口碑的作品了。


但《風味人間》於騰訊卻不僅僅是一部可以帶來高流量的作品,在這背後體現的是騰訊在紀錄片領域的排兵換將。


今年6月,在騰訊影片、企鵝影視聯合主辦《風味人間》發布會上,導演陳曉卿正式宣布加盟騰訊影片擔任副總編輯,負責騰訊影片旗下所有紀錄片工作室的整體把控。


執導過《舌尖上的中國》的陳曉卿在2017年告別央視,之後組建了新公司稻來傳媒。其實,這家新公司背後也有騰訊的參與——稻來傳媒公司的董事長也是騰訊影片總編輯、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王娟。


目前陳曉卿團隊親自打造的“風味”IP三部曲中的《風味實驗室》也已經上線,另外計劃中的《風味原產地》也將會在之後上線。顯然, 圍繞著這位《舌尖》的關鍵人物,騰訊有意要做出紀錄片的系列化布局。


此外,《紀實72小時》(中國版)也是稻來傳媒與NHK原版製作團隊聯合打造,製片人與總導演也都是也曾供職央視的李潔和張學嬌。


無論是與BBC還是與NHK合作,都是騰訊影片大力推動紀錄片內容拓展的表現。


今年10月,騰訊影片就推出了紀錄片深度合作計劃——“胖滾計劃(Project Penguin)”。在坎城的秋季影視交易會上,騰訊影片還與BBC共同宣布了基於“胖滾計劃”的“博思星人(BBC Earth Tribe)”計劃,達成內容、製作和線上線下互動等合作。


而在前不久的V視界大會上,騰訊影片更是提出了明年“泛紀錄片”的思路:面對年輕人製作紀錄片、激發年輕人觀看紀錄片的興趣。按照計劃,明年陳曉卿團隊的《風味人間2》、與BBC合作的《行星》等等都將成為騰訊紀錄片內容的重頭戲。


優酷:反向輸出央視


雖然在自製紀錄片數量和熱度上不如騰訊影片,今年優酷參與的紀錄片品質呈現卻也不錯,特別是與知了青年聯合出品的幾檔作品。


2016年開播的《了不起的匠人》每一季的播放量都有數千萬。今年播出的第三季播放量更是達到了1.1億,豆瓣評分7.5分。特別是今年,《了不起的匠人》精編版登陸中央電視台CCTV10科教頻道,成為網生紀錄片向國家電視台反向輸出內容的先例。


同樣是與知了聯合出品的《三日為期》,也是今年優酷網生紀錄片佳作。作品以觀察者的視角記錄固定場所裡的流動人群,豆瓣評分達到8.8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由優酷紀實出品、范儉執導的紀錄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這部電影自上影節展映後口碑便一路飄紅,目前在豆瓣的評分為8.0分,並在第29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獲得大獎。這也是國內網生紀錄片首次獲得該獎項。


芒果TV和愛奇藝:一個靠主旋律,一個靠外購


芒果TV今年聯合出品了三部自製紀錄片,都是主旋律紀錄片。


《我的青春在絲路》,由芒果TV出品,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湖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聯合攝製。一共五集,每集都講述一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追尋青春夢想的年輕人的故事。


10月上線的《不負青春不負村》,由芒果TV、湖南經影片道聯合出品,由求是網特別指導,聚焦於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六位青年大學生。


如果說以上兩部作品是人文題材的主旋律紀錄片,那《在那遙遠的地方》則可以說是自然風光題材與主旋律相結合。


《在那遙遠的地方》由芒果TV聯合湖南經視出品,將“絲綢之路”與“改革開放40周年”相結合,通過對西安、蘭州、張掖、祁連等城市的記錄,讓觀眾全面真實了解古絲綢之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變化。


相比而言,愛奇藝在自製網生紀錄片領域似乎尚未發力。在愛奇藝熱度榜排名前10的紀錄片中,並沒有愛奇藝自製的作品。


愛奇藝目前的紀錄片更側重於購買獨播權,包括《貝爾的生存學校第二季》《狂野之河》《生門》《人間世》《最後的棒棒》等都在愛奇藝獨播。


紀實內容破次元壁,B站為何領跑紀錄片?


不過,最早在紀錄片領域做出水花的,其實是B站。


在以往觀眾的認知中,紀錄片普遍側重於嚴肅性和文化性,似乎並不會與代表二次元文化的B站產生交集,也可能不會與“網紅”、“自來水”等網絡現象聯繫在一起。


但隨著一檔檔紀錄片作品走紅,B站居然闖出了一條與幾大影片平台形成差異化競爭的路線。


最近,由中國五洲傳播中心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聯合拍攝的系列紀錄片《鳥瞰中國》第二季在B站獨播,首播時播放量已達當時時間段的第一名B站評分9.7分,吸引了大量B站用戶觀看,並留下彈幕評論。


如果說這檔獲得了B站用戶喜愛的紀錄片,還有前作高品質和強口碑的加持,那在當年成為了B站紀錄片爆款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則多少讓人意外了。


