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400萬抑鬱症患者正在假裝正常」 | 這種認知是對心理疾病最大的汙名化

這些年,朋友圈流行諸如「總說自己有心理問題,太作了」這樣的論調。

曾經我也認為,忍受,是一個優秀的人必須要走的路。

直到我遇見一位朋友,他叫「壹心理」。

我才發現,從心理學看來,一個人的心理問題是應該被正視的。

我很喜歡,也很認同他常說的一句「世界和我愛著你」

因為,當我感覺自己被同事室友孤立排擠了,他會摸摸我的頭,教我用正念訓練找回自我支持。

當我工作又累又煩想辭職了,他會聽完抱怨,幫我制定職業倦怠期活力喚醒計劃。

當我跟男朋友越來越沒話說、關係越來越淡了,他會給我講怎樣修復和維護好關係,讓愛情更加持久。

「壹心理」 的主筆告訴我,很多時候,大家都以為熬過去就好了,故作堅強,這也是很多人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才是最快走出痛苦的辦法。

為此,他們編寫了國內第一本專業實用的《心理急救手冊》,幫助我們應對分手心碎期、懷孕恐懼、背叛痛苦、高壓工作等遭遇。

】,回復「急救」,即可免費領取這本手冊的電子版。

關注壹心理,與2000萬人一起自我覺醒

↓↓↓

今天,轉發一篇「壹心理」寫的關於正視心理問題的文章給你,世界和我愛著你。

「看心理諮詢,太作了.....」

昨天,我喜歡的一個B站搞笑健身博主「楊老師」,火了。

因為,他最近脫單了。然而,戀愛過程中,他有心理障礙。在某些情況下,他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做出回應。

於是,他求助心理諮詢師。

有人覺得,「你這種人還要看心理醫生?」、「你每天都在講免費笑話,怎麼可能有心理問題?」

現實卻是,很多搞笑UP主、喜劇演員表面上嘻嘻哈哈,其實都是有心理問題的。

電影《守望者》裡,面具守望者羅夏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去看心理醫生,說他很沮喪,感覺人生很無情,很殘酷,很孤獨。

醫生說:「偉大的小醜帕格裡亞齊來了,去看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讓你振作起來的。」

然後,男人突然大哭:「但是醫生,我就是帕格裡亞齊啊。」

類似的誤解還有:

「好丟人好弱啊, 這種事情也要說出來」;

「你有什麼可抑鬱的,矯情」;

「你是在裝酷嗎?」

最重要的,是那句心理問題者最害怕聽到的三連:

加油,堅持,挺一挺。

這就像如果你跑一百米,然後腿斷了。加油,堅持,挺一挺。

你發燒拉肚子患上肺炎。加油,堅持,挺一挺。

你要是說他,他會說,我也是出於好心啊。問題是,腿斷了,生病了,為什麼要加油堅持挺一挺?

你以為在做平板支撐嗎?應該直接去看醫生啊!

當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人,因為這些話而退縮,沒有及時進行心理治療,有一天心理崩潰了。

可能你們都是幫凶。

我有一個得抑鬱症的朋友說,那段時間的確有非常深的感受。

那就是覺得自己是一個斷了腿的人,想要找一根拐杖。

可是周圍的人卻不停地鼓勵她:樂觀點,堅強點,跟我們一樣跑起來啊!可就好像在問她:你為什麼要生病?你為什麼找借口?

在我們的社會裡,產生心理問題,是一件極度羞恥的事情。

一個癌症病人堅持化療,熬過一次次痛苦,人們會表揚他很堅強。

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堅持活下去,每天和各種心理掙扎作鬥爭,人們會說他很脆弱。

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從來無法真正理解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

這個社會

容不下一個患了感冒的人

與其說,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心裡有問題,倒不如說,我們的從來沒有正視過「情緒」的存在。

所有表達脆弱,表達需要幫助的行為,都是羞恥的。

這,從最近幾年流行的雞湯裡就能看出來。

「高情商的人都戒掉情緒」,「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沒有人同情弱者」......

