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膝骨關節炎,中西醫結合的新發現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以膝關節軟骨變性和丟失及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骨質再生後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炎疾病。 本病在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男女均可發病。患者往往伴隨著疼痛不適、活動受限,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膝關節畸形,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中醫治療認為膝骨關節炎屬於痹病範疇,稱為「 膝痹」「骨痹」「鶴膝風」。 古代醫家認為「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其狀肌肉頑厚,或疼痛。」 總屬本虛標實,內因勞逸體虛,衛外不固,筋骨失養,外因感受風寒濕邪,留滯關節,又有跌撲損傷,損傷筋骨所致。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的膝骨性關節炎證候診斷標準中,主要有腎虛髓虧、陽虛寒凝、瘀血阻滯。

以下,小編按不同中醫證型來分類,說說中醫與西醫治療的對比及結合治療的應用研究。

(1)腎虛髓虧證。有研究採用自擬補腎固筋方(方葯組成:熟地20g、補骨脂20g、枸杞子20g、巴戟天15g、川牛膝 18g、丹參15g、木瓜10g、雞血藤15g) 治療膝骨關節炎,並與美洛昔康口服相比較,觀察並記錄患者關節疼痛、摩擦音、僵硬、腫脹、肌力減弱以及胃腸道癥狀等不良反應。 經過16周的觀察,發現兩者在改善臨床癥狀體征方面效果相當,但補腎固筋方在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功能及中醫證候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優於美洛昔康。 但傷沒有提供病理學證據,以證明補腎固筋方比美洛昔康更能增進軟骨基質合成、促進關節軟骨修復。

(2)陽虛寒凝證。有學者在中日友好醫院及北京市順義區中醫院對門診患者做了調查,發現予以腎虛寒濕、腎虛濕熱辨證療法的患者,膝骨關節炎的中醫證候量化標準積分的改善情況顯著。另有學者採用「臟病」與「絡病」論治相結合的組方方法,針對以寒濕凝證為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用「骨靈膏」與其拆方「骨膏」「靈膏」相對比,發現骨靈膏能有效改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等係數,其所使用的調劑心腎之水火與活血化瘀通絡相結合的方法對以肢體關節疼痛重者,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溫減輕、面色蒼白、形寒肢冷為主要表現的膝骨關節炎療效最佳。

(3)瘀血阻滯證。對於這一證型,有學者採用疏肝祛瘀方(即膝舒方:柴胡30g、當歸15g、白芍20g、茯苓20g、桃仁15g、紅花12g、懷牛膝15g、木瓜15g、羌活15g、防風15g、蜈蚣1條,薏苡仁20g)治療膝骨關節炎可取得與雙醋瑞因相當的效果,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準並抑製其增長,且足夠安全。此外,骨痹方(桂枝10g、茯苓20g、丹皮10g、白芍15g、桃仁10g、薑黃15g、杜仲20g、續斷15g、全蠍5g、炙甘草6g) 聯合雙氯芬酸鈉較單純使用雙氯芬酸鈉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效果更好,除了能降低膝骨關節炎患者的骨關節炎指數評分,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外,聯用骨痹方還具有起效快,具有較好的鎮痛、抗炎作用等優點。

近年來,對關節炎中醫的治療方法和西醫的藥物、手術治療的研究層出不窮。但是,不同的方法都有不同的優缺點。因此,我們急需尋找一種經濟簡便的、非手術的、能夠治癒膝骨關節炎的方法來造福廣大患者。以上的研究只是近幾年來某些學者努力的一個縮影,我們更希望大家可以廣泛交流,共享經驗知識。雖然對於任何一種疾病的治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我們走的每一步都不是徒勞的,醫學事業的發展除了需要醫務工作者、科研人員的奮鬥,也更需要廣大患者朋友們的積極配合與支持!

參考資料:

[1].《膝骨關節炎的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鄧曉曦,王朝魯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