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經裡除關雎以外最長情的表白作品,經典之作傳唱千年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我們常說“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那說到詩韻,我們必然會想到古代詩歌的開篇之作——《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三百零五首詩篇,由大思想家孔子整理編集,取名為《詩》,也叫《詩三百》,它一經推出,就深受喜愛,廣為傳唱。到了漢朝時,被奉為經典,稱為《詩經》。

《詩經》的名篇很多,但最為我們熟知的,除了那“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關雎》,恐怕就是這首《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其實,很多人並不能背下來這整首詩,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卻是耳熟能詳。一方面,是其本身的意境,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根據瓊瑤小說《在水一方》改編的電視劇《在水一方》,尤其該劇的主題歌《在水一方》,在上世紀90年代,是那麽的深入人心,傳入大陸,迅速唱遍神州。

和瓊瑤的其他小說主題一樣,這也是一個愛情故事。主人公杜小雙是個孤兒,寄人籬下住在朱家,和朱詩堯相愛。兩個人的愛情纏綿悱惻,悲涼傷感,再加上鄧麗君演唱的主題曲《在水一方》,淒美哀婉,許多人亦把《詩經》中的這首《蒹葭》也賦予了悲傷的情調。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在古詩文的意象中,秋和愁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吳文英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這應該是對秋愁最著名的論斷了。所以,多情的林黛玉慨歎“秋風秋雨愁煞人”,“草木搖落兮而天下秋”,秋的哀婉真是難免。

但是,就像春天有初春和暮春一樣,秋天也有春秋和深秋的。初春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個時候並不美,人也談不上舒服。而暮春時節,東風和煦,雜花生樹,這才是春光最美時。秋天則正相反。深秋寂寥,肅殺,令人生愁。而初秋不然,它就像那暮春一樣可愛。暑氣消退,天高雲淡,那是“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的秋天;那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秋天。

而這首《蒹葭》寫的正是初秋季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人沈德潛說它蒼涼彌渺,今人吳開生說它景色淒清,瓊瑤和鄧麗君更是把它的哀婉演繹到了極致。那麽,在美好的初秋裡,在蒼蒼的蒹葭中,所展現的愛情故事,真的那麽哀婉嗎?

蒹葭,通常理解為蘆葦,它是指有蘆葦,但不只是蘆葦,它是指水邊細長的水草。而“白露為霜”這句,則點明季節——秋天,秋天的白露時節,已經是白露凝成霜的時候。古人雲“白露時晴朗濕潤,多微風”。

白露一般在陽歷的九月上、中旬,在我們黑龍江,這時還是很舒爽的,還不見蕭瑟和寒意,何況秦地呢。

這樣的時節,是不會生秋愁的,誰的心情會不好呢?而“蒼蒼”、“萋萋”、“采采”,三個同意詞匯,那都是形容水草豐美的樣子,那是旺盛的綠意,那是讓人歡悅的豐茂的綠意。“萋萋”非“淒淒”也,正是瓊瑤把它改成了“淒”,頓然平添了無限的淒涼。

景色自然是樂景了,那麽情感呢?白露時節,氣候宜人,小夥子與傾心的姑娘在宜人的季節裡,在美麗的秋色中約會。他尋尋覓覓,溯流而上,而姑娘就是總也“追不到”,卻也不消失,總是“宛在水中央”,這讓小夥子追求的道路添了些許悵惘,這也就是愛情中的小插曲,談不上哀婉,更沒有那般斷腸。

在兩千多年前的秦地,在初秋的季節裡,一對青年男女,約會在水一方求之不得。而這“蒹葭蒼蒼”和“蒹葭萋萋”,不是蒼涼的,不是淒冷的,而是水草豐美、綠意盎然的的。姑娘也不是拒絕小夥子,而是和他捉迷藏,讓他“溯洄從之”,“溯遊從之”,但姑娘並沒有離開,她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正如《射雕英雄傳》中古靈精怪的黃蓉,她在約會時不也這樣戲弄過憨厚的郭靖嗎?這就是青春男女的有趣而又純真的愛情。

《詩經》的時代,是健康的時代,《詩經》時代的愛情,有著初秋季節“晴朗濕潤,多微風”般的爽淨,有著《蒹葭》蘊含的純情美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