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香蕉不補鉀,骨頭湯不補鈣,缺電解質了該怎辦?

01

什麼是電解質 &

缺乏會有哪些癥狀?

電解質,就是身體裡帶著電子的礦物質,包括等離子,這些離子存在在我們的血液、尿液、組織和其他體液裡。

電解質能產生弱電,負責維護身體多種機能正常運作,包括:

肌肉收縮

心跳規律

控制體溫

控制上小號的頻率

神經功能

平衡身體含水率、pH值

將其他營養物質帶入細胞內

身體裡各類電解質的濃度,通常處在穩定狀態,而 腎臟 是負責穩定電解質濃度的器官。當我們不小心攝入過量的單一電解質,或喝下過量水分時,腎臟和腎上腺會製造如腎素、血管緊張素、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將體內的電解質調整到平衡狀態。

在某些狀態下,人的電解質可能失去平衡,比如:

脫水/喝水過多

吃藥

心臟、腎臟、肝臟等問題

靜脈注射

身體缺乏少量電解質時,可能出現心悸、抽筋、便秘、虛弱、血壓降低、神經系統失調、頭暈頭痛等問題,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在低碳水飲食下不會發生),則會導致嘔吐、四肢麻木,甚至休剋死亡。

02

低碳水後,身體電解質濃度發生變化,需要擔心嗎?

記得第一次聽到低碳水會導致電解質流失,需要補充電解質時,第一反應就是:

"呃,那這樣低碳水飲食還是健康的飲食嗎?一種健康飲食會要我補充東西嗎?"

所以我完全能體會,擔心低碳水飲食不健康的同學的心情。

後來,花了很多時間尋找電解質流失的解釋,了解來龍去脈以後,就發現低碳水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心人士故意拿缺電解質的短期癥狀,來抨擊低碳水飲食:

"有心人" 對短期癥狀的解讀

為什麼低碳水會讓電解質流失?你應該聽過最簡單的版本:低碳水或生酮飲食,會讓腎臟排出水分,順帶鈉、鉀、鎂也跟著流失。

光是如此簡短的解釋,可能不足以說服你。為什麼腎臟會排水?又為什麼其他電解質也跟著流失呢

第一,身體裡的甘糖帶有儲水功能。

當我們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時,身體裡會把部分多餘的碳水儲存成 肝甘糖 肌肉甘糖。根據多項實驗證明,每 1 克甘糖平均能攜帶 2.4 克-3 的水分,這個數量因人而異,有的人的肌甘糖甚至能儲存到 6.7 克,或在大量灌水後,攜帶到 17 克的水分。

每個人身上大約有 550 克左右的甘糖,低碳水飲食後,身體甘糖耗盡,水分也跟著被帶走。換算下來,可能流失掉 1320克-1650克 的純水分,再加上甘糖本身的重量,就重達 2 公斤。這也說明為什麼有人低碳水 2 周,就瘦了好幾斤(長期下來,)

第二個排水的理由,是胰島素可以防止鈉流出,具有"抗排鈉"的效果。根據研究,胰島素會增加上皮鈉通道的活動,讓鈉滯留在身體裡面,而過量的鈉會引起水腫。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 "胰島素水腫"

在臨床上也發現,給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後,病患會出現水腫現象,有時甚至出現嚴重水腫。這在醫學上稱做胰島素水腫(Insulin Edema)。低碳水以後,身體的胰島素水準降低,多餘的水分也終於有了流出的通道。

鈉先走,鉀在後

由於細胞外液中 90 %的電解質都是鈉,而鈉負責調節細胞外液的滲透量,所以當身體水份流失時,為了調節身體的滲透壓,鈉也會跟著流失。這種現象跟平時劇烈運動大量流汗、或拉肚子的情形類似,可能引起頭暈(低血鈉)。

