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沒有安安穩穩賺錢的投資方法?

本文為我的防失聯備用號兼投資類公眾號“思想鋼印”的文章。

“思想鋼印”主要收錄我關於“價值投資”的很多想法,其次是宏觀經濟的分析,同時也跟大家交流一周股市的操作心得。

為什麽豬肉股看好但不敢重倉?

巴菲特說:“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能掙錢的方法,你將一直工作到死!”

睡覺也能賺錢的方法,當然首推他老人家常說的指數基金定投。不過,如果你既想要高於指數的收益,同時又要晚上睡得著覺,那唯二的方法就是不斷的研究,和更聰明的持股策略。

今天我就講講後者。

看過我之前的文章的讀者可能還記得,今年我所有持有過的股票中,漲幅最大的是一個養豬股“正邦科技”,在很短的時間就翻了一倍多。

但我也說過,它並沒有讓我賺到太多錢,原因是持股太少。持股少的原因不是不看好,也不是操作失敗,而是這種由“漲價邏輯”趨動的周期股,正常情況下是不能重倉持有。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麽你又看好一支股票,又不能重倉持有?

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看好”是指未來的收益風險比高,能不能“重倉持有”要看這個收益的確定性如何。

這次豬肉價格上漲的空間和確定性都很大,因為非洲豬瘟,大部分養豬戶到現在都不敢補欄豬仔,豬仔變成豬肉要幾個月,就算現在開始補,這段時間也是非漲不可的。

而且,市場有分歧。很多人認為進口豬肉會影響肉價,還有人認為國家不會讓肉價大漲,實際上,這兩個因素的影響都很小,但這種認識上的分歧一定會造成股價上的波動,就會創造介入的機會——這個機會在3月中下旬確實也出現了。

但為什麽它的確定性又有問題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周期股是“漲價邏輯”驅動,而非漲價本身驅動。所謂“漲價邏輯”是投資者對未來價格的判斷,是“漲價預期”,光看價格是沒有用的。

所有的周期股都是在一片“漲聲”中“突然死亡”的,至於何時投資者會出現心態上的變化,就算是行業研究員,也很難把握。

所以周期股在一輪上漲行情中,一定會遇到數次暴漲暴跌,操作難度極大,寧可錯過,也不能重倉。

第二、豬肉的確定性強,並不代表養豬股的確定性。它的不確定性,來自非洲豬瘟,按政策,一個養豬場只要出現一隻豬有豬瘟,整體豬場的豬全部死光光。而非洲豬瘟的難以預防,就算是管理水準最好的牧原股份也不敢說自己一定躲得了。

第三、一旦重倉持有,我就得天天盯著豬肉價格,我又不是搞這行的,這純屬額外的勞動。

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人的心態有兩種,一種是強行用“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說服自己,另一種就是天天在自選股裡看,猶猶豫豫,不漲也就忘了,如果一直在漲,等到哪天實在忍不住,眼一閉,牙一咬,強行上車。

在確定性不高的前提下,強行重倉是投資大忌,這就好像明知刹車有問題,仍然在高架上開快車。

不過,到了3月下旬,隨著我的股票池大部分低估股票都漲上來後,養豬股也出現了這一波主升浪的第一次大回調,按理說這是一個加倉的最佳時機。

一個確定性很強的機會,卻上不了倉位,怎麽辦呢?我又開始琢磨豬肉股。這一琢磨,還真讓我發現了一個機會,把倉位加了上去。

2/4

兩個組合

之前說養豬股是行業確定性強,個股確定性弱,通常而言,應對的方法是選兩到三家公司組合回避風險,比如“農戶+公司”模式的正邦、天邦或溫氏,和“自建大養豬場”模式的牧原,進行組合。

這個組合可以避開豬瘟的“黑天鵝”,卻避不開周期的大風險,如果股價還在低谷的時候,問題倒不大,到了現在這個價位,這種組合的意義就不大了。

更好的方法是在養豬行業的上下遊尋找機會。

我翻遍自選股後,建立了一個組合邏輯——用生物股份來對衝養豬股的風險。

生物股份的核心產品是疫苗,這是在小豬身上打的。所以,養殖戶豬仔補欄的高峰之後,通常就是生物股份的業績高峰,而目前該股的滯漲,恰恰驗證了豬肉價格並沒有“見頂預期”。

