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軍的大手術:小米內部變革 推80後上場

時代周報記者 王媛 發自深圳

雷軍

上市65天后,雷軍突然做了一個重磅決定,對小米的“大腦”和“肌肉”來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手術。

對於組織架構的變革,雷軍思慮已久。對於一家營收邁過千億元,擁有近2萬名員工,以及目標劍指兆規模的大型獨角獸公司而言,小米迫切需要從發展戰略、組織管理和人才梯隊建設上作出前瞻性的規劃和布局。

於是,小米集團宣布新設立了集團參謀部和集團組織部,並將原先的電視、生態鏈、MIUI部、互娛部這四個主要業務部打散、細分、重構成十個新的業務部。這是小米上市之後的首次重大調整,也是小米成立以來最大的組織架構變革。小米發動史上最大“內部手術”到底有何深層次邏輯?

實際上,作為頭頂無數光環的超級明星公司,自去年以來,小米的上市征程就因充滿多種變量和各種懸念長期霸佔頭條。而上市後的小米,愈發透明的經營業績和市場表現則成為備受外界關注的焦點。

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小米在營收和淨利潤上均保持高速增長,數據頗為亮眼。

但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上,小米上市首發價為17元/股,上市十天后大漲30%觸及21.9元/股的最高價後轉頭回落,近期都在始發價附近徘徊,股價表現不及預期,一定程度上亦令小米這個 “首吃螃蟹”攜“同股不同權” 概念赴港上市的超級明星公司略顯尷尬。外界普遍認為,小米市值表現不達預期的原因,本質上在於小米的估值邏輯問題。

正在經歷上市後轉型調整期的小米,如何向外界證明自身發展和投資的實力與潛力?在更高維度的萬物智慧互聯賽場和全球巨頭角力上,小米又將如何突圍,實現從千億到兆的邁進?

小米史上最大組織變革

9月13日,雷軍以內部信的形式宣布了小米集團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這是小米上市之後的首次重大調整,也是小米成立以來最大的組織架構變革。

小米集團架構的最大變化在於,新設了集團參謀部和集團組織部,進一步強化總部“大腦”的管理職能,原先分別負責小米電視業務和生態鏈業務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川和劉德分別擔任集團參謀長和組織部部長。

集團參謀部將協助CEO制定集團的發展戰略,並督導各個業務部門的戰略執行,而集團組織部將負責中高層管理幹部的聘用、升遷、培訓和考核激勵等,以及各個部門的組織建設和編制審批。有意思的是,小米成為了繼華為和阿里之後,第三家專門設立組織部的國內巨頭公司。

小米此次另一個重大的變革,則是改組原本由王川、劉德、洪鋒、尚進負責的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將複雜的業務結構重新梳理,變得更加細化。

與此同時,雷軍還提拔了十位年輕的面孔任各業務部總經理,一大批80後年輕高管就此走上前台。據記者了解,新晉的這一批部門總經理以80後為主,平均年齡為38.5歲,而他們在小米的平均供職時間接近6年。

“6年時間相對於成立僅8年的小米而言,這意味著這一批新將既都經歷過了小米的發展史、壯大史、作戰史,同時又對小米懷有忠誠,而團隊年輕化亦符合小米作為互聯網公司的氣質。”熟悉小米的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雷軍的這一系列部署和調整,總結起來,就是加強總部管理職能,讓合夥人回到集團,再把一線業務陣地交給年輕人。

雷軍在內部郵件中意味深長地說到這麽一句話:“沒有老兵,沒有傳承。沒有新軍,沒有未來。”實際上,雷軍一直是小米的靈魂人物,以“業界勞模”著稱,雖然聯合創始人不少,而且在各自的領域“身懷絕技”,但黎萬強、劉德、王川、洪鋒這幫老臣子,過去更多的角色都是專注於具體的業務線,總部職能則由雷軍一人承擔。很多時候,雷軍都覺得自己像個“光杆司令”。

這顯然不算是一個特別合理的機制。尤其是當小米已經成為一家營收過千億元,有近2萬名員工,以及劍指兆規模的大型獨角獸公司,小米迫切需要從戰略規劃、組織管理和人才梯隊建設上布局。很明顯,小米這一次成立組織部和參謀部,就是一次從個人到集體制度的轉變。

雷軍既充分肯定了集團老兵的作戰貢獻,也明白上市後的小米,必須把更加有狼性的年輕幹部推到一線,他們才是小米高速增長的引擎。“大腦強了,你還要保持持續的肌肉力量。”

據雷軍透露,這一次組織架構的調整從去年底就開始討論,已經反覆思考了很久。沒有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調整,雷軍明確地表示,未來 2 年內,小米肯定還會陸續進行一系列調整和優化。

光大證券分析師付天姿分析指出,伴隨企業規模擴大,如何保持創業激情、經營效率以避免大公司弊病,同時保證創新能力持續打造新增長點確保中長期發展,是各行業巨頭面對的共同課題。小米此次組織架構調整,是作為科技巨頭不斷進階的必經之路,將從戰略規劃、管理團隊再到業務執行展開自上而下的深刻變革,未來裂變成效值得期待。

IOT和互聯網成新增長引擎

小米財報顯示,從小米第二季度三大主營業務來看,智能手機業務營收為305億元,同比增加58.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1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3%;受益於廣告業務增加,互聯網服務部分收入同比增加63.6%至40億元。

三大業務中,IOT與互聯網業務增速最為迅猛,已成為公司收入新的增長引擎。而毛利率上,智能手機二季度毛利率為6.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為9.4%,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是最高的,自去年同期的62.4%增至62.8%。

