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忠於君命,反對南北議和,馮國璋為何心甘情願為大清效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驟然爆發,湖廣總督瑞澂連夜緊急求援,慶親王奕劻奉命召集滿清貴胄毓朗等人商討應對之策。三天后,清政府派遣蔭昌督師南下,水陸兩軍並進鎮壓。然而,蔭昌督率北洋軍不力,在前線遷延貽誤使清廷失去了用武力來解決危機的最佳時機。滿洲貴胄束手無策,清廷被迫迅速起用袁世凱。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並賦予指揮武漢前線軍事全權。

10月19日,袁世凱向清內閣致電,令馮國璋速赴彰德以面授軍機要事。23日,馮國璋抵達彰德,與袁世凱籌商前線軍事部署。緊接著,袁世凱擬定了應對時局的辦法,令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迅即趕往武漢前線,妥善統籌軍務,先穩住前線局勢;致電清廷要求組建第二軍,令段祺瑞為總統官,迅速增援武漢前線,與第一軍武漢前線會合,用優勢兵力反攻,以扭轉戰局。

按照袁世凱的戰事安排,馮國璋在彰德奔赴武漢前線,與蔭昌接手後就任第一軍總統,並繼續指揮對漢口的戰鬥。在馮國璋的嚴厲督促下,清軍憑借火炮及機關槍的武器優勢,兼以火攻,對民軍構成巨大殺傷力,並佔領漢口。緊接著馮國璋繼續督率清軍發起攻堅戰,從此,漢陽、漢口及長江北岸,均被清軍佔領,民軍不得不退到長江南岸,對武昌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

隨後馮國璋多次要求乘勢攻打武昌,但與袁世凱謀取和談的宗旨相悖。對於袁世凱開辟的和局,馮國璋多有不滿,又無法阻止,只得向清廷請纓獨自領兵再戰民軍。袁世凱於12月1日命令馮國璋停止清軍渡江進攻武昌 。

袁世凱對馮國璋的自我主張頗為憂慮,派遣心腹勸說馮國璋;“革命黨一旦反攻過來,你打算怎麽辦?”馮說;“我只有盡忠報國,不知有他。”袁世凱第二次又派人勸說馮國璋;“天下紛擾,你不要固執己見,倘時機到來,你也可酌情行事。”馮說;“我意已執,請勿多言。”面對各種勸說,馮國璋不為所動。此時的馮國璋隻專注於軍事領域,缺乏政治眼光,求戰心切,成為袁世凱推進南北談判的障礙。為此,袁世凱不得不將馮國璋調回北京統領禁衛軍,而以段祺瑞接統第一軍。

馮國璋是在袁世凱的提攜和重用下步步高升,成為清廷賴以倚重的軍事將領。他為何要反對袁世凱主導的南北議和?

首先是馮國璋濃厚的忠君觀念不利於審視大局。作為軍事將領,馮國璋隻注重於軍事解決問題,而缺乏明察政局變幻的眼光。豈知軍事是政治的延續,軍事鬥爭需要周全的準備。從當時武漢前線的形勢看,清軍確實佔據軍事優勢,但是也缺乏軍餉及後續增援。馮國璋簡單地認為用武力就可以解決時局,卻沒有體察到在辛亥政局中各種政治力量的角力。馮國璋的積極主戰,是受自身的忠君觀念所驅使。他曾經擔任過貴胄學堂總辦,與滿洲貴胄集團的關係較為和睦,又因軍功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更強化了這一忠君觀念。

其次是強烈的功利意識使然。馮國璋立功心切,欲成就蓋世之勳,正欲畢其功於一役之際,卻為袁世凱所阻,也會使他心有不甘。馮國璋相繼佔領漢口、漢陽,急欲攻佔武昌,儼然勝券在握。馮國璋想建立不世之功,表現出強烈的功利意識,而對袁世凱的謀和策略缺乏深思熟慮。馮國璋進攻武昌的要求,屢次被袁世凱所攔最終被段祺瑞替換。

最後是馮國璋認為自己為袁世凱所驅使反被欺騙,亦有憤懣之意。袁世凱秘密開展南北和談是背著馮國璋進行的。回京後的馮國璋獲悉內幕,感慨“吾為豎子所紿,大事去矣!”袁世凱對馮國璋確有意隱瞞與防範,而馮國璋也感受到自己受到欺騙。

回北京後的馮國璋在政治態度上沒有變化,仍是一意主戰,反對共和。1912年1月19日,清廷召開禦前會議,隆裕太后召集王公大臣商定國體,載灃、奕劻、溥倫等支持共和,而溥偉、載澤及載濤等人則堅決反對。針對滿洲貴胄反對共和的態度,袁世凱策動北洋軍人對清廷施壓。隆裕太后在1月30日的禦前會議上決定遜位。這對具有忠君思想的馮國璋更是重要一擊。

馮國璋聽到清帝要遜位消息後,感歎的說;‘唉!皇族甘願退讓,我們今兒還給誰打。這樣看來,大清國的江山就算完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