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視頻 | 修行和生活,都忌諱“望梅止渴”,你悟到了嗎?

丨注意事項丨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楞嚴經·妙藏真如性》 第3課

宏海法師·講述

- 烈日炎炎,你想到了什麽?-

這一段從,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一直到雲何為主

這一段話大概是什麽意思呢?是說阿難,你不是分不清什麽是你的心嗎?如果你覺得,佛在說法,如果你認為聽到我說法,能分別法義的分別心,是你的真心的話,那麽這個心,應該離開所分別的聲音,也就是離開我講法的內容以及給你的感受,而有別的分別體性的存在。

我在講法,大家都在聽。離開我講的法,這個能聽和能分別的功能,應該還在,就是我們的見性。好比:有個客人,寄居在旅亭裡邊,呆一會兒就走了,他不會常住。這個客人就等於我講的這些,所有琳琅滿目的概念之法。但是掌管旅亭的主人不會走,意思就是,你能聽我講法的這個能聽的功能不會消失。

而現在你要找真心的話,這個真心就是分別心的話,那麽它就不應該離開我所講法。可是我講完了,他就沒有了。他應該常在的,是不是?,現實中,如果離開了聲音,就沒有你能分別的體性存在。比如:我這會兒坐在這兒不動了。你們還分別講的什麽法,分別誰去呢?就沒了,分別的心性就沒了。

我們再做一個實驗,比如:我現在講一個詞“烈日炎炎”。這個詞你們已經分別到了,它是一個成語,你的妄想裡邊已經聽明白了。你下意識地分別什麽?烈日炎炎就是:比如曬,比如熱,比如出汗,這一系列地就跟進上來了,這麽一個狀態。你的分別心起來了沒有?

再講一個“冰天雪地”,你下意識地會分別什麽?白茫茫的,都是枯樹葉子,落日,冷清清的,厚衣服,大家都穿的老厚老厚的。就這些分別,我說冰天雪地的這些分別,也跟著起來了,對不對?

現在,什麽也不說了。你剛才分別我說話的這些作用,哪去了呢?還有嗎?沒有,可是如果你一旦是真心的,就算我說的分別法沒有了,你能分別的這個心還得在。可是現在只要我說的分別法沒了,能分別的心也就跟著就滅了,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這裡要破除你分別的妄心:這個客人就比喻我們能攀緣的識心,六個意識的識心;旅店,旅亭就比喻我們的六根;這個主人,就比喻我們本有的識性,本有的這個妙性。如果你的識心遇到適宜的聲音,你的心就暫時停留,外界的這個塵境一旦滅了,你的這個能分別的心,識心也就自然消滅了。

所以,如果你所能分別的識心分別性,能認為是真心不滅的話。為什麽離開聲音,分別就沒有了?這是佛對阿難講的。斯則豈為,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就是說這個道理,豈是局限於你聽我的聲音,有你的分別心。你不是前面看見我的容貌也有分別性嗎?可是離開這個分別的色相,我的容貌沒了,死了以後,能分別容貌的心也沒了。

他要往深裡講了,佛這裡講到什麽?如是乃至,分別都無。乃至一切外在的分別都不存在了,到非色非空的境界。比如:非想非非想天,離開六塵粗重的相,所以叫做非色。還有一個寂靜的細境,清淨的感覺在,所以叫做非空。就是獨頭意識,一個人沉浸在所謂的禪裡面,哪怕到了這種地步。就跟拘舍離一樣,以為沒有一個分別的體性存在,其實是錯誤的,那個時候他還有分別性。

儘管到了這個地步,你的分別心性,還到底是在還是不在呢?因為現在,前面阿難講到,以分別法音為心,那麽這個心就應該離開分別而常在,可是我現在給你講,你不但你聽我的聲音,見我的容貌,包括你哪怕修到拘舍離,道外修到冥諦了,外在的影響好像很淡了,可是你的意識的分別,你還在。

你能分別的那個心,以為是還在,其實還在,還是在冥諦裡邊,你認為是萬法的本源。但是儘管還在,離開了冥諦本源的法塵。你的意識一樣沒有了分別的體性存在。就是只要你分別的時候,他才能在。沒有分別了,我沒有說分別法的時候,你的心就不在了。

可是問題是,如果他是你的真心他應該始終都在,不會到沒分別的時候不在,整個這段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他主要想講一個什麽問題呢?他講到你這個心升起來的時候就在,沒有的時候就不在了,還回去了,我們不是在講顯見無還嗎?就是說這個東西升起來的時候你出現了,沒有了就還回去了,可是本來這個見性他是沒有還的,上面這段話就是破這個緣心有還,就是起的分別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還原回去,分別起來的時候你出來了,分別還回去的時候,你的分別心也還回去了,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就要開始顯見性無還,見性是從來沒有還的,所以上面講到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雲何為主?就是你的分別心,沒有分別的時候,你的分別心也分別不起來了,就還回去了,怎麽能說這是你本有的心性呢?