鈉被帶走後,接著遭殃的就是鉀。身體裡的電解質,其實都是抱團反應的,鈉和鉀是一對,鈣和鎂是一對。鈉負責細胞外,鉀負責細胞內,這中間經過了一個 鈉-鉀泵 的作用,可以讓 3 個鈉離子跑出細胞外,2 個鉀離子流進細胞內,一來一往達到平衡的滲透壓。

所以,當鈉兄消失時,一顆良好運行的腎臟,也不得不靠著激素把鉀弟踢出去,結果,身體也跟著缺鉀了。

前面說到鈉主外,鉀主內,大部分的鉀都在細胞內,負責參與ATP(能量)合成、糖和蛋白質的生成 以及 維持心肌功能,沒有了鉀,這些功能都會運行不全,身體出現無力、心悸癥狀。

現代人普遍缺鎂

嗯,還有很多人會提到低碳水缺鎂的情形。這其實是空穴來風。低碳水不會讓鎂的含量減低,只是因為現代農業讓作物中的鎂大量流失,還有過量補充鈣質等原因(後面會詳述),導致多數現代人體內都缺鎂這個元素。

而低碳水推廣者剛好是特別注重健康的一群人,既然都要補充鈉和鉀了,平時多數人會缺的鎂,乾嘛不一起補充了呢?

再加上,鎂本身具有安定神經的效果。而低碳水後,腦霧的現象沒了,精氣神都好了,好多人到晚上還精神抖擻睡不著覺,這時候補充鎂,可以更容易入眠,所以才有這麼多低碳水人群大力推薦補充鎂劑。

至於有心人士吐槽:"低碳水會讓身體無力,不是健康的飲食", 我想說,運動對身體健康有益處,但運動後也會導致身體電解質大量流失,難道我們會因為運動後不補充電解質而引起的不適癥狀,怪罪運動是種不健康的行為嗎?

還有另一種情形,低碳水以後,有很小比例(5%)的女生會出現甲狀腺激素水準異常,進而引起電解質濃度失調,但這通常發生在女生身上,男生朋友可以不必擔心,而女生朋友擔心的話,可以在底下留言,留言多的話,就單開一篇討論甲狀腺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在低碳水初期,出現電解質缺乏的適應癥狀,其實沒有大礙,只要把該補充的補充好,不該補充的不要亂補充...,問題又來了,怎麼知道我缺哪種電解質?又各自缺多少呢?請看下一章節。

03

根據癥狀,看你缺的是鈉、鉀、鎂或鈣?

鈉、鉀、鎂、鈣,是我們最常見的正價電解質。有不少人,甚至是醫生,都會將這些元素稱作 微量元素。但其實,在營養學定義裡,這些物質都算是"常量元素",也就是人體內含量大於體重0.01%的礦物質。而大家平時常講的微量元素,其實是鐵、硒等更少量的元素。

低碳水人群的電解質補充

點擊放大,長按保存圖片

鈉-每日攝取 3000-7000 毫克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2012 年中國人平均每日攝入 5706 毫克的鈉 ,如果你是平時做菜鹽放比較多的朋友,其實低碳水後不必太擔心鈉攝入不足。

但是,平時堅守 "低鹽" 飲食的朋友,或運動量特別大的朋友,在低碳水時期,身體會排出大量的鈉,請記得一定要 有意識地補充鈉

鈉能維持血液酸鹼平衡、維持正常血壓,缺乏鈉,會導致淡漠、無神,嚴重時血壓會降低、腎臟休克,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不必太擔心攝入過量的鈉,因為 98%的鈉都會從尿中排出,不會在體內蓄積,只有腎臟病人或肝硬化患者等,才會出現高血鈉症。

天然食物中的鈉含量不多,食鹽是補充鈉最方便的方式。每克鹽含有 0.4 克的鈉,平時低鹽飲食的朋友,可以在湯裡加 1-2 茶匙的鹽作為補充。

鉀-每日攝取 3000-4000 毫克

對中國人來說,低碳水飲食最需要補充的就是鉀,美國 FDA 建議美國成人每天攝入 4700 毫克的鉀,而根據調查,國人每天隻攝入 1627 毫克的鉀,足足缺了近 3000 毫克。