每個人都在教你怎樣把情緒當作敵人一樣對付,卻從來沒有人說過:

沒關係,撐不住也是可以的。

看過一個短視頻,他們請來幾個不同年齡, 不同職業的人,讀一些微博:

「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其中鬧了27天,等了825天,現在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

「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

「我戴上面具,然後再也摘不下來了。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絆絆。」

「我經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

播放GIF

一個男生讀完後,笑了起來,說很尷尬。

播放GIF

其他人讀完微博內容後,也全都笑了。

「哇塞,現在的人都好早熟啊。」

播放GIF

「一看就是單身狗寫的。」

播放GIF

「太年輕,一看就沒有經歷過生活」

播放GIF

「我也不想工作」

播放GIF

「既然這麼痛苦,那就分了算了」

播放GIF

然而,當攝影組讓他們讀紙條的反面,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個笑著說太年輕的男生,笑容僵住了:「當你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我已經走了,我熬過了1584天,終於在今天凌晨結束了……」

播放GIF

「我以為時間會讓我好些,但這幾年就算出來了,還是擺脫不了這個想法,抱歉。我不期望有人能原諒我。再見。」

那個評價說太早熟的女孩,讀到的是:「我知道我會這樣做,是因為我無法忍受和面對未來還要與這些痛苦和劇痛相處。」

播放GIF

那個說「分了算了」的女孩,讀到了:「請理解我的掙扎和無奈,原諒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見」。

播放GIF

他們讀到的微博,都是抑鬱症患者在這世界上留下最後的求救信號。

悲哀的是,這些求救信號,在別人眼裡是「矯情」「脆弱」,甚至伴隨著嘲笑。

可我想問,「脆弱」的反義詞,難道就是堅強嗎?

難道真的是加油,堅持,挺一挺,就能過去嗎?

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麼人們還會對他們如此苛刻?

曾奇峰說過,一個人心裡有什麼,他就對別人身上有什麼敏感。

我們的社會從來都不尊重負性情緒,覺得表達脆弱是一件很沒面子,沒有擔當的事情。

所以他們會儘力嘲笑那些不夠堅強的人,要求每個人都抹掉情緒,做個面目模糊,永遠微笑的人。

可是,脆弱本來就是人身上的一部分,但我們對它嚴防死守到,會敏感地「攻擊」任何一個脆弱的的人。

其次,是因為人們對心理問題本身有恐懼。

《社會心理手冊》中所提到,痛苦的事件隨時會發生的可能,會給人造成一種強大而無力應對的焦慮。

誰知道自己會不會出現心理問題呢?所以,有些人會給心理疾病安上一個「脆弱」的標籤,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你自己不脆弱,那沒有東西可以打倒你。

否認心理問題的合理性,正是他們的防禦手段。

另外,很多人的印象中,看心理諮詢=心裡有病=腦子有病=隨時攻擊別人。

這種對心理問題的無知,恰恰成為了壓垮心理問題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的理解,是最大的支持

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丈夫得了抑鬱症》。

妻子小晴是一名毫不賣座的漫畫家,為人懶散,喜歡宅在家裡畫漫畫和睡覺,靠丈夫一個人賺錢養家。

丈夫髙野乾夫內向老實,事事追求完美和極致,出門前都要用尺子量直褲腿,工作也一絲不苟。

不知從哪天開始,他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對勁,看什麼都特別消極,扔垃圾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垃圾。

那種無法抑製的孤獨和悲傷綁架了他,就像社會和家人遺棄一樣痛苦。

他常常頭痛、腰痛,身體各個部位都會不舒服。沒有食慾,渾身無力,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甚至一度爬到部門最頂層打算自殺。

表面上看,他原本的生活一切正常,但其實他早就「生病了」。

可是對心理疾病的羞恥感,讓他覺得自己必須撐住。

因為,上司跟他說,現在誰還沒點壓力,你怎麼就抑鬱了呢?

嶽母也說他,你必須堅強、樂觀,擔當起你的責任,好像一切都是他的錯。

養家、工作、社會競爭的壓力都堆到他身上,他不敢選擇不努力。

但是,小晴沒有責備他。

她以離婚為要挾,讓丈夫立刻辭職休息看醫生,自己開始找工作賺錢養家。

抑鬱症確診後,高野開始完全否定自己,常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激發消極情緒:我是壞掉的人,是沒用的、沒有存在價值的。

妻子讓他睡個午覺,丈夫卻覺得大白天睡覺,好對不起社會。

他無法容忍自己放鬆下來。

小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陪伴著丈夫。她不急著要丈夫馬上康復,而是告訴他:

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如果痛苦的話,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非常觸動我的一個畫面是,小晴教丈夫睡午覺,四肢要慵懶地散開,但丈夫還是四肢僵硬地趴著。

小晴在旁邊滾來滾去,然後爬到他的身上,兩個人舒舒服服地漫無邊際地聊天。

他們會緊緊地擁抱著對方,聊天花板上的汙漬,養的寵物蜥蜴igu。

丈夫問:它會不會寂寞?

