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都探索打造公園式社區

什麽是公園式社區?它將給百姓生活帶來哪些變化?7月21日,記者從成都市委社治委了解到,打造公園式社區是成都社區治理工作的理念轉變,即從“在社區中建公園”轉變為“在公園中建社區”。

成都探索打造公園式社區

綠色本底:在公園城市中打造綠色社區

7月21日清晨,在成都高新南區金融城區域,清波蕩漾,綠植蔥蘢,佔地5.8萬平方米的交子公園一期項目,成為周邊社區市民休憩、娛樂、鍛煉的好去處。

交子公園正是成都對公園形態與城市太空有機融合、建設公園式社區的探索。“相當於42個足球場大的交子公園,正按照‘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要求,探索在公園中建社區,把成都金融城商務樓宇、高端居所與綠地有機融合,營造尺度宜人、親切自然、全齡友好的社區環境。”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交子公園所在的成都高新南區,以錦江生態帶、環城生態帶為紐帶,構建特色綠道環線,將現有的47處社區公園、98處口袋公園、29處城市公園“串珠成鏈”,形成連片的城市綠地。

成都高新區的發展思路透露出公園式社區建設的應有之義:夯實城市生態本底,將整座城市建設成為大美形態的公園,在公園城市中打造綠色舒適的社區。

7月初,隨著全國首條主題綠道——成都三環路熊貓綠道全線貫通開放,居住在成都三環附近的社區居民李發瓊感歎:“家門口多了一個‘環狀公園’,真正有‘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幸福感受了。”

城景交融:社區變景區 家園變樂園

打造公園式社區,既需要以城市生態本底為基礎,還需提升社區自身的“顏值”,讓社區美景和城市美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作出解讀:“打造公園式社區,首先要突出社區的觀賞性,讓老百姓在視覺上感受到美,以景觀化的要求連片推進改造提升工作。”

今年上半年,成都開展“最美陽台”評選活動,社區、街道、居民陽台處處是綠植,花香四溢,構成一道道風景線;6月,成都市大邑縣斜源鎮將數百位居民捐贈的舊物,以小清新的形式再設計,並尋找合適的點位以單個或組合的形式巧妙布置景觀。根據相關規劃,成都市錦江區將打造華興街、染房街等10條特色街區,活化歷史文化,展示街區美學,讓老建築變成新景觀,打造綠色舒適的公園式社區。

“其次要練好‘內功’,為公園式社區添加內涵,突出舒適性、宜居性。”該負責人表示,這需要大力促進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社區功能和設施配套,在文態、業態、生態上高度融合,營造更加開放、和諧的社區關係,營造舒心美好的社區氛圍。

成都各地已積極開展相關嘗試。在錦江區水井坊社區,一座掩映在樹林間的鄉愁博物館匯聚了社區居民老舊物件和集體記憶,“穿越”感十足;在武侯區倪家橋社區,麻將館被改造為布置精美的黨群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喝咖啡、閱讀、運動等服務和太空;青羊區少城·視井文化創意產業園則利用街道閑置樓宇進行改建,拆除原先閉合式的圍牆,取而代之的是綠植牆、小遊園、步道,通過親民化改造,讓社區更像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