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身險保費收入降幅收窄 前海人壽新晉前十大公司

  人身險保費收入降幅收窄 前海人壽新晉前十大公司

  壽險行業保費數據在負增長的背景下延續優化,基本面持續改善。

  韓仁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下滑趨勢不變,不過從前4月數據與一季度個月數據對比來看,降幅繼續收窄。前4月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2536.90億元,同比下降13.60%,降幅較前3月收窄3.22個百分點。

  “由於 2017 年一季度的高基數導致今年1-4 月行業原保費收入出現了負增長,預計該降幅隨著二季度的進展將不斷收窄。” 國泰君安證券報告分析。

  可見,人身險公司在努力地將政策和高基數帶來的保費下滑降到最低。這個過程中,各家保險公司經營結果出現差異化,前十大原保費公司一變再變。

  前4月原保費收入排名中,前海人壽新晉前十,一季度曾經上榜過的建信人壽、國華人壽紛紛滑落,分別跌至第15位、12位。“排名在第10-20位的中型保險公司是有希望衝擊前十大的,目前的競爭態勢下,前十排名中靠後位置的公司可能會頻繁變動,相差數億元、數十億的臨近公司很容易被超越”,一位行業分析人士指出。

  對於前十大公司,同比增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反映出公司能否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向上。平安人壽、太保人壽、華夏人壽和前海人壽今年增長依然強勁,前兩者分別為上市保險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旗下子公司,由於保費結構優質,續期保費帶動公司原保費收入繼續高增長,顯示出長期期繳業務對於穩定壽險公司保費規模的重要性。

  華夏人壽和前海人壽的高增速一定程度上歸因於去年的低基數,兩家公司前幾年重點發展萬能險業務,原保費業務規模相對較小,今年順應監管導向轉攻傳統保障型業務,采取了有效的拓業策略,業務增速勢頭很猛。

  受益於低基數而收獲高增速的還有上述11家公司,多是開業不久的新保險公司以及過去沒有重視傳統業務的小保險公司,前4月原保費增速在10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橫琴人壽,這家去年初開業的新興保險公司,在受製於兩年的區域限制情況下,今年前4月實現原保費收入近17億元,同比增長近350倍。這既歸因於去年剛開業的極低基數,也體現了公司優秀的展業策略。從去年公司業務結構來看,公司主要通過銀保管道開展長期年金險。

  “整體來看,壽險行業保費數據在負增長的背景下延續優化,基本面持續改善,新單情況也和總保費收入情況一樣持續改善,各家保險公司正通過積極穩定人力及產能、新產品推出、加強銷售業務支持及培訓等方式積極改善保費現狀,未來我們預計缺口將進一步逐漸收窄。”平安證券表示。

  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憂。在這場人身險公司集中發展保障型業務的過程中,有的公司目前不佔優勢。上述11家公司原保費增速下滑50%以上,相當於丟失了過去打下的江山。這裡的保險公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銀行系保險公司如工銀安盛、交銀康聯,賴以生存的銀行管道不能快速適應合規新產品,原保費下降勢不可擋;另一類是前幾年過分注重萬能險業務的激進保險公司,對於傳統保障型產品的開發設計和銷售沒有經驗,一時難以掌握新合規產品的有效展業策略。

  為了應對到期給付和退保帶來的現金流風險,部分過去中短存續業務規模過大的公司選擇了以萬能險收入獲得現金流。從規模上看,安邦集團旗下安邦人壽與和諧健康前4月售出萬能險超千億,佔了行業近28%。不過從4月單月來看,4 月單月新增的萬能險保費收入僅為 360 億元,環比減少 46.25%,佔比為 21.74%, 比上月減少 0.4 個百分點。

  平安證券報告指出,“今年以來萬能險佔比雖處於相對高位但是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在 2016 年的萬能險新政以及 134 號文之下,萬能險逐漸開始作為主險存在且期限已經被長期化,目前行業保費結構已經顯著改善,但是隨著長期健康險等保障類產品回歸主流,預計未來萬能險保費佔比仍將延續緩慢下降的態勢” 。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