阿難言: 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來說妙明元心,雲何無還? 惟垂哀湣,為我宣說。

假如我分別性都有還,那麽佛要指陳我妙覺明性沒有還的,怎麽會沒有還呢?望佛慈悲,為我宣說。

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應諦聽。

這句話又特別重要,為什麽?這裡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首先要知道什麽是見精?楞嚴經越講越澀,為什麽這裡叫見精明元呢?為什麽又加了一句叫此見雖非妙精明心?我們都知道,本有的佛性就是妙精明心,又叫真如,又叫妙精明心真如本體。這個東西,是我們本有的覺性,它是佛證到的一個究竟清淨的狀態,為什麽我們現在轉為一個凡夫呢?還記得一念無明嗎?一念無明心,妄想心生起來的時候,就會熏這個真如本體,在裡面摻和。

這個真和妄,一旦一摻和就會翻為一個第八識:阿賴耶識。真妄和合,無名一攪和,就開始翻為染汙的了,就是阿賴耶識。但是阿賴耶識的染汙是有個程序的,他是怎麽轉染汙的?阿賴耶識它有見分和相分,我們現在已經完全投入到染汙狀態的時候,就是見分和相分,見分完全執以相分為實,相分又給見分作為支撐,相互之間和合在一起產生了許多妄知妄覺。

但是在阿賴耶識的見分還沒有染汙相分的時候,仔細想想,感覺一下,比如:我眼睛閉了、睜開,可是我能見到的見性,好像只要我能守得住的時候,就好像說沒完全撲進去。只要我坐立起來的時候,這個見性,靈光不昧的見性,只要守在這個層面的時候,好像外在的影響是不是小了? 阿賴耶識的見分和相分,見精的狀態在哪裡呢?就是阿賴耶識。

雖然能見的見分,已經升起來了,有妄想了,已經不屬於完全清淨的妙淨明心了。已經妄的這個層面了,但是他還沒有去跟相分,就等於還在暗戀著,知道我喜歡他,將來要跟他去結合,可是我現在還在這兒矜持著執守的時候,沒有完全投入進去,大概是這個意思。

這個時候就叫做見精,如果我們能夠依見分的見精而修,就慢慢可以克期取證,到絕待的妙明真心的狀態,如果我們不依見精,完全由見分投入到相分裡面,以這種攀緣心求法,就永遠都難證菩提。這是楞嚴經裡最可貴的一個關口,這裡他明確提出來了。

且汝見我, 見精明元, 此見雖非妙精明心, 但是如第二月

這段非常難理解,什麽叫第二月呢?第二月是指我們用手指把自己的瞳孔壓迫一下, 壓迫的時候這個瞳孔失位的時候,看什麽東西的時候就成了兩個影子了。就像布這麽晃一晃,看什麽東西就成兩個影子了一樣,但是第二月跟本有的月亮是一個月亮。他就是閃忽了一下子,閃忽出了一個輪廓,我們看的時候好像成了兩個月亮,所以這裡的第二月就有比喻。

楞嚴經裡講過三層月亮的意思:

第一層指的天上的真月,就是我們的妙精明心,這是沒問題的。

第三個月亮指的是水中的月亮,就等於說我們六識妄想向外奔騰,幻影幻覺,水裡的月亮是不存在的。

但是中間這個比喻,第二月,就是指見分的見精,阿賴耶識見精的原理。

見性沒有落到分別的時候,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的見性沒有落到分別的時候,但是他雖然沒有落到分別,還是有一個能所相對,就是總的我去執著,可以這麽理解。

