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史宴:周秦龍興之地並非西安,而是這個兵家必爭之所

文/傲骨迎風

周與秦雖然興盛於長安,但卻發源於寶雞,在寶雞留下了大量的痕跡,同時寶雞又處於秦嶺谷道的出口,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寶雞的名勝古跡與文物遺存不在許多古都之下,值得一遊。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這裡發生過許許多多著名的故事,光聽著一個個地名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鳳鳴之岐山、願者上鉤之磻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董卓的“萬歲塢”、秋風五丈原、與杭州西湖並稱的鳳翔東湖等等,2015年末筆者到寶雞遊玩五日,時間雖短卻讓我深深的愛上了這座城市。

炎帝故裡,周室龍興

1

每個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作為三皇五帝之一的神農炎帝,按文獻記載即誕生在寶雞的薑水(一說渭濱區的清江河,一說為岐山縣的岐水,但均在寶雞境內)。關於神農氏和炎帝的關係爭議頗多,一般認為炎帝為上古薑姓部落首領的尊稱,別號神農氏,傳九世。

一般我們所說的神農嘗百草、產農具、種五穀、立市場、做樂器的應為第一代炎帝(名石年,推測多為後人附會),而末代的炎帝榆罔則於阪泉之戰敗給了黃帝,而後二者聯合,又於逐鹿大敗蚩尤的九黎部落。

而寶雞常羊山的炎帝陵,據說埋葬的即為第一代炎帝,每年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奠活動,並且也有很多人來這裡尋根問祖。

炎帝陵

筆者於2015年拍攝於寶雞常羊山

公元前12世紀末至前11世紀初,周人首領古公亶父(周武王發追諡為周太王)帶領族人遷至岐山腳下定居,營建岐邑,再傳兩代至周文王昌,訪薑太公於渭水之濱的磻溪,始有800年之周朝。

雖然文王武王遷都豐鎬,但是岐山的周原地區一直是周人祭祀和大型國事活動的聖地,從風水學角度講岐山就是周朝的龍脈所在。傳說周公晚年在周原做周禮,而周禮則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禮儀制度的基石,即使是今天也一直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

西周時期在寶雞境內主要有虢國、申國、散國、矢國、弓魚國等,以及犬戎、陸渾戎等戎狄部落。公元前780年即周幽王二年,三川竭,岐山崩,太史伯陽父預測國亡不過十年。到公元前771年,幽王的老丈人申侯聯合了犬戎滅了西周,剛好十年周幽王國破身死,西周可以說是亡在了一幫寶雞人的手裡。

獨霸西戎,秦國故都

2

周平王東遷後,寶雞地區的虢國、申國等國隨其他諸侯國東遷,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始為諸侯(在此之前秦只能算是周的附庸),並被賜岐山以西的土地。這時候秦國的勢力還很弱小,雖然被賜予廣袤的土地,但是都需要秦人自己從戎狄手中奪過來。

至秦襄公之子秦文公在位時,發生了一件祥瑞事件,亦是寶雞名稱的由來。據《晉太康地志》記載:

秦文公時,陳倉人獵得獸若彘,不知名,牽以獻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為‘媼’,常在地中食死人腦,即殺之,拍捶其首。‘媼’亦語曰: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陳倉人乃逐二童子,化為雉,雌上陳倉北阪,為石。秦祠之。

秦文公得其雌者,秦國遂漸漸稱霸,傳四代至穆公為春秋五霸之一。至於雄者,傳說飛到了南陽,八百年後被光武帝劉秀所得。

陳寶祠在後世被諸多帝王祭祀,在民間也有非常高的地位,可惜在上世紀30年代,隴海鐵路修建時北遷其址,2015年毀於一場大火。

被焚毀前的陳寶祠

公元前677年秦徳公遷都雍城(今寶雞鳳翔),直到戰國初年的公元前383年秦獻公(任用商鞅變法的秦孝公之父)將國都東遷,秦國國都在雍城294年。雍城作為秦國故都,列祖列宗的陵寢及宗廟設在此地,許多重要祀典還在雍舉行。

秦王政早年,其母趙姬為躲人耳目,以身體不適為由與長信侯嫪毐到雍城離宮居住。公元前238年,嬴政至雍城行冠禮,嫪毐發動政變攻雍城的蘄年宮,是為嫪毐之亂。

秦嶺谷口,京畿重地

3

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東出爆發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兵出陳倉道,大敗章邯,奪得關中三秦故地。

