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政事兒: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的一篇文章

由浙江省委主管主辦的雜誌《今日浙江》2019年第一期刊發了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的一篇文章。

胡海峰在文章中對2019年麗水市的工作做了規劃部署。他說,2019年,麗水將進一步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作出的“麗水之讚”重要內涵,以“麗水之乾”擔綱“麗水之讚”,努力把“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胡海峰出生於1972年11月,去年7月他由嘉興市委副書記、市長調任麗水市委書記,目前系浙江地級市中最年輕市委書記。

以下為文章全文:

2019年,麗水將進一步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作出的“麗水之讚”重要內涵,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為主題,以“麗水之乾”擔綱“麗水之讚”,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努力把“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為麗水與全省同步完成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做到“五個深刻把握”

深刻把握“麗水之乾”這一鮮明主題,堅持以乾為重,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聚焦聚力高品質競爭力現代化,前瞻布局、超前謀劃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奮力開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境界。深刻把握體系建設這一戰略任務,堅持“發展服從於保護,保護服務於發展”,全方位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聚焦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方向,調結構、優布局、全鏈條,加快構建生態製造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培育美麗經濟、循環經濟、數字經濟,形成澎湃的綠色發展新動能。深刻把握創新引領這一根本動力,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變“找慣例”為“創新例”,變“路徑依賴”為“模式創新”,為“綠水青山”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倍增和質變。深刻把握全域統籌這一科學方法,在更大範圍內統籌產業布局、資源開發、設施建設、交通銜接,促進區域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和生產力集聚發展,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進而形成新的發展優勢。深刻把握開放合作這一重要原則,突出重點地區、重點領域,打造重點開放平台和開放通道,在精準開放中深化合作、借勢借力;做好“海外華僑”“山海協作”兩篇文章,努力通過“華僑經濟”促進“麗水經濟”,通過“山海協作”實現“山海共贏”。

全力振興實體經濟

深化“精準服務企業、振興實體經濟”專項行動,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支持企業堅守實業、銳意創新、做大做強、行穩致遠。全力以赴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對標世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建立具有麗水特色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推動項目投資環境、市場準入環境和人才引進環境全面優化。千方百計幫助企業降本減負,實質性降低企業稅費、社保繳費,減輕企業用地、用電、用能、物流等剛性成本,清理規範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檢查考評和地方收費項目,讓企業輕裝上陣。盡心竭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暢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管道,梳理企業融資“三張清單”,建立銀企充分對接的金融服務信用資訊共享平台,實施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滴灌”工程,打通企業融資“最後一公里”。

大力推動產業創新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打好“生態+”王牌。以品牌創新撬動生態精品現代農業發展,圍繞打造“長三角最安全農產品生產地”,推進國家農高區、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市創建,加快建設“600”綠色有機農林產品基地,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以科技創新驅動生態工業發展,深入實施“麗水生態製造2025”,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生態工業體系。大力推進金屬製品等傳統產業集群改造提升,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實現傳統製造業鳳凰涅槃;積極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融通創新,大力發展基於生態優勢的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瞄準引育細分市場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打造生態經濟新引擎。以融合創新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以“文化+”“旅遊+”催生新業態,打造甌江文創產業帶、甌江山水詩之路黃金旅遊帶,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聯動推進國家公園和大花園建設,加快縉雲仙都、古堰畫鄉、雲和梯田等景區創5A工作;高品質建設甌江綠道網,打造“快進慢遊”旅遊交通體系。

合力推進鄉村振興

以“三把鑰匙”打開振興之門,用好政策、金融、人才三把“金鑰匙”,深化農村土地、產權、金融等各項涉農改革,引導工商資本、鄉賢和新青年“上山下鄉”,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加快向鄉村流動、在鄉村整合,促進鄉村“二次開發”,實現鄉村蝶變振興。以“大搬快聚”促進富民安居,把搬遷安置與鄉村振興、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圍繞“搬哪些人、往哪裡搬、該如何搬”,制定科學的搬遷方案,穩妥有序地推進搬遷安置,真正讓高山遠山地區的農民群眾“搬得下、搬得出,穩得住、穩得久,富得起、富得快”。以文明鄉風留住美麗鄉愁,堅持“塑形”與“鑄魂”並重,開啟鄉村文化“複興號”,保護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推進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塑造淳樸文明的良好鄉風,使鄉村既具“顏值”更有“氣質”。

著力打好攻堅戰役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入開展“八個萬元”系列富民增收行動和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建立健全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果的長效機制,確保實打實、過得硬,全面完成“消薄”任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嚴格壓實環保“三線一單”,加快“花園雲”平台建設,全面深化藍天、碧水、淨土、清廢“四大戰役”,爭取實現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市縣全覆蓋。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進一步防控化解“兩鏈”風險,加強對高危企業的清單式管理,落實“補血”“止血”措施。深化“雪亮工程”“四個平台”“全科網格”建設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做好信訪維穩、社會治安、消防安全、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及防災減災工作,確保社會安定有序。

著力激發改革活力

全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質擴面,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務更新版、資訊更新版、擴面更新版、效率更新版“4個更新版”,做到“跑一次是底線、一次不用跑是常態、跑多次是例外”,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90天”,省級平台新批工業用地按“標準地”供地。全力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麗水樣板”,以創建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契機,在品牌建設上,做好“麗水山耕”生態農產品、“麗水山景”鄉村旅遊、“麗水山居”田園民宿這“三山”文章,打造地域特色公用品牌體系;在行銷管道上,建設“麗水山耕”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整合形成網商、店商、微商的“三商融合”行銷體系;在制度保障上,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推動生態資產產權、生態產品交易市場、生態產品品質標準認證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並以此牽引和撬動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水生態文明城市等系列改革,全面釋放改革試點的系統集成“紅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