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了找到靠譜的投資領域,他寫了本《全球科技通史》

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巨型石柱下,穿著淡藍色T恤、背著黑色雙肩包的吳軍與竇文濤、周軼君接頭了。在旅行節目《鏘鏘行天下》裡,竇文濤和周軼君從亞歐的分界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出發,一路向西,直至希臘。路上的每一站,節目組都請來人文領域的學者同行。唯獨到了希臘,竇文濤請來的是科學家吳軍。

竇文濤為吳軍選擇了希臘,正中其下懷。“科學誕生於希臘”,吳軍說。在新著《全球科技通史》中,他專辟一章,從泰勒斯、畢達哥拉斯、歐幾裡得,講到亞裡士多德和阿基米德,概述了古希臘思想家們對科學體系的貢獻。

科學體系被認為誕生於古希臘,但這本“科技通史”的敘述起點要早得多。在吳軍看來,從人類懂得用石頭砸開堅果那一刻起,科技便產生了。他從智人的誕生說起,一路經過古希臘、文藝複興、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以至未來世界,幾乎是一部科技版“人類簡史”。

敘述科技進步史的同時,吳軍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觀點。比如,他認為,相比於政治、法律、文學、藝術,科技的特殊性在於:“從時間維度上看,科技幾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獲得疊加性進步的力量,因此,它的發展是不斷加速的。”而其他領域雖然總體在進步,但歷史上很多高峰,後輩未必能超越——今天沒人敢說自己作曲超過莫扎特,畫畫超過米開朗琪羅,寫詩超過杜甫李白。文字記載的歷史,儘管跌宕起伏、偉人輩出,但人類整體生活的巨大改善卻得益於科學理性,得益於工業革命以後的科技昌明。“因此我希望通過這本書傳達一個信息,即人類歷史最精彩的部分是科技史”,在《後記》裡,他這樣寫道。

吳軍覺得,回顧科技發展的歷史,也幫助他打破了自己過去的認識局限。比如,他以前覺得,古老的文明是令人崇敬的,一項技術最初的發明者是最偉大的。現在,他有了新的看法:“文明發展有不同的加速階段,最古老的文明未必對世界的貢獻最大,很多古老文明很早就消失了。”至於科技發明,首創者很重要,但讓技術真正改變人類生活的人更加偉大。戴姆勒和邁巴赫最先讓四輪汽車上了路,但他們的設計與現在人們在用的車實在相差太大。真正讓汽車投入量產的,還是美國的亨利·福特。再比如,在蘋果之前,黑莓早就發明了智能手機,但它價格昂貴,使用也沒那麽方便。是賈伯斯讓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真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市場是否廣大,是吳軍判斷一項技術是否具有投資前景的重要指標。這位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矽谷風險投資人忙裡偷閑寫下《全球科技通史》,除了普及一段壯闊的科技進步史,還有一個很現實的目的,就是把握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找到適合投資的領域。在這個技術爆發的時代,僅2017年全世界專利申請數量就超過800萬件。這個時候,搞清科技發展歷史的全貌,了解科技與眾多領域的交叉關係,多少可以抵抗這種眼花繚亂帶來的焦慮。

就吳軍目前的判斷,5G、醫療和人工智能都是前景非常廣闊的領域。“投資不能看表面的熱鬧。打個比方,蘇南一些投資人,名不見經傳,錢卻多得令人難以想象。北京很多有名的互聯網創業者,號稱身價很高,其實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互聯網行業在媒體上風光無限,但相比而言,電信領域的市場規模則要大得多,2018年全球電信產業的規模已經有4兆美元左右了。所以這幾年,華為、小米、OPPO、vivo這些品牌發展勢頭很好。電信產業未來十年內很可能翻倍,動力主要來自IoT和5G。還有醫療,目前美國的市場規模已接近兆美元(美國GDP的18%),中國也超過了GDP的10%。

吳軍在谷歌擔任副總裁時,也是“谷歌黑板報”的主力寫手。他那部曾贏得“文津獎”的《數學之美》,以及討論IT行業的《浪潮之巔》,都脫胎於他為谷歌黑板報撰寫的文章。後來,因為沒有李開複繼續催稿,他的黑板報“事業”也慢慢停擺了。不過,他一直在堅持寫作,而且十分高產。《浪潮之巔》後,他又寫了《文明之光》《見識》《態度》《大學之路》等一批通識類的書籍。

吳軍工作繁忙,還要安排時間聽音樂、旅行、攝影,哪來那麽多時間寫文章呢?

他的訣竅,就是在時間安排上和別人反著來:用整塊時間回微信,用碎片時間寫文章。每天,他都會撥出專門的時間回復微信,以保證其他時間不被打擾。至於寫作,等飛機、接人的間隙,都被他一點點節省下來,用來碼字了。

《全球科技通史》

吳軍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4月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