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老年代步車禁售 ,多家商戶轉地下交易

7月1日起,北京市全面禁止銷售各類“超標電動車”,包含超標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四輪車以及老年代步車等。昨日上午,市工商局對全市銷售電動車的經營者開展集中執法檢查,對線上線下違規銷售電動車行為進行查處,關停無照經營 64戶,發現違規銷售行為5起,立案2起,查扣違規電動車104輛。

而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調查後發現,除部分電動車企業和經營者已將超標電動車清退、下架外,但仍有少數商家報有僥幸心理,“頂風”進行違規銷售,甚至將車輛存放和交易地點都轉移至偏僻的倉庫內,如果想提車還得支付定金。

作為禁售的主要對象之一,老年代步車此前就被禁止使用和銷售,但效果並不理想,其闖紅燈、逆行、走機動車道等現象普遍存在。有專家及政協委員表示,老年代步車尚未有國家標準,品質參差不齊,涉及準駕規定、路權、保險賠付等的諸多問題,應當盡快建立老年代步車的回購及報廢機制。

全文5205字,閱讀約需9分鐘

▲6月28日,天壇東門輔路上,逆行的電動車。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6月28日,角門北路,兩輛老年代步車行駛在主路上,一輛老年代步車車頂夾帶貨物前行。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被老年代步車擠佔的路線口

“不讓不行啊,代步車裡都是老人孩子,就算它亂闖也惹不起!”一名司機說起代步車就連連搖頭。

6月29日下午4點剛過,北京景泰小學旁邊的十字路口,五六輛顏色各異的老年代步車將這裡堵成了臨時停車場。一位黑色別克車主發泄似的長按鳴笛,但車子並未稍進半步。不遠處,更多的老年代步車則在學校門口排起了長龍。

每到下午放學時刻,這場由機動車與老年代步車主演的短暫街頭“對峙”就拉開了序幕。 這些無需上牌,任意切換車道的電動四輪車讓交通協管員林誠頭痛不已,“大多數是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他們見縫就鑽,也不在意紅綠燈,我們也只能盡量疏導”。

▲6月28日,永定門東街,下午景泰小學放學不少電動車停靠路行駛在主路接送孩子。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6月30日,下午4點10分,馬家堡中路與角門北路交匯處,一輛三輪老年代步車無視紅燈,徑直穿過了路口。此後的一個小時內,有59輛老年代步車從該路口通過,僅有5輛行駛的是非機動車道。部分老年代步車穿行時,其他正常行駛的車輛多會避讓,從而引起短暫的擁堵。

今年56歲的陳愛蓮也多次享受過這種“ 禮遇 ”。“一個是車子很脆,稍微碰一下就出問題,二來,車裡坐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所以一些小心的司機都會主動避讓。”陳愛蓮說,兩年前,兒子花兩萬多元給她購買了一輛老年代步車,這輛車主要用於她接送三年級的孫子。“偶爾買個菜,遛個彎,也都是開著它。”陳愛蓮對這輛車很滿意。“不用考駕照,路邊隨時都可以停,也不用擔心貼罰單,堵大車也堵不住我們。”

為什麽沒有選擇兩輪的電動單車,陳愛蓮的解釋是,為了孩子。“遇上刮風下雨天,路上起碼不用打傘,而且冬天的時候車裡還有暖氣,也凍不著孩子。”對於車子的安全問題,陳愛蓮並不擔心,她的車子最高時速是40公里,但她一般隻開到20多公里每小時的速度。

老年代步車的購買使用者,並非只有老年人,很多無購車指標的年輕人,也將代步車作為了出行工具。家住方莊的小達,就買了輛四輪代步車作為轎車替代品,還將限速取消,加大電瓶容量。

6月27日,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員在京滬高速四環至五環路段還“偶遇”一輛老年代步車,行駛在應急車道上。

根據警察部門的統計數據,近五年來,因低速電動車引起的交通事故83萬起,造成1.8萬人死亡、18.6萬人受傷,引發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年均分別增長23.3%和30.9%。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16年還公布了代步車安全性碰撞試驗結果,被測試的“雷丁”、“大陽”、“金馬”三個品牌代步車安全系數低,造成人身損害的風險明顯。

▲6月28日,角門北路,兩輛接送孩子的電瓶車行駛在輔路上。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沒有統一生產標準的行業

一位生產廠家的負責人表示,老年代步車的生產並無國家標準,合格證書都是廠裡自己定。

包括老年代步車在內的低速電動車品質參差不齊、事故多發,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

市民宋先生因懷疑自己購買的老年代步車存在安全故障,將其送到北京市質監局進行品質鑒定。但被告知,老年代步車尚未有國家標準,因此無法鑒定。

2017年1月1日,家住豐台的宋先生在北京世紀豐元商貿有限公司以5180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輛電動四輪老年代步車。“家裡條件一般,買不起轎車,就想買輛代步車,當時銷售員告訴我,這車有合格證,能上牌照,也就買了。”

