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環球時報:美企在華分公司是美出口統計燈下黑

  社評:美企在華分公司是美出口統計燈下黑

  德意志銀行3月27日發布的一項關於中美貿易的報告說,通用、蘋果等美國公司在華的分支機構2015年在華生產銷售了2230億美元的產品,這一巨大數字沒有被計入中美貿易。該報告還說2015年美國企業對華出口加上它們分支機構的在華銷售共達3730億美元,而中國企業在美總銷售為4030億美元,美方的逆差一共300億美元。這與華盛頓統計的當年3600多億美元對華貿易逆差有很大差距。

  統計方法是中美貿易評估的重大爭議之一。雖然每一種統計都有它的角度和道理,但毫無疑問的是,隨著國家間經濟合作的日新月異,投資取代部分貿易改變了一些要素的配置。隻按照最傳統的貨物出關和入關量來計算進出口額,並進而以這一單一數據來描述國家間的經濟關係,很容易得出片面甚至荒唐的結論。

  中美的經貿關係除了德意志銀行所列出的子公司因素,還有其他諸多很有影響的因素。比如中國經濟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日韓企業在中國搞組裝,然後將產品輸往美國,實際上將日韓的部分對美出口計入到中國對美出口中。

  還有,中國內地通過香港轉口輸往美國的產品全被華盛頓統計成中國對美出口,而美國輸往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產品則被美國分別統計,對華出口不包括對香港出口的部分。這無形中進一步擴大了美國逆差。

  通常所說的美國對華逆差只針對兩國貨物貿易,但服務貿易美國是順差,而且這一順差增長很快。從2011年到2016年,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從67.7億美元增加到556.9億美元,年均增幅高達52.4%。

  另外中美貿易的獲益問題也值得探討。中國對美貨物出口雖然量大,但利潤很低,而美國對華出口產品的平均附加值高,收益也更大。很多學者認為,如果綜合考慮本地銷售、服務貿易、附加值等問題,很難得出美方在中美貿易中吃虧了的肯定結論。中美經貿合作中,貿易順差在中國,利益順差在美國。

  貿易是互惠的,上述諸多因素決定了中美兩國總體上的利益平衡。如果中美貿易真的只有利於中國一方,像川普政府描述的那樣傷害了美國的話,那麽中美貿易這些年不可能是增長的,之前的美國政府早就斷然壓縮中美貿易規模了。再者,假如通用、蘋果等在中國建廠的確對美國不利,那麽跨國公司的賺錢之道也要改寫了。

  現在華盛頓隻盯著美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數據,對上文所提到的其他統計結果視而不見,我們不認為這是因為美國現政府真的很單純,無論如何理解不了當下國際經濟合作的複雜邏輯。他們更像是了解事情的原委,但故意誇張他們所指問題的嚴重性,以此壓中國等貿易夥伴,試圖把美國與世界的貿易關係重新折騰一遍,盡量從各個方向都敲詐一筆,能撈多少撈多少。

  中國沒有佔美國的便宜,說中國對美搞“經濟侵略”更是無稽之談,一些小國懼怕美國,對華盛頓新推出一批霸王條款似有忍氣吞聲之意。但中國不會。北京定將據理力爭,堅決維護中國正當的貿易權利,對於美方揮舞大棒,我方的唯一回答就是也舉起自己的大棒,迎頭痛擊。

  我們有充分的自信:中國並不弱。一旦失去中國市場,通用、蘋果等都將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美國的高端服務業也會前景黯淡。中美減少貿易聯繫,或許短時間內中國比美國的麻煩更多些,但是用不了多久,中國的市場規模就將把美國甩在後頭,吃大虧的將是美國企業。

  最後我們想說,我們不太相信今天的美國政府有能力把自己國家從各方利益密切交織的國際經濟合作體系中摘出來,搞出21世紀傲視全球的孤立主義。畢竟勢比人強,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蕩蕩,唯有順之者昌。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