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Telltale Games突如其來的謝幕,是產品無法迎合市場與過度依賴資本的雙重悲劇

  Telltale Games曾經因為製作《行屍走肉:第一季》一炮而紅,如今的結局卻是落寞的關閉了主工作室。

  9月22日,工作室官方發推稱:Telltale Games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將關閉主要工作室,大部分員工被解雇,僅有25名員工留下來履行公司對董事會和合作夥伴的義務。而關於關閉原因,CEO Pete Hawley 表示,“今年發售的遊戲收獲了大量的積極反饋,但它們最終沒能轉化為銷量。”

モホテヌソユ

  隨著銷量不濟的,則是投資者們的撤資,這直接導致了Telltale Games最終停產。

  這家獨立開發商合作過相當數量的鼎鼎大名的IP,光是《行屍走肉》系列就已經製作到了第五季(也是最終季),此外也與《權力的遊戲》、《蝙蝠俠》、《侏羅紀公園》合作過數款大作,甚至推出過名噪一時的《我的世界:故事模式》。

  不論是資深玩家還是新玩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這個“專門給知名IP做遊戲”的奇特開發商,但若再看它的玩家評價,卻又透著“非常喜愛劇情和帶入感”以及“公式化的千篇一律”兩種極端的論調。

  這是一個曾經在主機的IP遊戲化風潮中脫穎而出過的角色,卻又在電子遊戲日新月異的質變發展中逐漸脫伍。從這一點來說,它的興衰也在折射出IP改編遊戲的命運一角。

千篇一律中的不甘平凡

  在主機領域,影視、遊戲IP改編遊戲幾乎古來有之。即便沒有關注過這段歷史,那麽雅達利大崩潰事件大家總是有所耳聞。這段發生在1983年的遊戲界悲劇歷史,其主角正是熱門IP——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外星人E.T.》改編的同名遊戲。

モホテヌソユ

  而就在頭一年,1982年雅達利公司才開發了一款電影改編的《奪寶奇兵》,這或許是有記載的第一款影視IP改編電影,百萬級別的銷量在當時堪稱大獲成功。

  影視改編遊戲的風潮也許無不與《奪寶奇兵》的成功有關,也讓影視動畫遊戲互相改編的傳統成為了nerd文化的重要一環。

  在Telltale Games誕生,也就是2005年時,IP改編遊戲已經發展到了成熟期,美國市場但凡人氣動畫和宅向的電影,總會慣性進行遊戲改編,雖然這種改編遊戲偶爾能“火出圈”,但大部分時候仍然是依托於IP本身的人氣,與現在的IP手遊概念倒有些異曲同工,這類遊戲本身也是宅圈文化的一個符號。

  所以Telltale Games在當時的電影敘事風格顯得很不甘於平凡。

  在成為一個手遊大廠之前,Telltale Games也是順應當時的時代潮流,以主機平台的IP遊戲起家的,第一個IP系列《Sam & Max Save the World》就來自於同名動畫改編,並且由此開創了Telltale Games仿造電視劇集的章節模式。

モホテヌソユ

  《Sam & Max Save the World》沒有以當年流行的動作冒險為題材,而是著重玩家的敘事體驗,操作方面則是本格的對話選擇+物品調查模式,但在場景剪輯和鏡頭運用方面則極為電影化,稱得上是獨具一格的敘事表現形式,此後十多年間,Telltale Games一直都有穩定的IP合作來源。

《行屍走肉:第一季》走出了Telltale style

  如今電影敘事風格的遊戲已經稱得上一大品類了,但在當時,Telltale Games還是很超前的,以至於直到2012年《行屍走肉:第一季》發售時,Telltale style都還能算的上十分新穎。而在手遊市場開始嶄露頭角的年代,Telltale Games此番新穎的內容更是早期就奠定了口碑基礎。

  在移動應用市場研究公司Appfigures提供的數據中,2017年蘋果App Store的新應用數量為75.5萬款,Google Play商店的新應用數量超過了150萬款。雖然如今手遊在人們娛樂生活中的比重正在逐年攀升,但比起龐大的總量和源源不斷的新遊戲上架速度,真正出人頭地的遊戲廠商只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而這樣的“人中龍鳳”莫不是在某些方面極為出眾。

  在《行屍走肉:第一季》發售一年後,官方宣布銷量已經超過2100萬套,這無疑是巨大的成功,Telltale Games因此一戰成名。在發展了十年之後,《行屍走肉:第一季》繼承了工作室一貫的電影敘事風格,並加入了富有帶入感的QTE操作,Telltale風格基本上從此定型。

モホテヌソユ

  《行屍走肉》電視劇本身就以劇情和人物衝突見長,而Telltale Games本身也長於此道,儘管遊戲劇情是電視劇的延伸,卻也極大受到粉絲的歡迎,遊戲中可以選擇對話,QTE操作也增加了立場選擇,但實際上劇情走向本身並不會改變,也不像如今的互動電影遊戲那樣充滿變數和不同結局。《行屍走肉:第一季》更像一款個性化定製的電視劇,雖然編劇已經定好了劇情走向,但玩家依然可以加入自己主觀的好惡傾向。