關中通漢中的幾條道路中,陳倉道和褒斜道是最平坦好走的,其他幾條則山險路窄,而陳倉道和褒斜道都出口分別是今天的寶雞市區和眉縣,所以寶雞成了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前186年,武都爆發大地震,地震持續了八個月。地震把陝甘邊境的變得面目全非,最終古漢水分為了嘉陵江和沔水(漢江上遊),這也導致關中、漢中、蜀地之間只能通過陸路往來,間接造成了蜀道艱險難行,這一點可以詳見大司馬的文章

西漢建立以後寶雞地區屬於三輔之一右扶風,用今天的話講也就是首都市民,三輔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扶風即“扶助京師,以行風化”之意,扶風治所雖然多次遷址,但是扶風這個地名總算是流傳下來了直到現在。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第二次和最後一次主戰場都在寶雞,演義中的上方谷、史實上的五丈原等地名均在岐山縣與眉縣的渭水附近。

秦嶺孔道

在古代真是天險

隋唐宮闕,鳳翔雄鎮

4

公元593年隋文帝在今寶雞地區興建仁壽宮作為避暑的離宮,公元617年宮中出現白色麒麟,該地遂更名為麟遊,即今麟遊縣得名由來。唐太宗貞觀五年進行修複擴建,更名九成宮。翌年太宗令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是為天下第一楷書的《九成宮醴泉銘》。

公元654年夏,唐高宗在此地避暑,連日大雨山洪暴發,九成宮被淹守衛逃竄,薛仁貴登宮牆大呼才驚醒睡夢中的高宗。據記載這場洪水死者三千餘人,憑借這場救駕之功薛仁貴也贏得了高宗的信賴。

公元757年,即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唐肅宗李亨駐蹕鳳翔,同年收復長安、洛陽,取“鳳鳴於岐,翔於雍”的祥瑞之意升為西京,與京兆、河南(洛陽)、太原、成都共為五京,這也是寶雞地區又名“西府”的原因。

唐朝後期節度使尾大不掉,鳳翔節度使因離京師太近經常左右朝政,出現過很多著名的人物如:朱泚、李晟、李愬、令狐綯、鄭畋等等。

唐朝最後一任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經常耀兵長安殺宰相挾天子,直到建立了五代十一國中的岐國,疆域一度達到了五十餘州,也是寶雞地區最後一次成為國都。

而李茂貞更是在生前得到了無比榮耀的尚書令(因李世民曾任此官職,為避諱此官職一直空置),到了後唐時候,李茂貞被李存勖封為唐王,其陵墓現在成了寶雞的一個知名景點——大唐秦王陵(感覺這個名稱就是為了蹭李世民熱度,為了誑不懂歷史遊客腰包的)。

中間偏左粉色的部分即為岐國

關中沒落,走勢堪憂

5

周秦漢唐的歷史中,寶雞都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與毗鄰京城地理位置重要有關。唐朝以後關中地區因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嚴重,關中平原已的土地無力養活有龐大人口的國都軍民,加之河洛附近的漕運較關中更為便利,作為全國性政權定都西安就漸漸不再適宜,因此寶雞的地位也開始衰落。

宋代以後,全國性政權大多定都北京和南京,南北向交通更加繁榮起來,東西向節點的城市也有所衰落,但是寶雞因險要的地理位置時常會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

南宋成立初年,金兀術的西路軍南下取川,宋將吳玠吳璘兄弟先後於和尚塬(今寶雞市南)、仙人關大敗金軍,使得金軍放棄徹底放棄了入川的計劃,也讓吳玠憑借這中興十三處戰功中的兩處世代鎮守四川,成為了南宋的西部屏障。

宋朝以降,寶雞地區的中心一直是鳳翔,作為鳳翔府級別依然高於其他普通的縣。元朝和明朝的開國戰爭中,名將木華黎、徐達先後攻下鳳翔府。明朝末年農民起義爆發於陝北,張獻忠、李自成等也多轉戰於此地。清朝寶雞地區雖然沒有多少著名的歷史故事,但是隨著西部戰事的頻繁,這一地區也留下了一些知名人物的足跡。發配伊犁的林則徐和收復新疆凱旋的左宗棠,都曾到鳳翔東湖遊玩,並且種下了柳樹,在今天鳳翔東湖公園內依然可以尋得。

1905年隴海鐵路開始動工,至1952年全線建成,加上1958年寶成鐵路正式通車,寶雞市區成了我國“三橫五縱”鐵路網中的重要一環。但與此同時,也意味著鳳翔縣作為寶雞地區的千年政治中心徹底讓位於寶雞市區,也可以說寶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上世紀作為世界聞名的觀音山展線,一度讓入川的遊客大飽三層鐵路重疊的眼福,甚至到了21世紀還誕生了6063次的這種網紅綠皮火車。

