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天只能炸15斤!這饊子如金絲,入口即碎、越嚼越香

饊子,是無數人童年的美味記憶!徐州、滕州、淮安、濟南、西寧……南北方各地都有饊子這種小吃。

小時候總喜歡等在路邊,看老師傅將纏繞的面線一條條放進油鍋中,滋啦滋啦的,就炸好一捆捆金黃的饊子。

吃起來,那叫一個噴香酥脆!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饊子。那時的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兩日),要禁火三日,人們便提前炸好一些名為“寒具”的環狀面食,即為饊子。

宋代蘇東坡就寫過一首《寒具》:“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撚成環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但如今,已經幾乎看不到炸饊子的攤位了,兒時記憶裡的美味就這麽一去不複返……

一條生活館就為大家尋來了饊子,來自品牌“古法造物”,還有直扇型、蝴蝶結型2款可選。

直扇型金絲饊子

直扇型的饊子,可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了,小時候吃的就是這種!

炸到彭松酥脆的金黃長條,層層疊疊環繞起來,一根根抽出來吃最是香。

這一根根纖細的饊子裡,還點綴著少許的黑芝麻,一不小心嚼碎一粒,那股子噴香在嘴裡炸裂開來,真是越嚼越上癮。

注:黑芝麻過多會十分膩味,所以隻作為點綴,加入了少量的黑芝麻,如此剛剛好。

蝴蝶結型金絲饊子

蝴蝶結型的饊子,在徐州、衡水等地多見。

輕輕一扭,將金絲扭成蝴蝶結的形狀,小巧可愛、十分喜人。

吃起來也更為方便,小小的一團,直接拿起來咬上一口,入口即碎,實在是過癮!

注:蝴蝶結型、直扇型的饊子,僅在形態上有區別,配料、製作工藝完全相同,都含有少量的黑芝麻。

“古法造物”的金絲饊子,配料僅為:小麥粉、食用鹽、大豆油、飲用水、黑芝麻。

不含任何防腐劑、化學添加劑,而且不用老油烹炸,健康衛生。

“古法造物”金絲饊子,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淨重:250g/盒

規格:直扇型、蝴蝶結型可選

限時特惠價:¥25(日常銷售價:¥29)

現在購買可享:第二件5折

特惠截止至8月24日23:59

多種吃法

饊子配牛奶、豆漿,格外的香,當做早餐再合適不過。

還可以泡著吃,把饊子泡到外軟內酥,饊子本身的鹹香,裹上牛奶、豆漿的清甜,令人欲罷不能。

還可以把饊子掰碎,拌到粥裡,軟糯的米粥夾著香脆的饊子,再平淡無味的白粥也瞬間變得有滋有味。

饊子拌苦菊,也是一道名吃。

洗淨的苦菊,先加入一點鹽、糖、醬油、食醋調味,再淋上一點麻油增香,攪拌均勻後,加入掰碎的饊子,和勻就可以開吃了。

沒吃過的一定要嘗試下,好吃到停不下來!悶熱的氣象裡來上一盤,再合適不過。

饊子拌黃瓜、炒絲瓜、炒白菜,怎麽做都好吃,真是神奇的食物。

因為饊子極其酥脆,運輸途中難免會碎,並不影響口感。碎掉的饊子還可以拿來做涼拌菜、炒菜、拌粥,都省得自己掰碎了~

手工製作

“古法造物”的金絲饊子,都是老師傅們手工製作的,一個師傅一天平均只能炸15斤的饊子。

首先要揉面,揉好的麵團還要揉搓成細細的盤條,一圈圈盤好,浸在麻油中,不僅能讓饊子根根分明、不黏連,還能充分吸收麻油的香氣。

盤條下鍋的時候,要先由老師傅手工繞成直扇型、蝴蝶結型。用長長的筷子,輕輕一繞即可成型,這手上多年的功夫可見一斑。

炸饊子所用的油,一天要換4次!絕不用反覆炸的老油,這樣炸出的饊子才更香更健康。

炸的火候和時間也要控制精準,不能炸得太老、否則饊子發苦。

炸到金黃酥脆,撈起瀝油晾乾,冷卻後絲絲分明,才有了這入口即碎、脆如凌雪的“金絲饊子”。

“古法造物”金絲饊子,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淨重:250g/盒

規格:直扇型、蝴蝶結型可選

限時特惠價:¥25(日常銷售價:¥29)

現在購買可享:第二件5折

特惠截止至8月24日23:5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