2016年初,《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據酷雲EYE統計,當時節目的直播關注度只有0.1629%,市佔率只有0.6228%。


但作品在B站上線後卻意外走紅,作品的點擊量和收藏量日益增長,很多用戶還自發地推薦,使其不僅以最高全站日排行第9登上了推薦榜,甚至源自作品中的 “男神王司機”“煥彩生輝”等成為了網絡熱詞,開始在B站用戶群之間口耳相傳。之後B站還投資了同名的紀錄電影,並進入了院線放映。


今年元旦,央視紀錄頻道發布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B站同步播出,開播以來在B站上掀起了一股國寶熱。因節目較短的時長,被用戶趣稱為“泡麵”紀錄片,人頭壺、陶鷹鼎和鴞尊等成為文物網紅,靈活多變的文案也成為了B站金句。


《如果國寶會說話》中讓文物“開口”說話的二次化表達、每集五分鐘的播出形式,體現了節目在製作時就已經關注到B站用戶的收視喜好,也有意在適應新媒體傳播的需求。


B站在紀錄片領域的野心,已經不局限於對優秀紀錄片進行平台播映推廣或購買版權,而是希望直接參與到出品環節。


B站在今年9月宣布與Discovery探索頻道達成了深度合作,很快上線了Discovery專區,包括了145部紀錄片,200小時的獨家內容。更重要的是,雙方之後還將有內容共製方面的計劃。


事實上,在去年底的中國國際紀錄片節上,B站就曾公布過面向紀錄片內容的“尋找計劃”,稱將為用戶“尋找”到更多優秀紀錄片內容,同時為創作者進行全產業鏈的扶持。


其實,在“尋找計劃”之前,B站也參與出品了《尋找手藝》。這部不是大製作、沒有大場面的紀錄片真正被更多人所知曉,正是因為其在B站的上線,得到了後者用戶和平台的積極推廣。


正如導演張景所說,《尋找手藝》曾被很多電視台拒播,之所以能夠被大家看到,B站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勞。


作為紀錄片“尋找計劃”成果,B站最近兩年先後參與出品《極地》《人生一串》,並與BBC聯合出品《神奇的月球》。播出之後,這幾檔紀錄片都在B站取得了極高的播放量和關注度,特別是被稱為“中國版深夜食堂”的《人生一串》。


目前《人生一串》在B站收獲了4426.1萬次播放,豆瓣評分也有9.0分,可以說是又一檔高流量高口碑作品了。對於這部大火的紀錄片,B站董事長表示,作品其實就是紀錄了現在青年人都參與過的一種社交活動,代表的是年輕人的青春。


可見,參與這部作品的製作,也是B站用獨家內容吸引年輕用戶的一種嘗試。


相比之下,接檔了《人生一串》的《歷史那些事》卻極具“非主流”化的特徵,被稱為“實驗性”紀錄片。


與大多數紀錄片不同,《歷史那些事》具有非常詼諧的網感,不僅加入了漫畫、網絡熱詞、段子等細節,這部紀錄片更多地體現出對傳統紀錄作品的“解構”,既像真人秀,又像情景劇、歷史穿越劇,還有紀錄片的影子。


綜藝節目紀錄片化,騰訊影片佔得先機


與傳統紀錄片製作方式不同,在網生化的創作環境下,紀錄片與其他影視形式相“結合”或“拚接”的創作方式越來越常見。


不僅有《歷史那些事》對紀錄片形式的實驗性探索,也有很多將“紀實”概念植入的綜藝節目湧現。


而這種紀錄片化綜藝節目的創作上,表現最突出的是騰訊影片。


由騰訊影片出品的《奇遇人生》可以說是意外收獲了相當多的好評。這檔主打“紀錄片+真人秀”概念的綜藝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觀眾對綜藝節目的認識,播出至今節目豆瓣評分依然鋼彈9.1分。


節目出自趙琦以及歐大明等人之手,與陳曉卿一樣,趙琦團隊也都有著非常豐富紀錄片製作經驗。與擅長紀錄片拍攝的團隊合作來打造綜藝真人秀,騰訊影片對紀實領域的注重可見一斑。


另外,脫胎於優酷《侶行》的紀實真人秀《我們的侶行》,現也在騰訊影片的旗下。


隨著網生紀錄片的快速成長,中國紀錄片市場或將迎來極大的變化和機遇。


電視時代的紀錄片被視為是冷門與小眾的,無論收視人群數量、年齡結構,或是頻道覆蓋面、消費市對接等方面都體現出較大的局限性。但在紀錄片網製網播的時代,網生紀錄片卻頻頻成為青年觀眾追捧的“爆款”和“網紅”。


在閱聽人群體和觀賞習慣都在快速變化的情況下,能否通過成本更低的紀錄片抓住年輕用戶,對影片平台是一種考驗。除了明顯大力投入的騰訊、B站外,其他平台會否加大對紀錄片的關注,將是接下來觀察各家平台內容的一個重要角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