高速增長的同時,小米各業務的收入結構也呈現逐步優化的趨勢。若按上半年三大主營業務的營收貢獻來看,智能手機佔比為67.47%,IOT佔比為22.69%,互聯網佔比為9.03%,相較於2017年年報的數據比重數據分別下降2.81個點、增加2.23個點以及增加0.4個點。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不含手機筆電,小米連接的物聯網設備達1.15億台,環比增長15%。擁有5台以上IoT設備(不包含手機、筆電電腦)的用戶近170萬名,環比增長19%。

截至7月底,小米AI智能平台小愛同學月活近3000萬人,相比一季度同比翻了一倍多,運用在手機、冰箱等多個設備上。小愛音響累計21億次喚醒,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智能音箱產品。

小米所掌握的這個“量級”的數據不可小覷。天風證券副總裁、新財富白金分析師趙曉光指出,通過硬體可以獲取用戶的精準數據,而BAT尚未做出完整或完善的硬體,從這一方面看小米更具優勢與潛力。小米通過硬體掌握的精準化數據,未來會有很大的變現太空。

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小米在全球IoT市場佔有率達1.9%,已超過市場份額1.2%的第二名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一。而在IoT行業整體大發展、政策支持和行業標準進一步統一的推動下,中國消費IoT市場規模預計在2022年將達到3118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三星、vivo、OPPO等手機巨頭近來也紛紛衝進IOT領域,各自宣布了未來規劃或新發展戰略,目前手機巨頭物聯網之戰日趨白熱化。

實際上,早在2013年,雷軍便已預見到物聯網的極大潛力,並開始深入布局IoT業務。小米生態鏈的發展邏輯是,憑借自身的品牌優勢和供應鏈優勢,通過持股不控股的方式參與IoT企業,“航母式”輸出公司的設計能力、品控能力、供應鏈能力等,並以目前2.06億MIUI用戶及未來的米家智能硬體用戶支撐起互聯網業務,通過其高毛利反哺低毛利的硬體業務。

在西南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陳杭看來,小米真正對標的是亞馬遜,雖然目前二者尚存較大差距,但與亞馬遜誕生於互聯網時代早期的背景類似,小米誕生於IoT時代早期,作為IoT時代探險家和原住民,IoT業務是小米增長潛力的核心。

與此同時,雷軍在近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18)上表示,小米早已將人工智能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要成為一個領先的國際巨頭,小米選擇的突破口就是IoT,想用“AI加IoT”,即“AIot”成功立足。實際上,小米兩年前就確立AI為核心戰略,目前團隊AI工程師近1000人。

值得關注的一個點是,小米調整架構後新確立的十個業務部分別為,電視部、生態鏈部、筆電電腦部、智能硬體部、IOT平台部、有品電商部、互聯網一部、二部、三部、四部。

在點識投資創始人朱昂看來,從架構調整方向上看,小米的軟體基因正在變得越來越強。 “小米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模式越來越清晰,戰略集中在輕資產高毛利業務上,這也指明了小米上市後發展的主戰場。” 新架構的調整有利於IOT和互聯網兩大戰線加速突圍,並進一步催化業績的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團的研發費用自去年同期的7.07億元增加93%至今年第二季度的13.64億元,小米方面表示,主要是由於互聯網服務及多個新研究項目的研發擴大所致。

周受資則在早前的業績解讀會上表示,小米一直強調高效研發,未來在核心技術上,包括小米8一系列首發的技術,包括電視、AI領域的投入,還會持續加大。

下一步戰場在海外

日前,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在“小米8青春版”發布會上透露,小米手機2018年第二季度銷量3200萬台,同比大漲48.8%,在全球前四的手機品牌中增速第一。目前,小米手機已進入了74個國家和地區,在2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了市場前五。其中,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連續四個季度取得第一,在印尼市場創歷史新高,取得第二。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小米國際市場的同比增長速度超過150%。截至今年6月底,小米國內營收與海外營收的佔比分別為63.74%和36.26%。

實際上,在國際業務的進階路線上,三年前小米就選擇了印度作為突破口,第二個重點則是印尼和東南亞。而繼2017年11月進入西班牙市場之後,小米在2018年5月擴展至法國及意大利,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的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00%。

對於重點市場未來的進一步發展計劃,周受資表示,在印度不只賣手機,還開通了電視業務,還將推出互聯網服務,印度小米網的搭建也在持續拓展。

與此同時,小米正在發起猛攻的市場有俄羅斯、東歐和西歐。總體而言,歐洲將是小米的下一個重點。

小米在國際化上的野心,在其上市招股書中便可窺豹一斑。小米提出,募集資金的30%將用於國際化擴張。可以預見小米上市之後的國際化擴張步伐,將比此前更為迅猛。

小米上市後的財報“首秀”中還提到,未來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擴大IoT產品種類,隨著更多的小米IOT產品推向國際市場,這些產品也將向小米導入更多流量,進一步提升海外運營的效率。

比如,為了迫不及待擴大小米Iot在全球範圍內的成功,小米就與Facebook旗下,全球知名虛擬現實頭戴設備製造商Oculus聯合打造了小米VR一體機,以及具備觸摸大屏、50米防水和20天長續航的小米手環3等幾款創新性IOT產品,前者還被《時代周刊》評為2017年最佳產品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目前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每用戶平均收入達19.1元,同比增長15.4%,收入來源主要還是大陸地區,不過,互聯網服務接下來亦將是小米國際化的重頭戲。中金公司研報指出,隨著小米拓展海外互聯網服務,預計小米變現能力將持續提升。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