連續的舊藥換新湯

  Telltale Games確實構建了一個非常新奇的概念,每部遊戲從畫面、鏡頭到劇本都堪稱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對話選擇與QTE操作又深化了帶入感,如同加強版的視覺小說。遺憾的是,當互動電影遊戲發展至今,已經出現了《底特律:變人》、《奇異人生》、《艾迪芬奇的記憶》這樣在敘事體驗、遊戲性上各有突破性建樹的作品時,Telltale Games依然在固守著多年前的對話+QTE,乃至於有玩家戲稱這些遊戲都是套用了“Telltale公式”。

  這種守舊的固有模式與市場變革的矛盾在《我的世界:故事模式》上體現得最為激烈。當初《我的世界》宣布要推出故事模式時,引發了全世界玩家的嘩然,這款已經運作了近十年的沙盒遊戲影響了後世無數遊戲,說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沙盒遊戲也不為過。而在這漫長的十年間,官方從未給遊戲建立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和劇情,儘管後續玩家們已經開發出了無數奇思妙想的MOD,用遊戲本身製作了各種故事,但官方的一舉一動依然牽動著全世界玩家的注意力,故事模式的推出,無疑具備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然而,因為前期宣傳不到位,外加IP本身的傳播度十分驚人,所以主流的看法都以為所謂的故事模式實在原遊戲基礎上增加的一個模式,殊不知卻是以《我的世界》IP所定製的一款Telltale風格的遊戲。

モホテヌソユ

  《我的世界:故事模式》從App Store和steam上的銷量來看,都是遠超過Telltale Games本身的玩家群體數量的,也就是說大部分拿到遊戲的玩家此前並不了解Telltale Games,結果玩家們以為的“在《我的世界》中玩故事模式”,變成了一款“畫風類似的QTE遊戲”,這與當初的期盼幾乎大相徑庭,也因此當初遭到了不少非議。

モホテヌソユ

  以後續的結果來看,實際上《我的世界:故事模式》所講述的故事是大受好評的,但宣傳不到位,外加《我的世界》粉絲們的心理落差,也致使這個龐大流量的IP並沒有給Telltale Games增加到穩定的客源,這也一定程度上側面體現了Telltale公式開始過時了,無法形成一個讓新市場接納的良性過程。

更糟糕的是,Telltale Games太依賴融資了

  Telltale Games從誕生開始,就是一個資本市場的產物,它從2005年接受天使投資並正式成立,彼時有Bone, Sam & Max, GameTap, Ubisoft四家遊戲公司參與到了它們的初始融資當中,而育碧還為其提供了大熱劇集CSI資源進行IP改編,Telltale Games堪稱大戶人家出身。

  這或許令Telltale Games不像其他的“野孩子”那樣有著強烈的危機感。事實上工作室確實一直在以融資的方式推出新作和養活數百員工,Telltale Games一路順風順水,在最鼎盛時期,Telltale Games有400余員工,可以同時處理四個項目,並且接受著大戶投資。

  《我的世界:故事模式》大概算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在那之後,Telltale Games再也沒有一款熱賣的產品,一直接受融資使得公司的架構問題暴露出來,管理層不斷流動,管理決策與開發團隊產生衝突嚴重影響到了遊戲的開發進程和創新模式,甚至有匿名人士向富比士爆料說,“只有《我的世界:故事模式》、《行屍走肉:第一季》和《七日殺》在為Telltale賺錢了,而剩下的就是投資人的錢和Netflix的新項目”。而《蝙蝠俠:Telltale系列》甚至是“最嚴重的商業失敗之一”。

モホテヌソユ

  如果以近年來遊戲推出的數量和銷量來看,這一說法也較為可信。

モホテヌソユ
《蝙蝠俠:Telltale系列》、《權力的遊戲》、《與狼同行》三款遊戲發售一年的AppStore成績(美國區)

モホテヌソユ
《行屍走肉:第一季》、《我的世界:故事模式》發售至今AppStore成績(美國區)

  Telltale Games如今的落魄有些類似於英國遊戲市場曾經的窘境——手握人氣IP的開發權,有好的遊戲和不錯的口碑,但卻過度依附於大廠,主導權沒有握在自己手上。英國市場已經在逐步脫離來自世界各地大廠的控制,走向IPO的路線,而Telltale Games終於還是倒在資本的混亂當中。

  Telltale Games從《行屍走肉:第一季》開始走上名利雙收的路線,最終卻又以《行屍走肉:最終季》在遊戲的舞台上暫時謝幕,儘管Telltale Games生產的遊戲沒有得到永恆的好評,但每一位玩家都對它的離開報以遺憾。

  截至發稿日,《行屍走肉:最終季》已經在Steam、GOG、Xbox等平台上暫時移除了購買鏈接。而在官方推特上,還保留著前一天關於最終季後續章節的發表計劃。

モホテヌソユ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