沒成想,新車到手一個多月,便因為刹車問題撞了人,“那天我一直踩刹車,後來雖然刹住了,但還是撞到了人,幸好不嚴重,人家也沒怎麽計較。我當時就發現這個車的刹車不靈敏,而且刹車的時候會向一邊偏。” 宋先生告訴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員,除了刹車問題以外,這車還存在遙控車鎖不靈敏,車身異響等問題,哪怕廠家幾次維修、更換零件以後,刹車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6月29日,重案組37號探員在宋先生家見到了這輛“大陽”牌老年代步車,兩門四座,不管是刹車油門、儀表盤、倒車影像,還是收音機,冷氣機、電動車窗、安全帶,應有盡有,看上去就是一輛迷你版的小轎車。

重案組37號探員注意到,在儀表盤中,可以看到行駛公里數,這輛買了一年半的老年代步車,隻跑了569公里。宋先生告訴,自從發現了這車的刹車不靈敏,此後就一直在和商家進行協商維修,自己根本不敢開,“這五萬塊錢就是白花了,心疼。”

在宋先生出示的整車合格證顯示,該車實為“大陽牌蓄電池牽引車”。而在該車的購車發票中,名稱一欄又寫作“休閑專用車及其零附件”。

▲宋先生出示的整車合格證。 受訪者供圖

宋先生告訴重案組37號探員,因為這輛車的問題,自己已經前前後後和廠家浪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當時想找市品質監督局去做鑒定,但是人家說這種車就沒有標準,沒辦法鑒定。”後來宋先生又將此事投訴到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豐台分局方莊工商所曾為宋先生和店家進行過調解,“店家說這車只要能刹住車就沒有問題,所以只能是按二手車回收我的車,我就沒有答應。”

重案組37號調查發現,老年代步車在銷售時都附有一份車輛合格證書,但每一種品牌的合格標準卻不一樣。

宋先生所購買的車輛生產合格證顯示,“本車符合Q/MLJ170004-2015《大陽低速四輪電動車》的要求,準予出廠”。海寶牌老年代步車則更簡單:“本產品經過檢驗,符合Q/1321BS002-2016《電動三輪車》的要求,準予出廠。”重案組37號探員查詢發現,這些均非國家標準。

“這個行業沒有標準,每家都有合格證,但合格證書都是自己廠裡定的,真正合不合格只有廠家自己知道。”一位老年代步車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告訴重案組37號。

一位南昌的四輪代步車廠商表示,目前對於四輪代步車國家並無相關標準,各個廠商按照各自的經驗做。“以前做電動車的,就按電動車的經驗來,做摩托車的就按摩托車的標準來生產。”

▲宋先生的購車合約。 受訪者供圖

禁售後商家銷售轉入“地下”

一位銷售商稱,北京超標電動車禁售後,客戶只能私下聯繫,交完定金直接從廠裡發貨。

6月份,北京市工商部門對電動車經營商戶全面開展行政指導,逐一入戶進行政策法規宣傳,提醒經營者主動采取措施,立即停止銷售違規電動車。7月起,對仍在違規銷售電動車的商戶,工商部門將依法嚴厲查處,情節嚴重的將被吊銷營業執照。

昨日上午,市工商局對全市銷售電動車的經營者開展集中執法檢查,對線上線下違規銷售電動車行為進行查處,關停無照經營 64戶,發現違規銷售行為5起,立案2起,查扣違規電動車104輛。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訪多家老年代步車店鋪發現,所有門市均簽下不再售賣老年代步車等違規電動車的承諾書,但部分門市負責人表示,7月1日後仍可購車。

6月28日,在豐台區一家電動車銷售門市的展示區,重案組37號探員並未看到有老年代步車。該門市王經理在反覆確認過的購買意向後,帶著探員走到了馬路對面。王經理指著路邊幾輛不同型號的老年代步車表示,“這些都是我們的” 。

為何不放在店裡銷售,“這兩天查的緊,車放在這裡主要是為了規避風險”,王經理說。

據王經理介紹,這幾款車型中,時速最高的可達50多公里,改裝後還可提速。“我們給你改控制器,時速能跑60到70公里。”王經理說。同時,他表示還可以通過更換容量更大的電瓶,最遠續航裡程可以達到120公里以上。價格在30000元到50000元不等。

▲6月28日,一電動車銷售店將幾輛銷售的電動車停放在路邊。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調查中重案組37號發現,雖然品牌各不相同,但這些老年代步車的最高設計時速大多都在50km/h甚至更高。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路線交通安全法》規定,最高時速超過20km/h即可認定為機動車。

7月1日後是否還可以購買,王經理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但“只有三包,沒有購車合約”。