雖然每個國家對其國民的推薦鉀攝入量不一樣,但不管怎麼算,國人吃的鉀含量還是不夠。當鈉、鉀攝入不平衡時,就可能引起缺鉀癥狀,導致肌肉無力、心律失常、腎功能障礙、高血壓等問題。

如果要從食物中補充鉀,牛油果是非常好的選擇。一顆大牛油果就含 近1000毫克 的鉀,一天吃個 2 顆就能保證不缺鉀啦。不喜歡吃牛油果的朋友,可以改吃 2 袋菠菜。另外,蘑菇、羊肉中的鉀含量也比較高。

鎂-每日攝取 400 毫克

相比於鈉和鉀的高吸收率,鎂的吸收率只在 30%-50% ,再加上現代農業的過度開發,我們攝入的鎂含量,只有100年前的 1/3 。而且,還有許多飲食因素影響著鎂的吸收。比如:

◆ 覺得自己骨頭不好,經常補個鈣片的老人家:當每日鈣攝入超過 2600 毫克時,會降低鎂的吸收

◆ 愛吃全穀物、豆類等高纖食物的人:過多植酸、膳食纖維,也會影響鎂的吸收

拒吃肉的人:蛋白質攝入不夠,鎂的吸收跟著下降

過分節食的人:飢餓會讓鎂吸收減少,讓腎臟排鎂增多

經常吃穀物,會抑製鎂吸收

鎂參與了人體 超過 300 種的酶促效應,是所有電解質中最多的,許多激素、神經遞質合成都需要鎂的參與。鎂還能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密度、調節胃腸道功能、改善便秘情況、放鬆肌肉、心臟、血管與情緒、降低腎上腺素水準等。

身體缺乏鎂,會出現抽筋、反射亢進、出現幻覺、精神錯亂等癥狀,而身體的鎂含量,一般不會過量。

食物中多多少少都含有微量的鎂,常見富含鎂的食物包括:黑巧克力、青花魚、菠菜、大杏仁、牛油果等,但是由於鎂的吸收率不高,所以從食物中要攝入足夠的鎂,對許多人而言,並不容易達標。

比如菠菜,每天需要吃到 5 包,或片狀黑巧克力,每天要吃上 5 大片,或 5 片青花魚,才可能達到每日所需。所以,適時地補充鎂片,更能保證每日攝取足夠的鎂。

鈣-需和鎂一同補充

鎂可以安神定心,而鈣則完全相反,過量的鈣一旦進入細胞,就會升高血壓、促進肌肉收縮、神經興奮、心率加快、突發性心臟問題、失眠、軟組織鈣硬化(如血管硬化)、腎結石等。

1960 年代,美國醫學界將注意力轉向骨質疏鬆,鈣片相關產業跟著風生水起。經過 40 年的推廣,缺鈣的人是越來越少,過量補鈣的人越來越多。學者 Bolland 和 Grey 曾做一項研究,發現平均每天吃一粒鈣片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31%;而腎結石的成分,80% 也由鈣組成。

鈣與鉀、鈉、鎂離子的平衡,共同調節了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非肌肉細胞的活動,這些電解質同等重要,且互相牽製。無視彼此關聯而胡亂補充,只會讓身體暴露在更大的健康風險中,所以一定要弄清楚來龍去脈,再進行補充。

04

補充電解質的常見誤區

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清楚怎麼補充電解質了。在這一章節中,會列舉補充電解質常見的一些誤區,讓低碳水朋友們/其他想補充電解質的朋友,成為行內人,再不怕踩了坑。

誤區一:吃香蕉,可以補鉀?

