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奶奶:呸呸呸,過年要說“吉祥話”

這大年初二,新年的氣氛依然很濃:走親訪友,串門拜年,紅火熱鬧中總少不了說幾句“吉祥話”,嘴邊最常掛著的就是“恭喜發財”。

小時候過年,總是有很多“規矩”。要是一不小心,被奶奶聽見說了什麽不該說的話,老人家便一臉著急地說著“呸呸呸”,還會念叨幾句“神仙保佑”啊、“小孩子不懂事”什麽的。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過年說“吉祥話”,可是小孩子們必不可少的一個新年項目呢。

這“吉祥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也就是老一輩人口中常說的“討口彩”。每逢過年過節,或是操辦喜事,很多地方民間都有“講禁忌”、“討口彩”的風俗習慣。

人們通過“口彩”,為家中祈願辟邪去災,祈求家人福壽安寧,不圖大富大貴,只求新的一年也能過上幸福樂呵的簡單日子。不僅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展現了中國民間百姓的智慧。

一直到今天,這種風俗習慣在不少地方仍然非常盛行,寄托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更承載著人們的精神和情感歸屬。其實從我們的春聯、窗花上就可以體現出來:

蝙蝠的形象寓意“”,石榴多籽兒寓意“多子多孫”;

圖為南京陳耀剪紙——《子孫滿堂》

或是在大門、窗戶貼上倒福——寓意福“到”了

不管是用動物“諧音”,還是行為的寓意,總之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討個好口彩。

除了這些形式,中國人最主要的“口彩”,盡藏在這餐桌上!這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就是一個口彩的大聚會。這頓新舊交接、承上啟下的飯,只要你願意,可以從今年吃到明年。

尤其在農耕社會,物資十分匱乏,人們只有在逢年過節,才有機會大吃大喝,一飽口腹之欲。

吃“好東西”的機會難得,中國人就越發真心精雕細琢,不但每一樣食材都要精心炮製,還要追求“色香味”俱全,並且給每一道菜都取上個“討口彩”的名字,一個都不能少。

年夜飯裡,一條完整的魚,幾乎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這其中的口彩知道的人也是最多——“年年有余”

魚一定要整條,象徵著“有頭有尾”。而且吃起來還有講究。不能吃完,吃一半,留一半,要“余”到明年繼續吃。鯽魚與鯉魚同吃,寓意大吉(鯽)大利(鯉)

還有這紅燒肉也是必備的。

寓意“鴻運當頭”。其實各地的“鴻運當頭”這道菜,五花八門,各有特色。江南做菜注重濃油赤醬,各種紅燒都可以冠以“鴻運當頭”的好彩頭。粵菜講究一些,“鴻運當頭”要用鰱魚頭。而北方人最實惠,妥妥一個紅燜豬頭。

雞,吉也。一隻雞代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

而全雞,也是中國新年餐桌上一道非常受歡迎的菜肴,代表了團結興旺大團圓。雞的不同部位給誰吃也十分講究:據說家中主要的勞力則要吃雞爪,意味著來年可以“抓財”;年輕的學生則需要吃雞翅膀,意指能“展翅高飛”;啃雞頭,寓意“出人頭地”

豬蹄豬腳也是新年餐桌上的熱門菜。

不論是紅燜豬腳、發菜豬腳還是花生豬腳湯等等......不同的吃法,都寓意著“發財就手”,做什麽都會順順利利。

而最傳統的美食還是餃子:

在中國的“美食版圖”裡,餃子是咱們中國人過年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餃子”又名“交子”,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也有“喜慶團圓”“吉祥如意”的意思。

除了吃,這過年的規矩也十分多,其中也不乏“討口彩”的影子。

比如過年“殺年豬”也是不少地方的傳統習俗,但為了“討口彩”、避諱“殺”字,鄂東等一些地方將過年“殺豬”稱之為“福豬”

再比如我們最常聽見的,就應該是“歲歲平安”這句話。

佳節團聚,一家人圍坐餐桌前,熱鬧之餘總有不留神的時候,不論是小孩兒大人,失手打碎個碗盤、酒杯等器皿,為了避諱過年說“碎”字不吉利,就會有人會大聲喊出“碎碎平安”,這一句簡單的吉祥話不但化解了尷尬,還增添了新年的祝福。

諸如類此討口彩的“吉祥話”,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夠從這些“口彩”中感受到不同地方的傳統年俗文化。

小的時候過年,作為孩子的我們是最開心的,但是玩的太過頭了,一不小心就會忘記老人家囑咐的這些“吉利話”;

不過即使犯了忌諱,被爺爺奶奶“教訓”一頓,還是覺得過年是最幸福的時候。

現在長大了,我們總是抱怨,覺得年味不夠,其實就是因為我們丟了這些有儀式感的東西;

老一輩的人們把美好的期盼與祝福寄托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再用“討口彩”表現出來。這一個個“好口彩”,一句句“吉祥話”不就是過年才有的味道嘛!

吉祥話不用翻新,最親切、最來勁的總是那麽幾句,永遠也聽不膩,在這裡還是要祝大家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文 / 小彭阿圖 / 部分來源於網絡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