“三橫五縱”鐵路網示意圖

然而城市的發展歷程有著太多偶然因素,因鐵路繁榮的寶雞市區也許會因為鐵路而失去優勢。且不說秦嶺地區受地形限制一直為單線鐵路,車速緩慢並且在暴雨和地震中時常中斷,周邊一條又一條的高速鐵路不斷的開工建設也將會分走寶雞的一大塊蛋糕。

上世紀進川、進疆、進寧夏都離不開的這座西北樞紐,也讓更多的人記住了寶雞的名字。然而隨著各大省會之間高鐵的建設,南有處在秦隴川渝四大省會鐵路交點的廣元,北有西平鐵路、天平鐵路交匯的平涼,寶雞大有被南北夾擊樞紐地位不保的可能。

名勝集聚,青銅之鄉

6

寶雞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悠久燦爛,甚至自成一脈形成了“寶學”。寶雞的人文景點可謂是多如牛毛,且不說大散關、周公廟、秦公一號大幕、張載墓祠、金台觀以及前面提到的諸多景點,僅僅是陳倉、岐山、鳳翔、麟遊、扶風、隴縣等各個區縣的博物館館藏,就遠勝於很多地級市的博物館。

下面簡要介紹三個我認為最值得去,交通也比較方便的景點。

法門寺,位於扶風縣法門鎮,AAAAA級景區,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公元前三世紀,印度的阿育王為弘揚佛法,將釋迦摩尼的八萬四千顆舍利分送各國建阿育王塔供奉,傳說中國共有十九處,法門寺所在為第五處。

因法門寺藏有佛骨舍利,唐代先後有多位皇帝迎佛骨至京師,並且在送還時候還要將大量供奉的珍寶一並藏入法門寺地宮。公元819年唐憲宗欲迎佛骨,韓愈勸諫,寫下了有名的《論佛骨表》,憲宗大怒將其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寫下有名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1987年法門寺地宮被發現,世界上公認的唯一的佛真身指骨舍利重現天日。更神奇的是2000余件珍寶與竟然一件不少,多次歷經劫難缺完好如初,當然這要歸功於抗戰時期隱瞞地宮秘密的朱慶瀾和文革時期自焚捍衛寶藏的良卿法師。

法門寺地宮的珍寶中,有三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分別是鎏金銅浮屠、八重寶函和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前面兩個都是用盛放影骨舍利的,而錫杖則是佛教最高權威的象徵為錫杖之王,只有佛祖釋迦摩尼才有資格持有。

除了以上最為貴重的珍寶,還有諸多金銀器、瓷器、絲織品、香具等等,都是唐代皇家禦用之物,隨便挑出來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寶。

八重寶函

第一重出土時即已朽壞,一重套一重

最小的黃金塔裡放置影骨舍利

中華石鼓園,位於寶雞市區東部的石鼓山,為AAAA級景區。石鼓,被譽為九大鎮國之寶、中華第一古物,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於公元627年被發現於此地。後來石鼓顛沛流離幾經戰亂,最終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石鼓館。

石鼓園中有石鼓閣、石鼓寺、五德園等周秦文化建築,作為兩大王朝的發祥地在這裡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周秦文化。除此之外,石鼓園內還有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館藏何尊、折觥、牆盤、逨盤、秦公鎛、?簋、朕匜等青銅重器,在其他博物館能見到的都是單獨幾件青銅器,而這裡的青銅器都是一套一套的出現,幾乎包含了青銅器所有的種類,筆者就是逛過這個博物館之後認全了甗簠盨斝觶罍匜瓿卣觶觚等生僻字,這裡也是學習認識青銅器的好去處。

寶雞作為青銅器之鄉,出土過很多著名的青銅器,但是因為戰亂等各種原因流亡各地,成了好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晚清四大國寶的“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西周天亡簋、大克鼎等等,都被列為了“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寶雞民俗博物館,為原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改建而成,主要分為西府人生和寶雞風尚兩個部分。

該館主要介紹關中地區的禮儀習俗,從婚喪嫁娶到節日宴請,以及祭祀社火等現代社會不多見的傳統習俗。還有不多見的民間手工藝泥塑、草編、臉譜畫等,置身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不同於現代社會的風俗習慣,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時代的變遷。

祭祀慶典用的面花禮饃

筆者於2015年拍攝於寶雞民俗博物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