相似的,總的我去執著了,還完全沒有執著上,可是我已經知道我是能執著,是所執著。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投進去的執著,就等於第二月。一旦我把壓眼睛的這個手一放,馬上就恢復成一個東西,就等於阿賴耶識,這個見精就恢復成妙淨明心了。

所以這裡最寶貴的:如果我們能仰觀天上的真月,一放手立即見到的是妙淨明心,真月,但是現在因為有一點點無明一熏,阿賴耶識見精就顯現出來了。雖然是有妄的分別,可是他沒有完全投入進去,顯現成是水中的妄月。所以這個思路我們一定要理清。

佛為什麽給大家,打這個比方呢?就是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應諦聽,今當示汝無所還地。就是說你的見精元明,這個見性,的的確確沒有一個地方可還。如果我自己理解,真正要還,來還原本有佛性。那麽本有佛性在能還所還的狀態,它沒有個具體的能還所還的狀態,所以它從那裡去還呢?就是還原成原來的原味。

所以下面的這一段話,有助於理解剛才的義理。

開始就講了,阿難,大講堂的門,洞開,朝著東方的時候,當太陽升天的時候,就有光明照耀的相,這是叫明相

晚上黑夜的時候,有一遮,雲霧遮隔,氣象昏瞑、暗影,就有一片昏暗之相,這是暗相

透過門窗的縫隙,見到了通相,門窗之間不是有通嗎?牆壁之間,由於內外不通,所以就關著,有壅塞之相,叫塞相,就是不通。

人的感官分別之處,就見種種的境界,緣法差異之相,這叫做異相,這就是講到的分別之處,則複見緣。

頑虛之中,遍是空性,就是在冥頑的虛空之中,則見到的遍是空性。空的感覺,當然不是佛法裡講的空性。

鬱勃之象,則紆昏塵,就是積集的塵土飛揚的狀態,看見的是縈繞的昏濁塵相,這叫做濁相

雨過天晴,澄霽斂氛,又觀清淨。雨過天晴以後,空氣中的髒東西沒有了,又看到了清淨之相,這叫做清相

總共這麽多的相,阿難,這八種的變化相狀,現在各各歸還他們本有的生起之處。下面就是歸還本有的生起之處,什麽是所生起的、它所生起這個、所生因處呢?

阿難,這些變化現象中,比如:光明歸還於日輪,因為沒有太陽,就沒有光明,所以光明是屬於日的,所以要歸還於日輪。

這樣的話,月亮,就是暗相歸還於黑月,晚上,歸還於暗相。黑月,我們有明月的月,初一到十五,十五到初一,中間不是有半月半月嗎?有時候叫黑月,就是月亮特別暗的時候,伸手不見五指的時候,那個黑月。就還歸還於黑月。

通相就是門隙戶之間的,歸還於門窗,所以他才能通得過來。壅相,歸還於牆壁,渾沌的塵土,渾沌的還歸還於塵土。清明之狀,還歸還於晴天。所以一切的世間現象,大概都不能出此八類。所以我們見的明暗塞通,日月山河,都不能出此八類。

這八種現象,他們都全部各有所還,但是,你現在告訴我,你能見這八種現象的見精明性,你該還給誰,往哪兒還?還到哪裡去?就是這個意思。後面講到,當欲誰還,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複見暗。就是如果你這個見精,如果你在見明的時候,你說是從明來的,從光明來的時候,那麽,你的見相,見性,如果隨著光明滅,你當應該就滅掉了,不能夠黑暗來的,你還能見到黑暗。

因為,你隨著光明生起,就會隨著明滅相。明滅了以後,暗生起了,你怎麽還能見到暗呢?所以這個見性是依著光明生起,還於光明,是不對的。所以,包括暗,通,壅等等這些種種差別之相,你的這個能見之性,卻完全是湛然寂照,如明鏡當台一樣,沒有差別,從來都沒有變過。

所以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諸可還者,自然非汝。這不是你的真心,本妙、本明、本淨真心,這不是能還的,決不是,但你自己又喪失了不生不滅真心,才枉受輪回了。

如果不還的真心,不是你的真心,還是誰的真心呢?這裡說,不汝還者,非汝而誰?所以只知道你本妙的明心,他是本來清淨的,你現在自己在這兒迷悶,汝自迷悶,就是你自己以妄見妄,才喪本受輪喪失了本有的妙明心,而枉在輪回之中,生死苦海中,被漂溺。所以,是故如來,名為最可憐湣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