正解:牛油果的鉀含量更高,而且幾乎不含糖

有不少朋友喜歡在運動後吃一根香蕉,來補充流失的鉀,但是一根中型香蕉的含糖量就高達 14.5 克,補充電解質的同時,也吃下了大量的糖。而且,牛油果中的含量更高,一顆大小牛油果就有 690 毫克的鉀,而一根香蕉的鉀含量只有 422 毫克,只有牛油果的 6 成左右。

要靠香蕉補充補充一天所需的鉀,至少需要吃上 3.25 根香蕉,同時吃掉 47 克糖。同樣的量,每天只要吃 2 顆大牛油果就妥妥OK了。不喜歡吃牛油果的朋友,可以改吃 2 包菠菜。

誤區二:運動完後,應該喝運動飲料?

正解:一瓶運動飲料就含 33.5 克的糖,不推薦

再來談不少人運動後喜歡喝的運動飲料。雖然運動飲料含有電解質,但量不太夠,喝下一瓶運動飲料隻補充 100 毫克的鉀,鈣與鎂的含量幾乎=0,唯一補充比較多的是鈉,不過缺鈉完全能靠 喝點鹽水 補充。

而且,為了增加口感,運動飲料還放入大量的糖,讓滲透壓過高,可能加重腹瀉。有些品牌甚至把飲料"包裝成"運動飲料的樣子,其實裡面不含電解質,只有糖分和香精。

運動飲料中有多少糖,了解一下

耶魯大學食品政策與肥胖研究中心的分析指出,在美國,25% 的父母相信運動飲料是健康飲品,光是 2003-2008 年運動飲料就增加 1100 萬個用戶,但實際上,運動飲料的含糖雖然比較少,卻還是遠高於世衛組織推薦的每日 25 克糖以內的攝入。

其實,如果運動時間少於一個小時,電解質不會流失那麼多,只靠喝水就足夠,根本不需要喝運動飲料。只有長達 2-3 個小時的耐力賽跑型運動,才需要補充電解質。

如果運動後真的覺得電解質缺乏,想喝點什麼,可以 適量喝一些 100%椰子水。椰子水的含糖量只有運動飲料的一半,電解質比例更符合人的體液,濃度也比運動飲料更高。但是要注意的是,某些品牌為了增添口感,還會加上果糖再用看似天然的包裝,讓你誤以為是純天然的椰子水。

誤區三:體檢骨質疏鬆,我應該多喝大骨湯補充鈣質?

正解:骨頭湯不補鈣,不如吃芝士

還有很多人以為:"骨頭由鈣質組成,那骨頭湯裡肯定有很多鈣吧?" 呃,事實上骨頭湯並不是好的補鈣方式。一碗 250 毫升的骨頭湯,大概只有 9- 14 毫克 的鈣質,雖然骨頭湯裡含大量糖胺聚糖,可以保護關節、皮膚、眼睛和增強免疫,但骨頭湯裡真的沒啥鈣質。

想補充鈣質,不如吃塊芝士。30克的乳酪中就含有 100 毫克的鈣質,每天吃一塊、再搭配深綠色蔬菜,周末炒盤海鮮貝類,攝取量也就差不多達標了。

誤區四:低碳水飲食引起的電解質缺乏,應該補充電解質泡騰片?

正解:泡騰片電解質少,應選擇專門為低碳水人群設計的補劑

最後一個常見誤區,是很多人以為缺電解質,就應該補充 電解質泡騰片。其實,電解質泡騰片是運動後的補充物,一粒泡騰片含有 227 毫克的鈉、32 毫克的鈣、0 毫克的鉀,和 7.2 毫克的鎂,不僅在配比上不符合人體各電解質濃度的比例,量也不達標。

想要補充到足夠的電解質,除了從上面提到的天然食物中攝取外,還可以找專門為低碳水人群設計的電解質補充劑,記得看看後面的營養標籤,也可以知道商家有沒有加夠量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