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奇藝上線第4款短影片 用話題將短影片分門別類 | 產品+

騰訊創業推出「產品+」系列,每周搜集一批可能持續火爆的新產品,尋找下一款“霸屏”朋友圈的爆款。

文/騰訊創業 燕妮

10月31日,愛奇藝新上線一款按話題維度將短影片進行歸類的產品——薑餅短影片App。

除了薑餅短影片之外,愛奇藝在今年3月份和6月份分別上線“吃鯨短影片”和“愛奇藝錦視”。

與愛奇藝以往的短影片產品相比較,薑餅短影片更突出將短影片按照話題分門別類,以提升用戶查看效率。

根據薑餅短影片首頁數據顯示,多數短影片瀏覽量達2萬左右、評論數為1000條左右。

1

用“檔案夾”打包短影片

與快手、抖音等短影片相比,薑餅短影片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用分類的邏輯呈現內容。

從內容生產者角度,其分類維度有兩種:

其一,每個個體都可以UGC創建多個專輯,用戶可將生產的同主題短影片歸入同一個專輯。

其二,不同個體生產的短影片,可通過共同的話題標簽連接。

話題標簽由薑餅短影片平台提供,目前該平台上共有 26 個話題,內容多偏生活類,包括美食、情感、旅遊等。

從內容消費者角度,薑餅短影片的影片分發入口有三個:

(左:專輯入口 中:話題入口 右:隨機推薦)

其一,首頁以專輯為單元,推送內容生產者創建的個人專輯。

其二,話題頁面,聚合具備共同標簽的短影片內容。

其三,首頁推薦頁面,類似抖音,針對所有短影片內容進行分發。用戶可針對短影片底部的標簽,跳轉至所屬的專輯或話題界面。

總之,薑餅短影片用話題“檔案夾”打包同主題短影片內容。

專輯推送入口,給予內容生產者更多可持續曝光機會。

話題入口,便於內容消費者連續查看感興趣的內容,提升消費影片效率。

短影片已經成為搶佔用戶注意力的主要媒介形式之一,巨頭、獨角獸等企業均加速布局短影片領域。在海量短影片內容覆蓋下,薑餅短影片試圖用“歸類”思維,讓用戶更方便地選擇想看的內容。

2

愛奇藝的短影片矩陣

包括薑餅短影片在內,愛奇藝旗下共有 4 款短影片產品:

綜合看這四款產品,模式和玩法各不相同,覆蓋的人群也較多樣,比如:

愛奇藝納逗:通過收徒模式吸引下沉市場關注。

愛奇藝錦視:頁面設計較大的字號、影片與音頻切換等簡便功能,吸引中老年用戶群體。

愛奇藝試圖通過差異化玩法的模式創新,或深入垂直用戶群的方式,在短影片產品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排名上來看,愛奇藝納逗和愛奇藝錦視在免費娛樂榜單排名分別為100多名和1000多名,吃鯨短影片也鮮少發聲。

上線薑餅短影片能成為愛奇藝在短影片版塊的破冰之舉嗎?

3

做簡潔版“抖音”,路徑是否可行?

用分類思維,做一款簡版的快手或抖音,模式是否可行?

新浪微博也使用過同樣的“歸類”邏輯試圖幫助用戶節省時間。

今年9月,微博上線超話社區App,按話題維度聚合相關微博內容。但10月上旬開始,該款產品下載量從免費社交排名前20以內跌至目前100名之外;其下載量也從日均過萬跌至日均1000左右。

(超話社區App下載量趨勢 來源:App Annie)

薑餅短影片的思路與超話社區App如出一轍,如果說超話社區App是精簡版的微博,薑餅短影片的玩法類似於精簡版的抖音或快手。

但作為這款短影片產品的最大亮點,“歸類”後的短影片給用戶帶來的“新體驗”,能否真正替代用戶使用抖音、快手等短影片產品帶來的“舊體驗”,是薑餅短影片面臨的最大挑戰。

微信公眾號“keso怎麽看”發表的《Path、Google+和子彈簡訊》一文中曾提及:

“沒有一個產品是因為做了另外一個產品的精簡版而成功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某個產品功能太多,過於臃腫,但恰恰是這些臃腫的功能,才是真正讓我們無法割捨的。”

目前,短影片的類型分為打發無聊的消遣型,以及帶有明確目的的功能型。

前者如微視、快手、抖音等,後者如購物類短影片鹿刻、刷刷看等。

薑餅短影片也屬於消遣娛樂型產品,用戶使用這類產品,娛樂屬性高於功能屬性,對消費效率的追求也會讓步於消遣需求。

因此,用戶在刷短影片消遣娛樂的時候,也許並不看重影片屬於哪一類話題,更願意隨機消費。

「產品+」系針對互聯網內容、社交和遊戲等新產品的即時體驗、評測和分析欄目,旨在為創業者、投資人及產品經理提供最新鮮的一手資訊。

點擊進入專題,查看更多產品分析:

「產品+」互聯網新產品搶鮮知道

發現新的、好玩的產品?歡迎注明“公司+姓名”添加微信交流,微信號:aiyukuailetongzai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