妻子答:不會的,它是爬蟲類是冷血動物,沒有複雜的情感。

丈夫感嘆道:我也想成為爬蟲類。

妻子坐起來,抓住丈夫的手放貼近自己的胸膛,溫柔地說:變成爬蟲類,就沒有那麼溫暖了哦。

妻子的陪伴讓他知道,自己從不是孤身一人。

在最困難的時候,身邊最親近的人,從未想過放棄你,就是最大的心理支持。

可一個抑鬱症患者說,這部片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高野身邊圍繞著那麼多善良溫柔的人,自己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的同時,也非常非常羨慕。

因為實卻是,那些鼓起勇氣表露自我,尋求幫助的人,很容易遭到父母,親友,甚至陌生網友的否定。

小晴那種積極的愛和關注是從何而來的?

我想,是因為深深的理解。

因為理解,才不會輕易對他們說,你們只是不堅強,忍一忍就好了。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並不可恥

我想了很久:「為什麼我們會對心理問題有如此深的汙名化?」

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Helen Verdeli 在做研究的時候發現,那些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更容易面臨心理健康問題。

她發現,中國文化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認為人必須要承受痛苦,吃得住苦。

所以,人們更傾向於把自己的困難或情緒留在心裡。

因為有心理問題,就等於脆弱,就等於人生的失敗,這是社會不允許的,也是他們所不能承受的。

但就算我們再怎麼否認,心理問題依舊存在。

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3億人正在被抑鬱症折磨,在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已達5400萬人。

《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數據表示,73.6%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而心理健康的人數比例, 僅為10.3%。

心理問題如此常見,可我們卻仍然在用偏見「謀殺」那些想活下去的人。

Nikki Webber 是一名黑人女性。

她從小也被教育,千萬不能對別人展露脆弱。所以,在她被診斷為抑鬱症後,她一度不承認這個事實,覺得自己脆弱,情緒低落,扛不住壓力,是件十分羞恥的事。

直到有一天,媽媽給她打了一個電話說,她22歲的侄子自殺了。

那一刻她才知道, 原來侄子得抑鬱症很多年了。可是兩個人關係那麼好,他卻一次都沒有提過這件事。

Nikki有點自責,如果她當時敢表露自己也患了抑鬱症,如果她當時多問問侄子......

所以,她決定站出來,告訴大家:

你們都被「堅強」害慘了。

總以為一個正常的人,必須駕馭情緒,所以一旦負性情緒出現,下意識就會逃避,否認,自責。

甚至,來自家人,朋友的嘲笑和不解,朋友圈裡清一色的「戒掉情緒」,會讓你覺得真的是自己做錯了。

但Nikki說,不是的。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人性都否定了,那就會成為空心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填滿內心的空白。

撐不下去的時候,尋求幫助,真的沒什麼大不了。

同樣飽受心理疾病和病恥感困擾的桑谷·德爾說,我們必須意識到:

心理上的掙扎, 並不會減損我們的力量。

心理創傷,也不會腐蝕我們的人生。

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並不會使我們變得脆弱,或者失去理智。

相反,這會使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接受心理諮詢,並不是因為我有病,是因為我想直面自己內心的感受,我不想再逃避與否認過去的經歷,我想真正地成為我自己。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告訴你TA在看心理諮詢,TA有心理疾病,請不要輕易問「你怎麼可能得病」。

也不要輕易評判:「你不要心情那麼喪」「你要積極一點」「你就是一天想太多了」「你怎麼那麼矯情」......

你的一句話,很可能會給他們帶來雙倍的痛苦。

而如果你面對著情緒的困擾,一些輕微的心理問題;如果你面對心理疾病,抑鬱症,精神障礙的困擾——

我希望你知道,勇敢地尋求幫助,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該羞恥的不是你,是那些不了解你卻肆意評判你的人。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在裂痕上追逐光芒的人,不應該被嘲笑。

我會給你們一個擁抱。

世界和我愛著你。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