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久天長》等文藝片齊上映 如何吸引更多觀眾?


最近一段時間,檔期日歷上滿滿的文藝氣質:前有《綠皮書》,後有《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地久天長》《過春天》《陽台上》《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撞死了一隻羊》《如影隨心》等一長串中國電影排隊上映,更有一些本土文藝片還大膽選擇了商業片的發行模式。“文藝片集體過春天”成了一語雙關的業內時髦話。


這設定成立嗎?在《地久天長》上映前,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斬釘截鐵:“能”,在她看來,文藝片的追求不只是票房。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則有所保留:“所謂‘文藝片集體過春天’僅是一種說法。嚴格來講,是具有文藝氣質和文藝性狀的作品比往年更多,這更像是一種‘過春天’的趨勢、啟示或前奏。”


看看《地久天長》上映三天后取得的近3000萬元票房,答案或已明晰——業內的狂歡要感染圈層外的普通觀眾,仍需時間加成。屬於文藝片的春天,風信已來,春光未滿。


業內高光要鑿透圈層抵達更廣大觀眾,四年太短


《闖入者》票房1004萬


眼下,王小帥想必百感交集。四年前因為《闖入者》,他感受過春天的寒意。現在的光景大不同,至少,他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自打2月中旬在柏林捧回最佳男女演員兩座銀熊獎,他的《地久天長》就迅速被國內觀眾知曉並期待。此前由一部影片包攬“雙熊”隻發生過兩回,《一次別離》《四十五周年》王景春詠梅能成第三對,這成績是國產電影值得驕傲的一刻,更被視作國內上映時突破圈層的關鍵一招。借用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鄭大聖的話,“宣傳海報上有亮點,而且它是部完全配得上集體表演獎的電影”。更重要的,如王小帥反覆強調“它不是電影,這就是生活”,《地久天長》易懂、對觀眾友好。


獎項加持、公映時間、業內反饋、點映口碑,加之博納的強大發行支撐,種種因素使然,王小帥在公映前說了句心裡話:“3月是影迷的狂歡節。”事情最初的走向與業界期盼的一樣,這部承載了中國30多年緩緩流淌歲月的影片,不僅出現在朋友圈、地鐵站,就連打開互聯網電視時還佔據了一部分開屏畫面。如是“待遇”,本土文藝片罕有。相比《闖入者》只有三天排片率過1%,許多中國電影人相信,《地久天長》能在市場裡地久天長。


3月22日上映首日,有些改變發生了。王小帥作品排片率6.5%,對比四年前好了許多;當天取得的1000萬元票房,也已經達到了《闖入者》的全部。可市場格局沒變,蛋糕的大部分仍屬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老師·好》等商業類型片。博納總裁於冬發聲,認為佳作值得更好被對待;不少電影人也在社交平台呼籲,希望大家都去看看我們一起走過的30多年。但市場有其選擇:業內高光要鑿透圈層照耀到大多數人,四年太短。


雖說《地久天長》還在等待奇跡,但檔期日歷上的文藝氣質是確鑿無疑的,電影“求排片”的姿態也不再那麽悲涼。更準確些說,文藝片“由冬入春”的步伐與中國電影市場開始加速發展、檔期細化、閱聽人分層的軌跡幾近重合。


複盤四五年來的“文藝片日歷”,製片人方勵《百鳥朝鳳》驚天一跪,忻鈺坤處女作《心迷宮》帶動背後的FIRST青年影展浮出水面,萬瑪才旦等作者借上海國際電影節步步“破壁”,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從成立到擴張至全國1815家影院,“大象點映”互聯網電影社交平台崛起等,都是值得一提的大事記。單是順著這些線索就不難看出,文藝片的生態環境逐漸向好。


《無名之輩》票房7.94億


周星認為,一切離不開創作與閱聽人兩個層面的相輔相成、同向前行,而雙方的成長又源自時間沉澱、政策鼓勵、平台助推等多重力量。近年文藝片呈上揚趨勢的同時,《二十二》《岡仁波齊》等紀錄片實現數次突圍,另有諸如《無名之輩》這樣個性舒張而表現出文藝氣質的作品被大眾看見。


當國產片的創作格局日漸多樣,閱聽人的品位日益提升,市場的需求逐步擴容,文藝片的放映空間也隨之拓展邊界。加之上海和北京兩大國際電影節的影展持續多年、全國藝聯引進發行全球佳片,各種舉措接力澆灌著大眾審美的種子,待春光正好、破土而出。


文藝片尚在“一片一命”的階段,長線放映仍是目前最優選


《白日焰火》票房1.02億


雖說以票房論英雄對電影尤其是文藝片太為偏頗,可文藝片能走向更多觀眾,始終是業界的美麗願望。


對此,專家們都表示,目前來看,文藝片的市場反響沒有必然規律。2014年《白日焰火》挾柏林得獎之勢突破了億元票房,半年後同樣帶著電影節獎項的《推拿》隻拿到了1351萬元;一樣是畢贛作品,《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遭遇的市場反饋天差地別;紀錄片《岡仁波齊》的過億元收入簡直讓作者淚流滿面,而同樣出自張楊之手,劇情片《皮繩上的魂》卻慘淡得只有300萬元。


鄭大聖用“一片一命”來形容本土文藝片的市場命運。在他看來,文藝片走商業院線,是好趨向,但不必抱以過高期待。“我們只能‘事後諸葛亮’地分析文藝片在票房上的成或不成,卻很難提前作出判斷。”現在看《白日焰火》,柏林的獎項、桂綸鎂等擁有號召力的演員、犯罪懸疑類型元素,都是觀眾為它買單的出發點。回首《無名之輩》接近8億元的高票房,就必須考慮它所在的2018年中國電影大環境,那是觀眾對現實主義的需求、對流量的反感、對演技的關注同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後,市場給出的反饋。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饒曙光說:“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是科技化、工業化、大眾化的藝術,而大眾化的觀眾從來都偏愛‘熱鬧’勝過‘冷峻’、‘故事性’勝於‘作者性’。過去、現在、未來始終如此,這就是電影的本質。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快找到全面支持文藝片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春天”將至未至,長線放映仍是文藝片相對穩妥的發行模式。如至今未公映的《村戲》,它從2017年初亮相起,一律走眾籌點映、影展放映、藝術院線長期駐場等路線。就在上周,該片還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與影迷見面。樂觀點想,掙脫了商業檔期,每一天都可以是文藝片的發行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