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癥狀,教你以下幾招緩解

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女性朋友更容易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威脅,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清楚,到底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有哪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自我療法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小關節滑膜所致的關節腫痛,繼而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因嚴重骨質破壞、吸收導致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

在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0.24-0.5%,女性多於男性,約2-3:1,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20-50歲最多。本病多為一種反覆發作性疾病,致殘率較高,預後不良,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根治方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

在了解完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後,我們也要清楚,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的癥狀有哪些,可以早些發現,早些治療,避免病情嚴重,耽誤治療。

第一階段、關節疼痛與壓痛

大部分患者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從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關節腫脹的輕重程度不同,病症的輕重也就不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

腫脹是由於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癥狀之一。

第二階段、關節腫脹

凡受累的關節均可出現腫脹,關節腫脹提示炎症較重。典型的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例如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脹。關節腫脹在四肢小關節最易檢查出來,而肩髖等大關節腫脹卻不易發現。

第三階段、晨僵

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患者,都會出現關節晨僵,而現在的工作比較忙碌,當關節出現晨僵之後會非常耽誤工作。但很多人以為晨僵是晚上沒有休息好所導致,往往並不加以重視。

晨僵是指病變關節在夜間靜止不動後,晨起時出現較長時間的受累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晨僵常是關節受累的第一個癥狀,大多出現在關節疼痛之前,病情嚴重時全身關節均可出現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晨僵癥狀可減輕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

第四階段、關節摩擦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症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撚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症。有的關節炎症消退後,活動關節可以聽到或觸到嘎嗒聲響,這在指和膝關節、髖關節最明顯,可能是類風濕伴有骨質增生所致。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自我療法

很多的疾病除了接受藥物治療,或者一些比較正規的手術之外,生活當中的護理保健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關節性的疾病,如果能夠適當的活動做一些保健操,那麼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操作方法:針對關節炎所編排的「關節體操」是常用的運動療法,具體操作如下:

指關節操:握拳與手指平伸交替運動。握拳時可緊握鉛筆或粗一點的棍棒;平伸時可將手掌和手指平貼桌面,或兩手用力合掌。

腕關節操:兩手合掌,反覆交替用力向一側屈伸,亦可緊握啞鈴做手指屈伸運動。

肘關節操: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舉,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達肩,再迅速伸掌和伸肘,反覆進行多次,然後兩臂向兩側平舉,握拳和屈肘運動如前。

肩關節操:一臂由前方從頸旁伸向背部,手掌觸背,同時另一臂從側方(腋下)伸向背部,手指觸背,盡量使兩手手指在背部靠近,每天反覆多次。

踝關節操:取坐位,踝關節分別作屈伸及兩側旋轉運動。

膝、髖關節操:下蹲運動與向前抬腿運動交替進行。

貼一些具有緩解作用的膏貼,最好葯體中帶有梔子苷和吊筋葯成分,據小編調研了解到市面上只有享貼這款有這兩種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分。

總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已經要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一旦出現類似癥狀,就要趕緊去醫院診治,並且注意平時的保暖工作,不要讓身體受寒受濕。如果您的風濕情況不是特別嚴重的話,可以使用上述文章的自我療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