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媒體:數量減少有三方面原因

劃重點:

今年以來,上海、廣州、西安、長沙等城市共享單車數量明顯減少,市民出行遭遇“找車難”“刷車難”。在小區門外、地鐵口、商場等人流量大、共享單車需求量高的地方,共享單車卻越來越少。好不容易看到一輛共享單車,興衝衝拿起手機刷碼解鎖,結果要麽顯示是一輛故障車,要麽單車已鏽跡斑斑嚴重損毀。廣州市民朱女士的一番話很有代表性:最近早晚高峰時間,部門周圍共享單車都很少,沒壞、能騎的共享單車更少,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

一些城市的共享單車數量之所以明顯減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以來,全國多個城市先後頒布“禁投令”,暫停在市區範圍內新增投放共享單車。各地之所以頒行“禁投令”,是因為此前多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無節製大量投放車輛,導致共享單車在路線、街巷等公共場所泛濫成災,對市民生活、市容環境和公共交通造成很大影響,到了必須加以整治的地步。二是一些運營企業對共享單車疏於管理,許多故障車未能及時維修恢復使用,導致共享單車數量逐漸減少。三是一些運營企業由於經營不善、競爭不力、業務調整原因,最終選擇退出共享單車市場,導致共享單車數量進一步減少。

一方面增量為零,另一方面存量不斷減少,一些城市出現共享單車數量銳減、市民“找車難”“刷車難”窘境,也就不難理解了。弄清楚了上述原因,才能探尋保持共享單車合理數量、緩解市民“找車難”“刷車難”的辦法。一些企業由於經營不善等原因退出共享單車市場,政府部門應當督促企業做好退還用戶押金等善後工作。更重要的是,“禁投令”應當從絕對禁止新增投放共享單車,轉為根據共享單車實際數量的變化、市民出行需求的變化等動態因素,進行科學、有效的動態管理,將共享單車的數量保持在與市民出行需求“動態適應”的水準,使共享單車充分發揮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里”難題的作用。

“禁投令”政策背景下的共享單車動態管理,一方面要從總體上嚴格控制共享單車的投放量,避免重新陷入共享單車泛濫成災的局面。另一方面,應當通過靈活而有力的政策引導,鼓勵合法經營、管理有方的運營企業通過良好的市場表現,獲得更多“積分”,並可用“積分”換取更多車輛投放指標(包括允許企業將部分嚴重損毀無法修複使用的車輛,置換為新增車輛指標);同時,對有違規違法經營、管理不善導致市場失序(共享單車投放無序、調度不力、維修不及時)等不良記錄的企業,給予相應的“扣分”,並按相應的比例折減企業的車輛投放指標。

獎優罰劣是動態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一些地方將其用於“禁投令”政策背景下的共享單車管理,已經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經驗。如昆明在頒布《共享單車運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和《共享單車運營服務管理考核辦法(試行)》的基礎上,引進第三方機構開展共享單車運營管理考評,從車輛性能(包括智能鎖狀況等)、運維調度配備、停放是否規範、車輛是否張貼廣告等多方面,每月對市場上運營企業進行兩次綜合評價,最終結果將影響企業的共享單車投放數量。

這種獎優罰劣的綜合評價也是一種“動態評價”,有助於政府職能部門對運營企業進行全面、嚴格的動態管理——既鼓勵表現良好的企業進一步完善企業治理,提高管理和服務水準,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競爭,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市場投放量,也警示那些表現不佳的企業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或彌補,力求在共享單車市場上佔據應有的位置。那些屢被“扣分”仍遲遲不能改進管理和服務、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最終將難免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共享單車都去哪兒了?答案既在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手中,更在各地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手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