這個組合的邏輯是:豬肉價格“見頂預期”(注意是預期而非價格本身)的前提是養殖戶大規模豬仔補欄,這又同時會帶來生物股份的業績見底預期,推高該股股價。

從上一個豬周期看,養豬股見頂是可由疫苗股的補漲確認,生物股價是天然的風險對衝品種。

從三月下旬,我買的生物股份套了10%,但相對正邦的第二波大漲,套的是放心,套的是舒心,說明仔豬補欄仍不積極,豬價還沒有高到讓養殖戶冒險的地步。

但生物股份只能平衡周期性,為了對衝豬瘟的風險,我又選了另一支股票——上海梅林,作為新增豬肉股倉位的對衝品種。

上海梅林的主營是牛羊肉,屬於豬肉的競爭產品,一旦肉價上漲過多或豬瘟失控打擊了消費偏好,就是梅林的機會。

而且,上海梅林是“從養殖到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還有梅林、冠生園、大白兔這些現金牛品牌,屬於穩健的消費品類股票,很適合與周期股組合。

很多人會覺得,邏輯是沒錯,但一個組合就三四支股票,如果有兩三個組合,就是十幾支,你一個人忙得過來嗎?

其實,很多時候,幾支股票的組合,其研究和操作的工作量反而低於隻買一支股票。

為什麽呢?

3/4

股票多了,研究反而更輕鬆?

組合中的這三支股票中的單獨任何一支,我都沒法重倉持有。

正邦一類的養豬股,前期已經說了,現價沒法再買了,就算是牧原股份,成長性雖好,但現價的周期屬性超過了其成長屬性,無法長期安心持有。

上海梅林看上去不錯,業績穩定,又有品牌現金牛業務,但這類上海國企股體制上有問題,資產狀況複雜,大股東常常漠視投資者的利益,也沒法重倉持有。

生物股價雖然技術產品都很牛,無奈大環境不好,非洲豬瘟還要鬧騰幾年,誰也說不準,養殖戶什麽時候才敢補欄,不確定,所以也沒法重倉。

有人可能要說,既然是生物股份有邏輯硬傷,那你只需要觀察生物股份的股價變化就行了,又何必買入呢?

因為你沒有辦法也不應該把能賺的錢都賺到手,沒有風險對衝品種,你就要加強跟蹤,而公司研究是非常耗精力的。

你可能要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在十幾份研報中找到一份有價值的報告,然後再花半個小時的時間把它理解透徹。

對於天生不確定性強的股票,更多的精力支出還在持股階段。這三類股票單獨持有的話,是非常累的,要不斷的跟蹤,但組合在一起,卻可以利用它們的天然風險對衝關係,減少研究工作量。

像這次對豬肉股的研究,我只是看了兩份機構對未來價格空間的測算,之後沒有任何跟蹤。

當然,這種組合也有兩個大前提:

首先,組合也是“價值投資”的組合,每一支股票本身都是好公司,都有投資價值,只是因為確定性的問題不適合重倉。不能因為有了組合對衝風險了,就去持有一些題材股和垃圾股。

第二、組合必須同進同退,就算是階段性減倉,也必須每個品種減去同樣的倉位,才能保證組合的平衡性。

本周,我清倉了“正邦+梅林”的組合,因為市場把梅林當成豬肉股炒作,使其失去風險邊際,也就失去了風險對衝的作用,再加上正邦自納入組合後,又漲了50%,整個組合已經達到本來的半年的盈利目標,當然就結束了。

既然之後的風險,不是我能控制的,那麽之後的利潤,也就不是我應該去賺的。

而“正邦+生物”的組合還在持有中,不是因為漲幅不夠,而該組合結束的條件之一是“生物股份股價開始反轉上漲”。

4/4

怎麽才能重倉

如果分析自己交易紀錄,你會發現,你賺得最多的,並不是漲幅最大的,而是倉位最重的(虧損亦然)。

換言之,如果上不了倉位,你的研究選股能力再強也沒有用。

可倉位不是那麽好加的,看好一支股票,我會很快買入,以激勵自己多做研究,但想要把倉位加成重倉,一定要消除其中的“不確定性”。

消除 “不確定性”的方法可以是持股過程中不斷加強研究認識,找到市場還沒有充分挖掘的價值;也可以用本文所介紹的組合持倉的方法——這需要你有很好的行業認知、商業模式的研究能力,還要有組合策略的設計能力。

這就是本文開頭說的,不斷地研究,和更聰明的持股策略,才是安安穩穩就把錢賺了的最好方法。

投資理念系列

投資心理系列

行業研究系列

公司研究系列

估值方法系列

交易方法系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