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直播+信息流,內容生產者的新春天

文 | 闌夕

「媒介即信息」,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在50年前的觀點,如今依然可以奉為圭臬。因為媒介確實正如他所言成為了「人的延伸」,而載體和內容形態也正在影響著內容本身所傳遞的信息。

從錄播到直播,從直播到互動直播的過程便是如此,這或許就是騰訊在5月22日宣布將在信息流平台中接入直播形態的底層邏輯。對於騰訊信息流平台上的內容生產者們而言,無疑要迎來一個春天的「大禮包」了。

動起來的直播,內容的『心』載體

直播並不是一件新鮮事,最早的電視內容便是以直播形式呈現給觀眾的。1925年英國工程師貝爾德發明電視時,當時的技術條件並不能很好地支持錄播,大量的內容只能是從內容生產端以實時直播的方式傳遞到播放端。早在1937年,英國人就嘗試了第一次進行戶外電視實況直播。

而電視時代的『直播』與如今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直播』最大的不同則在於互動性上,一場體育賽事直播、一場綜藝晚會直播,觀眾參與直播互動的唯一方式或許就只有『按照螢幕下方的號碼發送短信到……』了。

當下的直播則大不相同,主播和觀眾之間從單向傳輸變為了雙向互動,儘管大多數時候觀眾和主播之間還都是只能通過文字彈幕,或者送禮物來完成互動交流,但這相較於電視時代的傳統直播,其能夠創造的連接和溝通價值就已經是巨大的了。

正如安迪·霍沃爾曾經預想的那樣,「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互動直播便能夠幫助很多內容生產者更快速地實現這一點,依靠直播這種內容形式本身傳遞內容更豐富、互動性更好等特徵。

這種實時性的內容生產方式帶給觀眾的新鮮感和衝擊力同樣也更強,因為人們很難預料到下一秒會產生什麽樣的內容,這種隨機的不確定性和直播本身的互動性,帶來了直播類產品的高用戶時長。

由此,內容生產者與閱聽人之間的情感連接因為這種雙向互動也變得更強,互動直播成為了內容生產者的「心」載體。

也正是這種巨大的變化,使得直播正在成為當下內容傳播中主要的內容形態之一。

信息流平台,海納百川的內容海洋

同樣正因為直播與其他內容形式相比在互動性上的巨大的優勢,使其能夠成為信息流內容平台在內容形式上的重要補充,騰訊才會積極地推動直播接入信息流平台。

如今擁有1.58億日活躍用戶的騰訊信息流產品是當下最大的信息流平台之一,覆蓋了當下最主要的頭部內容生產者,每天產生海量的圖文、視頻、音頻內容。

互動直播作為當下重要的內容形式之一,將其接入騰訊信息流平台,無疑可以幫助騰訊信息流平台上的內容生產者拓展內容形式,可以基於直播這種內容形態創造出更多的玩法。

騰訊平台與內容事業群互動視頻產品部總經理吳奇勝在台上演講

直播拓展了內容生產者與用戶之間的連接體驗和連接方式,過去內容生產者在信息流平台上生產和傳遞的內容無非是圖文視頻這些相對靜態、單向的內容,而直播則提供了一種內容創作者與內容閱聽人之間互動的可能性,甚至衍生出邀請閱聽人一同連麥參與到內容製作中的新場景、新玩法。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內容市場中,內容生產者如何更好地沉澱粉絲,將不同渠道的粉絲通過某種方式匯聚起來,並加強與這些粉絲之間的連接,互動直播自然是最好的方式。相比文字、視頻內容,它的互動性和承載信息的容量更大;相較於粉絲群,它每次互動能夠覆蓋的粉絲規模更廣。

當然,直播帶給信息流平台更大的價值或許在於商業化變現層面。

沒有到邊界的直播,信息流平台的「大商機」

對於內容生產者而言,除了如何通過更多的形式連接更多的用戶,分發更多的內容給更多的用戶之外,最為核心的問題必然是如何更高效的變現。傳統內容變現的方式要麽是著書立說式的出售版權,要麽是依靠注意力經濟拉來廣告主買單,而直播的出現則給內容生產者創造了更多元化的變現方式選擇空間。

在騰訊平台與內容事業群互動視頻產品部總經理吳奇勝看來,直播有著「隨時隨地開播的低門檻、粉絲粘性高、內容互動性強、社交屬性強」的特徵,這也讓直播在商業層面能夠為內容生產者創造超額的價值。

一方面,直播幫助內容生產者更容易地與閱聽人之間建立情感連接和互動,讓閱聽人和內容之間的關係從單向的分發,轉變為了雙向互動。另一方面,互動帶來的最大價值就是更短的變現路徑,直播打賞、直播電商等因為直播而產生的變現方式讓內容生產者利用直播這種內容製作和傳播手段可以更好地變現。

以騰訊旗下的NOW直播為例,該應用上線3年時間裡,吸引了超過500萬的主播用戶,內容時長超過2億小時,總計創造了100億的商業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