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度遭受不少非議,齊白石山水畫功力有多高?

齊白石的木匠出身和近“八大”的冷逸畫風使他在當時的北京畫壇備受冷遇。其立意獨特的山水畫更不為時人所接受,甚至被人攻擊稱是“野狐禪”。即使是在陳師曾、徐悲鴻兩位摯友的大力推介之下,也未能改變其山水畫受冷遇的現狀。

然而,在去年年底,在保利秋拍上,齊白石作品《山水十二屏》以4.5億元起拍,經過多輪次的競投,最終以9.315億元成交。這組作品,1925年,齊白石為送給民國年間北京名醫陳子林作為賀壽禮創作《山水十二條屏》。自1958年開始被白石老人的入室女弟子郭秀儀與其夫黃琪翔收藏。

超覽樓禊集圖卷 齊白石 無年款36.1×132.4cm 手卷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縱觀齊白石一生的藝術創作,大寫意花鳥畫佔據著主要地位且傳頌度高。相較之下,他的山水畫卻一度不被時人理解甚至還遭受不少非議。齊白石曾自題“余畫山水,時流誹之,使余幾絕筆。”世人與市場的不認可,使得齊白石的山水多為真正理解自己藝術變革的知己、友人所做,這也是導致今天齊白石的山水畫體量較少的最主要原因。但恰恰是這些山水畫最能顯現齊白石藝術的獨創性與超時代的革新性,其中更是不乏藝術巨構。

放風箏 齊白石1905年 81.5×39.5cm 軸 紙本設色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1902年齊白石開始了為時7年的遠遊,期間先後遊歷了陝西、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江西、廣西、廣東、香港等地,沿途真實、鮮活的山光水色是刻板的程式規範遠不能比擬的。

借山圖之四洞庭君山 齊白石 1910年 30×48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1902年至1909年的“五出五歸”成為了齊白石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更為其山水畫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數年間,行萬裡路的齊白石飽覽了大半個中國的山河美景,遠遊途中積攢了大量的山水寫生畫稿。遠遊歸來後,他根據寫生畫稿所創作的山水畫,構圖新穎、立意獨特,畫面中的真山實水大大提高了其山水畫的生命力,展現出不同於早期山水畫的全新面貌。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 齊白石 1932年 138×62cm 軸 紙本設色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齊白石的山水畫,是一個介於“出世”與“入世”之間的世界,是遙遠的桃源仙境與批評的田園牧歌相融合的筆墨天地,是他內心對自然、對生活的種種懷想與感悟。

具體而言,齊白石40歲之前創作的山水畫習慣上被劃為風格的早期。現存最早的齊白石山水畫應為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山水人物圖》,上款為“鳳鳴”,鈐“齊伯子”、“名璜別號瀕生”印。

芥子園畫譜

這一時期的山水畫,總體而言是仍未脫《芥子園畫譜》的束縛,構圖仍嫌刻板,個人風貌尚未生成。

中晚期山水畫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的方面:一,山水畫創作基於豐富的寫生素材而生動有致。第二,作品構圖單純,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余近來畫山之照,最喜一山一水,或一丘一壑。”第三,筆墨簡練,如山水造型現有層巒疊嶂之態,純以水墨,極少皴擦,及至晚期則筆鋒更大,側鋒平塗更多,他曾自謂“……生平喜畫桂林一帶風景,奇峰高聳,平灘捕魚,即或畫山居圖,也都是在漓江邊所見”,可知這些變化並非來自畫家的空想,而是具有現實根據的遷想妙得。至中年開始,齊白石的山水畫就受到畫壇保守勢力的非議,但他堅持己見而毫不動搖,顯示出藝術大師特有的執著和堅忍不拔的品格,正如其在作品上的題詩“渡湖過海不知休,得遂初心縱遠遊。行盡煙波家萬裡,能同患難隻孤舟。”

客桂林造稿 齊白石 1905年 33.5×40.5cm 托片 紙本墨筆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條屏——一白高天下 齊白石 1932年 138×62cm 軸 紙本設色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石門二十四景之棣樓吹笛圖 齊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冊頁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石門二十四景 齊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冊頁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山水四季屏之秋 齊白石 1919年 132×32cm 軸 紙本設色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淺絳山水軸 齊白石 1902年170×90.5cm 軸 紙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萬竹山居 齊白石 無年款 102.5×49.5cm 軸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自臨借山圖冊之竹霞洞 齊白石 1927年 25.5×20cm 冊頁 紙本設色 中國藝術研究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