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狐友上線即下架 在線社交領域“後來者”機會渺茫

日前,搜狐正式推出社交軟體狐友APP,重新殺入SNS(社交網絡服務)領域,希望協同搜狐的其他業務線,帶來用戶的爆發式增長。狐友在內部非常受重視,張朝陽不僅自己在軟體裡保持著日更數十條的活躍度,還要求員工必須一同運營。一位不願具名的搜狐員工表示,部門發通知讓大家都下載狐友APP,以後可能會考核活躍度、每周發文數量等運營情況。

可是,另一則新聞隨之而來:6月12日,據張朝陽“搜狐charles”微博稱,因為要改進一些功能,狐友APP在各應用商店下架一周。

這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搜狐居然讓一個連功能都不夠完善、上線後就要匆忙回爐改造的社交產品,出現在大家面前,反證了其內部對於該產品的信心不足,或者是迫於某種壓力而草率推出,結果進入實用階段就發現問題多多。總之,狐友上線即下架,其所產生的市場反響是非常不利的。

而狐友現有的產品形態,更讓人看不出什麽特別之處。這是一款“簡易版微博”+“微信”,興趣類社區為主,即時通訊為輔。

狐友APP整體分為“動態”、“互關”、“我”。“動態”類似於微博信息流,可在其中查看關注好友所發內容;“互關”類似於通訊錄,又有我的群聊入口;“我”則主要是基礎功能設置。

也許是為了與微博和微信等模板區別,狐友不做人為的加V,在隱私上,狐友基於陌生人、關注/粉絲、互關三層遞進關係,支持用戶對個人動態、相冊、粉絲/關注列表等用戶資料進行隱私設置。

但是,狐友眾多的功能卻更像大雜燴。首先,去V就消除了名人所帶來的廣場效應,也難以短時間內聚攏人氣。其次,看似三層關係脈絡,讓用戶在與他人的關係連接上操作複雜,並不符合當下用戶使用簡便、高效的訴求。

陌生人社交軟體的路徑只有兩種,一是主打兩性關係,如YY、探探等,一是微博所代表的粉絲文化,無論是演藝明星還是其他領域的大咖,因其個人知名度或者高質量內容產出而獲取粉絲支持。

而狐友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去除了這兩種關係紐帶,那麽其對於用戶的吸引力何在。

社交領域從來是個巨大的蛋糕,也就不曾缺席攪局者。今年一月, 就有多閃、聊天寶、馬桶MT三款社交產品集中發布。上個月,字節跳動的另一款產品飛聊也正式運營。這些挑戰者都希望開辟微信之外的第二條社交賽道。更早一些,還有聊天寶的前身子彈短信。

然而,來得快也去得快,子彈短信同樣是上線沒多久就遭遇下架命運,後來的聊天寶也不見蹤影,導致羅永浩都宣稱要去做電子煙了。

快播王欣重出江湖的馬桶MT目前已經改名好記,轉型內容電商。

被認為最有希望挑戰微信的頭條系產品多閃連社交產品榜前十名都擠不進去,飛聊已跌出社交榜50名開外。

線上社交領域和支付領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產品替換成本過高用戶在原有成熟的社交產品中沉澱的關係鏈,要整體遷移到另一個全新產品中,所付出的代價太大。尤其是熟人社交產品,由於使用的社交產品遷移還必須獲得其他人的認可和一致行動,方能在新的平台上完整保留原社交鏈,因此其難度可想而知。

微信之所以成為國民級社交產品,不僅緣於騰訊十多年來打磨的社交基因,QQ所帶來的強大人脈資源基礎,同時也在於騰訊從來對社交的另一重屬性——信息分享非常重視,從當初微信公眾號對於UGC(戶生成內容)信息內容池的打造,到信息內容一對一轉發、一鍵分享至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所形成的強互動,都確保了微信用戶的高活躍度。

即便如此,面對頭條系信息流搶佔用戶使用時間的咄咄逼人態勢,微信也不敢放鬆,不斷擴展其”分享“功能,從”在看“、”看一看“以及最新的微視30秒短視頻可分享朋友圈等新功能,都是通過更深入的用戶之間信息互動來強化粘性,哪怕這些新功能引發部分用戶“涉嫌侵犯隱私”等非議也在所不惜。

反觀搜狐推出的狐友,既不具備新浪微博強大的內容自生產、熱點傳播能力,也沒有騰訊的社交屬性及信息分享屬性,卻想棄二者之長而另辟蹊徑,對於用戶而言,無法在狐友上落地強關係鏈,在弱關係連接所需的兩性、職場等“利益導向社交”訴求和信息分享訴求也很難得到滿足,他們憑什麽要選擇狐友?

與電商等其他互聯網領域不同,電商領域可以老大、老二和老三並存,還有眾多垂直類電商,但社交領域則是獨此一家,不僅是微信在中國在線社交市場的獨霸地位,Facebook在歐美在線社交領域也沒有對手,這恐怕是張朝陽必須看到的苦澀現實。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畢舸

編輯 包程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