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訊】《兒童過敏性鼻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發布,推動臨床管理規範化發展!

記者日前從國內首個《兒童過敏性鼻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解讀會上獲悉,我國兒童過敏性鼻炎(AR)患病率為15.79%,且正在逐年攀升。由於兒童AR患者癥狀易與普通感冒混淆,很多患兒在發病後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療。

據悉,《兒童過敏性鼻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由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兒童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許政敏教授牽頭,基於國內外兒童過敏性鼻炎診療相關指南、臨床研究的新進展,並結合兒科專家的臨床診治經驗撰寫,目前已發佈於《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圖片來源:東方網

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兒童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指南,旨在科學傳遞兒童過敏性鼻炎相關知識,為臨床診療提供切實的建設性指導。

據許政敏教授介紹,AR是兒童極為常見的一種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鼻癢、打噴嚏、流涕、鼻塞等癥狀,嚴重時可進一步引發鼻竇炎、過敏性咽喉炎等一系列的併發症,威脅兒童生命健康,為其生活和學習帶來很大影響。由於兒童AR患者癥狀易與普通感冒混淆,很多患兒在發病後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療。因此,如何規範性診治兒童AR,以及減輕該病對兒童生活質量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

許政敏教授說:「近年來,國內外相繼發表了AR相關的臨床指南,但專門針對兒童的臨床指南較少,在臨床實踐中對兒童特別是嬰幼兒AR的診斷和治療仍存在不規範的問題。鑒於此,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撰寫了《指南》,並發布在《中國實用兒科雜誌》上。該《指南》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兒童AR疾病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闡釋了兒童AR如何進行規範診療,為廣大醫生治療兒童AR提供一個新的參考和執行標準,給予兒科、耳鼻咽喉科、特別是基層醫師相應的指導性建議,從而不斷推動我國兒童AR的臨床管理規範化發展。」

目前,藥物治療是兒童過敏性鼻炎的重要治療手段。其中,第二代抗組胺葯是臨床治療兒童過敏性鼻炎的一線藥物,常見代表藥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這類口服藥物起效快速,持續作用時間較長,能顯著改善鼻癢、噴嚏和流涕等鼻部癥狀,對合併眼部癥狀也有效,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兒童用藥不同年齡的分組劑量以及劑型不同,5歲以下兒童推薦使用糖漿。

許政敏教授表示:「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葯能有效控制輕度和大部分中重度間歇性兒童過敏性鼻炎。口服藥物使用方便,一般每天只需用藥1次,療程不少於2周。對於嚴重的、持續性發病的患兒,可在第二代抗組胺葯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鼻用激素。伴有濕疹、眼部過敏癥狀的患兒更適用口服抗組胺葯治療,可有效改善癥狀。此外,抗組胺藥物不但可以治療過敏性疾病,還能減少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喘鳴次數,在哮喘的二級預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兒童AR的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是患者獲得治癒的關鍵,而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依賴於患者對其疾病的認識程度。因此,兒童過敏性鼻炎的診療知識不僅應向醫療人員進行教育,更需要對兒童AR患者的家屬以及公眾科普兒童AR防治知識。許政敏教授表示:「過敏性鼻炎發作會在固定的時期或者常年,噴嚏頻發,但不會有明顯的發熱癥狀,時間通常會持續兩周以上。父母們可以根據癥狀的持續時間、程度、季節等進行判斷,或者盡量去醫院做個常規檢查,明確原因,及時規範診療,解除兒童的疾病困擾。小孩子流鼻涕千萬不可任其發展,避免最後釀成大病。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認識兒童過敏性鼻炎,積極為兒童AR患者進行規範診療,拜耳公司在指南解讀會當天同期發布了兒童過敏性鼻炎的科普漫畫,通過生動有趣、簡潔明了的表述形式,傳遞兒童AR規範診療知識,引起大眾對兒童AR的重視,助力中國兒童健康成長。

綜合:新華網、東方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