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跟著北向資金買就對了!不僅一路買茅台,還追漲殺跌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4月10日,大盤低開後震蕩上行,漲幅一度接近1%,卻又遭遇尾盤殺跌,最終勉強收平。大盤多空激戰之際,A股股王貴州茅台卻強勢上行,全天上漲4.75%,報947.99元,收盤價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60.67%

貴州茅台的一路上漲,北向資金無疑是最大贏家。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北向資金去年11月以來累計買入3231萬股。持股比例佔流通股比例達9.56%,持股市值達1086.87億元,成為北向資金第一大重倉股

截至4月10日,北向資金今年以來累計淨流入1212.96億元,成為今年A股市場的重要增量資金。雖然近4個交易日合計淨流出近百億元,但業內人士認為,總體流入趨勢不變。

重倉白馬藍籌 話語權不容小覷

從持股市值看,北向資金前十大重倉股以白馬藍籌為主。其中,對貴州茅台的持股市值已經突破1000億元,佔流通股比例達9.56%

有基金經理感歎,部分藍籌股的日成交量中,外資佔比不斷提高,甚至已經能夠左右個股的走勢,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更明顯。

以貴州茅台為例,去年11月以來,貴州茅台的不斷上漲與北向資金的持續買入密不可分。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北向資金去年11月以來累計買入貴州茅台3231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資金對部分白馬藍籌同樣設置了止盈點,達到之後果斷賣出。以格力電器為例,4月9日,格力電器一字漲停,但北向資金淨賣出352.36萬股

與此類似的,還有五糧液。儘管近期五糧液加速上漲,但北向資金自3月27日以來持續賣出,截至2月9日,共計賣出4428萬股。

北向資金對老闆電器的賣出態度更加堅決。

持股手法多變 追漲殺跌不鮮見

從持股佔流通股比例看,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居前的個股較為分散,並不全部是白馬藍籌,其中也有部分創業板個股

事實上,北向資金還對部分熱門股票“追漲殺跌”。以正邦科技為例,北向資金2018年11月大幅增持,並在今年2月份的上漲中迅速減持。不過,後期隨著正邦科技股價起伏,北向資金也“追漲殺跌”。

對於京東方A,2018年12月,北向資金在股價處於底部時,大量減持;但在2月京東方A快速上漲時,北資金也隨即迅速增持,持股比例逼近前期高點。不過,隨著後續股價上漲乏力,北向資金又快速賣出。

此外,北向資金也存在突然大幅買入,然後鎖倉的行為。例如,2018年5月至6月,北向資金大幅增持貝瑞基因,持有流通股的比例從不足1%迅速提升至超過13%,此後儘管貝瑞基因股價震蕩下行,但北向資金未再大幅增持或減持。

“偽外資”體量不大

對於北向資金追漲殺跌、快速買入鎖倉等種種操作手法,某外資機構分析師表示,北向資金不一定全是外資,其中存在部分做配資進入的內地資金。此外,若某單支股票上漲太快,股價脫離基本面,長期外資亦會根據其投資模型來減持。不過,前述通過配資進入的內地資金並不是北向主力,亦只能推一些題材股。

某外資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資”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不一定風格都一樣。其中,香港散戶、本地券商就和歐美養老基金與主權基金的投資風格大不相同。但是,以資金量和長遠影響力來看,外資主力仍是歐美機構,主旋律也是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

某業內人士表示,最近香港流行五倍配資,部分內地人士會選擇香港配資“繞一圈”來投A股。“實際上,假外資是存在的,也有通過深港通席位打板買股票,追著漲停買,類似內地遊資的手法。選擇香港配資的原因也是因香港利息較低且配資容易,相比內地月息1.5左右,香港明顯低的多。不過以上手法操作是少數。”

在上述外資相關負責人看來,每次急漲都引來較多的投機活動,屬於短期現象。上述分析師表示,外資長線的標的主要仍是藍籌,即使是創業板也是選擇其中市值較大的行業頭部個股

短暫流出不改流入趨勢

Wind數據顯示,上周五至本周三的4個交易日內,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出96.48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北向資金雖然短期有所流出,但中長期流入趨勢不變,當前更關注基本面情況。

某香港機構表示,從外資角度來看,核心仍關注估值,但A股2019年業績壓力較大,業績反映到港股這邊,如果業績大幅不及預期,市場還是會出現波動。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周文群指出,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便是“基本面能否跟上市場氣氛”。投資者對此次業績期的企業盈利預期偏低,但目前看來業績表現相對不錯,優於市場預期。在2018年初,估值反映市場預計經濟將出現衰退,但這個預期並沒有實現,而企業業績也反映經濟有好轉跡象。

“我們正密切留意經濟基本面能否緊貼投資情緒的改善。定向刺激措施下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以及近期減稅措施的影響,均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如果這些政策能促進經濟活動,市場在未來一年將可受惠於穩定的基本面。我對此持樂觀態度,並認為經濟表現有機會在今年下半年好轉。”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馬磊指出,市場動力向好,股市經過一輪上漲後,估值仍算合理。市場對2018年的企業盈利預期較低,但目前已公布的公司業績大多優於預期。在最近的股市上揚後,估值雖不算便宜,但處於合理水準。仍然看好消費、經紀、保險和製藥公司,特別是財政穩健和現金流強勁的公司

編輯: 鄭雅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