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過敏日|寶寶長期濕疹、夜間定點哭鬧?當心是過敏了

「他人的佳肴,某人的毒藥」,用來形容過敏最為恰當不過。7月7日是第15個「世界過敏日」。根據世界過敏組織(WAO)的統計數據,在全球範圍內,約有2.4億—5.5億人深受食物過敏的困擾。其中,在中國,嬰幼兒是受牛奶蛋白過敏威脅最大的群體。在美贊臣舉辦的「愛啟未來,安敏萬家」呵護過敏寶寶關愛沙龍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沈振宇教授提醒家長,寶寶長時間濕疹、拒奶、夜間定點哭鬧不休等,都可能是過敏惹的禍。

嬰幼兒過敏癥狀易被忽視

過敏性疾病的防治是醫學界的難題,來自歐洲的醫學研究顯示,很多過敏反應都是由食物過敏引起的。WAO統計,兒童的食物過敏發病率達到5-8%,不僅明顯高於成人1-2%,而且牛奶、雞蛋、花生、大豆、小麥這些日常食物引發的過敏對嬰幼兒造成的危害極有可能是致命的。

為什麼嬰幼兒容易發生牛奶蛋白過敏?沈振宇教授介紹,這跟嬰幼兒的呼吸、消化和免疫系統並未發育成熟有關。目前,中國2歲以下的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發生率約為0.83-3.5% ,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牛奶蛋白過敏如不經有效醫治,嚴重的可導致嬰幼兒生長髮育遲緩、貧血和低蛋白血症,成年後患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濕疹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很多,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嬰幼兒的過敏表現容易被忽視。「大部分患兒隻表現出嘔吐、腹瀉、便秘、濕疹以及咳嗽等癥狀,這些輕中度過敏癥狀不甚明顯,很容易被當作感冒或其他疾病被家長或醫生進行治療。」沈振宇教授提醒,過敏可以表現在皮膚系統、呼吸系統、胃腸道系統等,如果寶寶長期出濕疹、拒奶、血便、夜間因腸絞痛哭鬧,或者將自己耳鼻部位抓癢抓出血等,家長就要考慮孩子日常的食物是否存在過敏原了。

敏治療需要科學管理

過敏跟遺傳有很大關係。沈振宇教授介紹,父母雙方都是過敏體質,寶寶有60%的可能存在過敏,如果父母單方過敏,這個幾率也高達20-40%。此外,過敏的發生還跟腸壁屏障、外來抗原、腸內菌等均有關係。

很多有過敏寶寶的家庭,都試過過敏原檢測。不過,沈振宇教授指出,目前仍沒有單一的檢測手段可以確診過敏,醫生需要通過詳細的病史來做出基本診斷,這也需要家長在就診前準備好相關資料,如寶寶最近飲食情況、家族過敏史等。那麼,過敏原檢測會否毫無必要?也未必。沈振宇教授介紹,過敏原檢測一般能查出一半的過敏,"查出IgE陰性並不代表就沒有過敏,可能是輕中度的過敏,檢測對於醫生如何進行後續治療和管理有指導價值。」

現有的牛奶蛋白過敏治療模式中,醫生一般採取迴避過敏原的方法,認為隨著兒童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不斷發育完善,牛奶蛋白過敏到了一定年齡就能出現臨床耐受,不過該過程可能耗時數年。這個傳統治療模式對患兒其實存在隱憂,因為完全規避了過敏原,缺乏了刺激口服免疫耐受的進程,患兒耐受牛奶蛋白的時間會更長,過敏癥狀從消化道、皮膚延續到呼吸道的幾率升高。而且,嬰幼兒在快速生長髮育的階段,如果不能攝入牛奶、雞蛋等營養物質而又沒有適當的營養替代,長期來看可能會造成生命早期的營養不良,對嬰幼兒帶來的影響將不可逆轉。這也是參加關愛沙龍的家長們曾經最焦慮的問題:「孩子的牛奶蛋白過敏會持續多久?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飲食?會不會有後遺症」……

沈振宇教授指出,母乳餵養可以起到初級預防過敏的作用。一旦母乳餵養的嬰幼兒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後,無需停止母乳餵養,主要是通過母親膳食迴避過敏原進行治療。「混合餵養的媽媽,也同樣不必停止母乳餵養。」據介紹,母親膳食中應迴避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花生、豆類、魚類、貝殼類、堅果類和小麥等八大類食物。

據悉,美贊臣安敏健LGG的上市使中國牛奶蛋白過敏治療模式迎來一個巨大的提升和改變,配方中深度水解酪蛋白加上益生菌LGG能幫助患兒建立口服耐受性,從而快速、有效地脫敏。經歐美臨床驗證,近八成食用安敏健LGG的患兒能在一年內成功脫敏;在中國上市一年多來,全國超過兩萬名的牛奶蛋白過敏患兒在醫生專業指導下,持續食用安敏健LGG六個月以上,大部分都在1年內回歸正常飲食,能夠吃奶油蛋糕了。

專家同時提醒,有些家長認為既然牛奶過敏可否更換羊奶、駱駝奶?答案也是否定的。「100個牛奶過敏患兒中,95個也對羊奶等過敏,因此用這些來防過敏並不起作用,豆奶也同樣如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