6月29日,在北京世紀豐元商貿有限公司,重案組37號探員看到不少工作人員正在將銷售區的20多輛老年代步車調離。崔經理表示,“禁售後看車只能私下聯繫,但不影響購買,可以隨時從廠家調貨”。

在探訪中,“不用上牌、無需駕照、操作簡單”成為經銷商們推介老年代步車的共同賣點。也有商家借禁售的名義趁勢行銷,一位經銷商告訴重案組37號探員,“再不買過兩天就沒得買了,這兩天很多客戶看完後當場就訂購了”。

“禁售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好事。”北京某老年代步車公司負責人張先生告訴重案組37號探員,該公司位於北京新發地汽車交易中心內部,而其生產廠址則在山東德州市。“禁售把這些路邊門市的經銷商卡死了,但工商部門很少來這裡查,我們的市場太空其實是更大了。”張先生說。

據其介紹,公司每年線下零售額在1000台左右,每天可生產20輛左右。禁售之後,仍可正常購車,只是需要提前訂購。“這個行業沒有標準,你現在做都可以,合格證書都是自己廠裡定的,跟汽車不一樣。”

▲6月28日,角門北路,停放在路邊銷售的電動車內飾。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逐步建立老年代步車退出機制”

在今年的北京兩會上,政協委員梁紅秋提出探討老年代步車退出機制,建立回購和報廢政策。

禁售之後,老年代步車該何去何從?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注意到,早在去年全國兩會,就有32名人大代表聯名要求規範“老年代步車”管理。在今年的北京兩會上,梁紅秋委員也提出,“老年代步車”存交通安全隱患,應加強規範管理、監管力度以及管理措施。

梁紅秋建議稱,應加強“老年代步車”的規範管理、監管力度以及管理措施,如對技術、路權、年齡、安全並準等方面做出規範,並採用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智能技術保障行車安全。其次,要加大治理違法現象,參考路面管理配套法律與政策,對無牌照、無駕照、違反規定上路的司機已發查扣,追究法律責任。對違法銷售“老年代步車”的機構進行行政處罰並吊銷執照,從而在一年內逐步取締北京市非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

建議中,梁紅秋還提出,探討非法老年代步車退出機制,建立回購和報廢政策。明確執法主體,打破監管盲點,避免警察局、交管局、城管等多部門多頭執法。建立誠信檔案,對違法駕駛和銷售“老年代步車”的違法違約不良行為納入公民信用檔案。

梁紅秋告訴重案組37號探員,自己提出這一建議,是因為平時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此類三輪或者四輪的老年代步車,佔用機動車道、闖紅燈、逆行、拉私活,小區裡私拉電線進行充電,都是常見的問題,“我也見過一些老年代步車和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此類事故在處置和賠付問題上都很難處理。”

梁紅秋表示,老年代步車首先應該從法律層面有明確的界定,到底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其次便是對應的路權問題,如果是非機動車,那麽便不應該在機動車道上行駛。

禁售以後,對市面上已經購買的市民,也應有對應的退出機制,“很多老年代步車,都是一些廠家自己製作的,並沒有明確的品質標準。禁售以後可以讓市民換購符合品質監督標準的、智能性的車輛,這種車輛可能價格會更高一些,但是這也是出於安全考慮。”

除車輛本身的品質問題,梁紅秋也認為應該對駕駛員本身有所限制,“老年代步車的駕駛員基本都是老年人,那麽對於年齡是否有上限規定,老年人本身的身體素質也應有相應標準,比如需要醫院提供相應的體檢證明,證明駕駛員的身體條件是可以駕駛車輛上路的,包括駕駛員本身的培訓問題,這也是對老人本身的一個保護措施。”

▲6月28日,馬家堡路上行駛在主路上的電動車。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北京易車公司首席汽車知識專家陳剛認為,老年代步車問題,除堵以外更應該疏,禁售以後,如何對該行業進行有效監管,以及老年代步車的行業標準,都應盡快頒布。

陳剛告訴重案組37號,老年代步車的出現,實際上是因為很多老年人有外出需求,應運而生的一個產品,但因為這種車輛一直以來沒有明確歸屬的行業和監管部門去對其進行管理,才造成市面的一些亂象。

在陳剛看來,禁售之後應該盡快跟上的是如何監管,有效的監管和管理,才能讓這個行業良好的發展,並且滿足老年人的上路需求。

“現在很多老年代步車的時速是很快的,那麽車輛本身的安全問題、製動問題,也需要對應的行業標準。有時候一些老年人為了能開車上路,還會去掛仿冒品照,這都是問題。”除此之外,陳剛也表示老年人在駕駛車輛以前,應該有相應交通安全方面的培訓,以此來加強出行安全。

▲6月28日,永定門東街,行駛在主路上的電動車。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新京報記者 王飛翔 劉經宇 裴劍飛 戴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